由澳門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聯(lián)合主辦的“月球科學國際研討會”日前在澳門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作為會議主席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他們在科普宣傳方面的重視程度讓我很受啟發(fā)?!睔W陽自遠拿出這些影像資料演示給記者看,這些資料用動畫視頻的方式系統(tǒng)介紹了日本月球探測的基本情況和一些科學研究成果,與專業(yè)的科學影像資料相比,這些資料非常直觀、簡潔,而且還配有相應的解說,讓人一目了然?!叭毡驹诳破辗矫孀隽撕芎玫墓ぷ鳎麄冎谱鬟@些科普影像,送到科普館、展覽館播放,讓日本的公眾都能了解月球,了解日本的‘輝夜姬’(KAGUYA)?!?/p>
歐陽自遠告訴記者,輝夜姬就如同中國的嫦娥,是日本民間傳說中的月亮女神,科學家們將傳說與科普宣傳結合,既能激發(fā)公眾對月球探測工作的興趣,也能讓公眾了解科學家們所做的工作。而為了進一步增進日本公眾對月球探測工作的興趣,他們甚至將其月球探測衛(wèi)星的名字由一般的“月亮女神”改成了日本公眾熟悉的“輝夜姬”。
“對于科學家來說,科普宣傳與開展科學研究同樣重要?!睔W陽自遠說,美國NASA有份正式的文件在談及深空探測的使命時就提到,深空探測的使命不僅包括提高地球人類的生活水平、擴展地球人類的生存空間、發(fā)現(xiàn)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等,還包括激發(fā)下一代的探索精神。
除科普外,歐陽自遠此次澳門之行還有一個重要收獲是:“日本和印度首次繞月探測工程的首席科學家都來參加此次研討會了,讓我有機會與他們進行面對面的深入交流,能更真實地了解他們的工作?!?/p>
“總體感受是中、日、印三國的月球探測工作各具特色?!睔W陽自遠舉例說,日本首次繞月探測工程做得最好的是探測月球背面的重力場,他們的相機分辨率比較高,有些區(qū)域的探測工作做得很精細;印度則通過11臺科學儀器的探測,獲得了諸如發(fā)現(xiàn)了月球上一些地區(qū)含有羥基或者水的信息等科學成果。但是日本和印度都沒有獲得全月球影像圖,中國提交了1∶250萬全月球影像圖、全月球三維地形圖,以及月球主要成分、礦物和巖石類型分布,微波輻射探測全月球土壤層厚度和發(fā)現(xiàn)近月球空間環(huán)境的新特征等,這是中國的特色。
不僅如此,各國專家還介紹了各自國家現(xiàn)在和將來的探月計劃,并就月球科學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共同感興趣的問題相互交流、深入研討。
“總體來看,我們?nèi)齻€國家的思路還是比較接近的。”歐陽自遠說,日本、印度都表示第二步將發(fā)射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車,韓國也提出要在2016年實現(xiàn)繞月探測,未來還將發(fā)射月球著陸器和軟著陸月球,對月球開展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