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 李月成
綜合布線系統(tǒng)作為智能建筑的子系統(tǒng),一直在建筑行業(yè)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雖然2009年經歷了經濟的蕭條,但是,綜合布線技術與產品創(chuàng)新并沒有止步不前??缭胶?010年,綜合布線的發(fā)展也不乏新鮮的“看點”:6A系統(tǒng)的登場預示著萬兆時代的加速到來;OM4異軍突起,或將引領數據中心光纖布線的新方向;綠色數據中心,新一代建設成潮流;智能布線系統(tǒng),讓布線管理有方;阻燃線纜,走出“激情”燃燒的歲月;萬兆銅纜,值得開發(fā)與推廣;布線產品,讓節(jié)能有道。這些閃亮的“關鍵詞”,在2010年的歲月里,每每提到,總會有讓人“眼亮”的地方。
2008年6A的TIA標準正式頒布,引領著萬兆時代的加速到來,屏蔽系統(tǒng)發(fā)展至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和采用,并日益彰顯其活力。
屏蔽系統(tǒng)能否在未來市場占有絕對優(yōu)勢?據行業(yè)專家透露,在應用選擇上許多用戶都率先考慮屏蔽系統(tǒng),正如在設計規(guī)范中提到的那樣,當外界電磁場強超過3V/m,就應考慮屏蔽系統(tǒng)或光纖布線系統(tǒng)。另外,隨著周圍電磁輻射越來越強,在一定程度上給屏蔽系統(tǒng)提供了更廣泛的應用空間。
據統(tǒng)計,目前在歐洲的布線系統(tǒng)中(包括6類、6A甚至7類),超過70%的用戶采用了屏蔽的布線系統(tǒng)。而在德國,高達97%的用戶采用了屏蔽系統(tǒng)??梢哉f,在歐洲高端布線市場,屏蔽系統(tǒng)絕對是一個主流。而在中國,目前已有許多6A類以上的屏蔽布線項目的應用,由此可見在未來的幾年內,中國市場屏蔽系統(tǒng)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數據中心帶寬的需求、距離以及成本在新的TIA光纖標準中得到解決。隨著電信行業(yè)協(xié)會最近批準的TIA492AAAD標準,激化了光纖超過OM3、達到了OM4的標準。OM4光纖的誕生并不意味著將全面取代OM3光纖,因為多數網絡的需求還是以OM3光纖為主(包括40G和100G應用)。目前數據顯示,數據中心中70%左右的鏈路長度小于等于100m的,因此,可以說OM3光纖依然處于主要應用的位置。OM4光纖將滿足在傳輸100m的距離內更高速率(40G和100Gbps 以太網,16G和32Gbps光纖通道)的數據傳輸要求。對于通常的企業(yè)網絡,當鏈路長度不超過600m時,多模光纖的性價比是較高的,這是因為光纖收發(fā)設備的成本原因,超過這個距離后,單模光纖則比較具備優(yōu)勢。因此,當傳輸要求大于等于1G應用時,如果希望繼續(xù)使用多模光纖系統(tǒng),那么OM4光纖就顯示出其優(yōu)勢,對于那些距離在300m~600m之間的10G或100m~125m的100G應用,OM4光纖將成為主要選擇。
綠色數據中心是一種趨勢也是必然的產物,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就是要通過自動化、資源整合與管理、虛擬化、安全以及能源管理等新技術的采用,解決目前數據中心普遍存在的成本快速增加、資源管理日益復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嚴峻挑戰(zhàn)以及能源危機等尖銳問題,從而打造與行業(yè)/企業(yè)業(yè)務動態(tài)發(fā)展相適應的新一代企業(yè)基礎設施。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所倡導的“節(jié)能、高效、簡化管理”也已經成為眾多數據中心建設時的參考標準。
2010年綠色數據中心的地位和作用遠勝以往,數量也大大增加,這些都給數據中心的設計和運營帶來挑戰(zhàn)。目前,數據中心急劇增長的處理能力和帶寬的需求導致電力和空間成本的迅速增加。各種環(huán)境壓力會影響到數據中心的面積和增長,用戶同時也會持續(xù)面臨降低設備占用面積的壓力。采用高密度連接方案設計的機房布線系統(tǒng)占用的面積遠少于傳統(tǒng)布線系統(tǒng),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機架、機柜和服務器所占用的面積。此外,相關廠商還強調,隨著對運營成本重視程度的不斷增長,特別是能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成為重中之重,直徑更小的Cat.6A萬兆屏蔽電纜和直徑更小的光纖解決方案,意味著對制冷系統(tǒng)效率的影響被降到最低,屏蔽解決方案因為更低的信噪比需求可以有效地減少服務器設備驅動屏蔽銅纜網絡所需的功率消耗,光纖布線系統(tǒng)相對高速銅纜系統(tǒng)需要消耗的功率更低。由此可見,在業(yè)界眼里可以說綠色數據中心將是未來數據中心主流方向。
隨著中國數據中心市場的大力興建,對于一些電子信息機房的無人值守、方便管理、網絡安全等要求,智能布線系統(tǒng)越來越多的出現在許多數據中心工程的標書中。傳統(tǒng)布線系統(tǒng)的管理只能依靠手工對管理記錄進行更新,設備和連接的改動狀況往往很難在第一時間反映在管理文檔中,造成很多誤差的產生。而智能布線管理的最大作用是彌補了網管系統(tǒng)在物理層管理監(jiān)測中的不足,使用戶的管理人員能夠實施七層網絡協(xié)議的全面管理。
智能布線系統(tǒng)針對每一個布線廠家,由于各廠家采用的技術或器件不同,但各有相似之處。目前,國內市場出現的幾大主流電子配線架廠家(瑞特、安普、西蒙、康普、莫仕),有四家采用的是鏈路技術(瑞特、安普、西蒙、莫仕),只有康普公司采用的是端口技術,但是兩種技術在國內市場的應用中各有千秋。
當智能配線系統(tǒng)真正走進工程中,一些前期在一直培育市場的廠家,開始慢慢體驗到收獲的“果實”,同時也令很多綜合布線廠家看到了這個潛在的巨大市場,相繼推出各自的智能配線系統(tǒng)產品,同時國內布線廠家也加大對這方面產品的研發(fā)力度,年內即將有國產化智能配線架產品問世。
近年來,由于各種大型工業(yè)設施、高層商業(yè)建筑、地下建筑和居民住宅數量的逐漸增多,線纜的使用總量越來越大,且敷設的密集度也越來越高。由于線纜老化而導致短路、自燃等原因引起的電氣火災事故日趨頻繁,造成的損失日益嚴重。這使人們認識到,除了要增強防火安全意識外,還應制定嚴格的相關標準,大力推廣應用各種線纜阻燃材料,制造出各種類型的防火阻燃電纜,來滿足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相對于普通的線纜,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廠家都聲稱自己的線纜是阻燃線纜,但實際并非如此,真正的阻燃線纜對線纜的材質、制造工藝和測試方法有嚴格的規(guī)定。一些自稱是阻燃線纜的,其實并沒有實際的阻燃能力,所以在分清楚線纜是否真正阻燃對于用戶及項目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作為用戶,應該擦亮眼睛,因為廠家宣傳資料上的“阻燃”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因為沒有人會說自己的電纜是不阻燃的,但如果大家掌握一些材料方面的知識,多問幾個為什么,那么,大多數所謂的“阻燃”電纜也會露出馬腳。
在智能建筑的建設中,布線等級的選用主要滿足大樓以太網絡對傳輸帶寬的需求。目前千兆網至桌面的應用已經開始普及。對于6類布線系統(tǒng)而言,制造工藝顯得不是那么復雜,尤其在水平電纜的選擇時,已經取代了5e布線系統(tǒng)。隨著對6A布線系統(tǒng)標準的完善與應用特點的顯現,尤其是數據中心的迅速發(fā)展需求下,未來的5~10年間預計萬兆以太網(10GBase-T)將被普遍采用;作為永久鏈路,由于6類布線系統(tǒng)在應用中受到長度的限制,所以提出了6A布線系統(tǒng)也在理所當然之中。當然,這會有一個過程。通過目前對工程情況調查也發(fā)現,僅有約30%的被訪者在工程中使用過萬兆銅纜系布線統(tǒng)。
《中國綜合布線市場發(fā)展報告》(2010年度)中提到:目前萬兆銅纜以太網(10GBase-T)解決方案在網絡系統(tǒng)工程的建設中被廣泛提出與關注。對40G或更高的以太網的應用討論,將對當前和將來的銅纜布線應用技術的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開發(fā)這項技術的主要驅動力是成本,因為現實應用中更需要降低成本。萬兆銅纜以太網10GBase-T技術標準的目的是用3倍的成本實現10倍的性能,對于萬兆以太網來說,目前大范圍的利用光纖傳輸的解決方案從工程的綜合造價考慮,遠高于銅纜布線系統(tǒng)。因此,銅纜的應用值得被開發(fā)與推廣。
智能建筑綜合布線技術和綜合布線系統(tǒng)在智能建筑各子系統(tǒng)中,應該算發(fā)展最成熟、最為普及的。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每個智能建筑都包含了綜合布線系統(tǒng),是智能建筑不可缺少的一個子系統(tǒng),其中綜合布線產品節(jié)能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可降低智能建筑運行費用,一般用建設投資的3%~5%即可建成綜合布線系統(tǒng),在建筑物運行期內大大降低達到同樣功能的擴建所需的費用。
(2)綜合布線系統(tǒng)可滿足智能建筑信息傳輸網絡的中遠期需要,尤其是水平子系統(tǒng),采用適當超前的線纜或吹光纖技術可以為未來的擴展帶來很大方便,可取得在建筑物運行期內一勞永逸的效果。
(3)綜合布線系統(tǒng)為與外界廣域網、公用電話網、廣播電視網等通過各自的接入技術相連,構成對外部開放的通信系統(tǒng)和遠距離控制系統(tǒng),大大降低了傳輸障礙。有研究表明,初期投資只占11%,而運行費用占50%,變更費用占25%。如果在初期投資階段,增加一部分必要的綜合布線投資,將來大樓的運行費用和變更費用肯定會相應減少。如果在開始設計階段,考慮到今后的發(fā)展,增加一些結構費用和變更費用,會對將來的擴容和升級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由此可見,在初期投資階段,建筑物采用綜合布線是明智之舉。
總之,綜合布線系統(tǒng)是未來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設計必須具有先進的理念,符合要求,適當超前,滿足未來。系統(tǒng)要具有先進性、高可靠性、易維護性等特點,具有很強的開放性、靈活性和擴展性,對其服務的設備有一定的獨立性和長遠效益。同時目前的智能化建筑綜合布線工作仍由傳統(tǒng)綜合布線專業(yè)人員進行,對于這樣的情況就要求我們綜合布線人員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通過國外智能化建筑綜合布線相關資料的學習和借鑒,以及在實際工作中的不斷摸索和研究,為我國智能化建筑的發(fā)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布線涌現出的“關鍵詞”,讓人對這個市場大有眼花繚亂的感覺,其實不管在怎么樣的“關鍵詞”效應下,最終都將來自市場的選擇。所以,面對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明白的用戶,作為產品廠家,做好自身產品才是最實在有效的;而作為用戶,面對漫天飛舞的“關鍵詞”,自始至終把握好自己的需求核心,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tài),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