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江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56)
刺激-反應理論是人類認知論的重要理論之一。沒有刺激的教學是沒有效果的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法通過多種形式刺激學生知識輸入的感官渠道,刺激學生的好奇心以及想象力,從而誘發(fā)學生的認知內因,調用已有的知識,獲取新知識。英文電影便是一個很好的刺激手段,可以引發(fā)學生認知結構的積極反應,加快語言信息內化過程,提高學習效果。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在教學中引進英文電影作為輔助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輕輕松松的環(huán)境中,愉愉快快地學習英語。
在英語教學中使用原版英文電影,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優(yōu)勢。
由于電影都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優(yōu)美動聽的主題音樂,因此合適的影片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用原版電影安排教學活動是一種可以嘗試的“愉快教學”的新模式。
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缺少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學到的往往是支離破碎的語言,運用的時候在用詞的準確性和得體性上就會力不從心。借助聲音和圖象,學生不僅易于理解真實的語言材料,而且能夠了解使用語言的環(huán)境,逐漸掌握英語為母語者說話的語言使用特點,掌握大量的習語、俚語以及一些課本中難以見到的日??谡Z的用法。如我們描述一個愚蠢的人的時候,通常使用的詞匯是:“fool”、“stupid person”,而通過看英文電影我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英美人卻往往使用“jerk”,“moron”之類的俚語;而描述一個人發(fā)瘋、表現(xiàn)不正常時除了“crazy”,在電影中我們還學會了一些諸如”nut”,“psycho”,“freak”之類的詞語。學生在描述一件事情時往往用“strange”一詞,而通過看電影,我們卻發(fā)現(xiàn)英美人卻多用“weird”來代替。“chill”對大學生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單詞,但極少會有學生在“讓人冷靜”的時候想到這個詞語。
上述所舉這些有關生活化的語言的用法在傳統(tǒng)的教科書本上很難遇到,也許這類詞語的學習在教學大綱上未作要求,在傳統(tǒng)教學及測試過程中不會涉及,但我們卻認為這種學習對于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的培養(yǎng)很有必要。
外語學習中,對異族文化的了解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內容。電影以它特有的題材豐富的特點使我們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可以直觀地了解有關英美文化的諸多方面。大到英美等國發(fā)生的政治歷史事件,人們的道德價值取向、種族歧視、同性戀問題、教育體制方式;小到人們的著裝方式,體育運動娛樂活動的形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習慣等等無一遺漏。如電影《飄》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了美國的南北戰(zhàn)爭;《肖申克的救贖》讓我們對美國監(jiān)獄的黑暗和獄警的腐敗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七宗罪》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了西方哲學中的七大原罪;《阿甘正傳》中大量關于橄欖球的鏡頭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這項運動,且影響深刻。中國的同性戀現(xiàn)象遠不如美國等西方國家那樣嚴重,大多數人都無法想象圈內人的生活,李安的電影《斷臂山》則向我們近距離地展示了他們的另外一種情感世界;種族歧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曾獲奧斯卡大獎的影片《炎熱的夏季》讓我們對黑人所受的不公平的待遇深表同情和震驚。由此可見,觀看英文電影可以讓學生免費親歷文化之旅,拓寬他們的知識覆蓋層面。
從上面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出原版電影的使用對我們的英語教學有著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但是這種教學手段的使用卻不能隨意而為。老師不能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從頭到尾地把電影播放一遍,不做任何策劃、組織、促進教學效果的工作。既沒有問題的設置,也沒有語言的講解和恰當的指導。整個過程中只是充當放映員的角色;學生則是被動地觀看,把英文電影當做一種純粹的娛樂和消遣。這樣操作是一種對資源和時間的浪費,是一種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因此在影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扮演恰當的角色,在電影的選擇、監(jiān)控、目標設置及效果的檢驗上精心準備、周密策劃以求取得最大化的教學效果。
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筆者以為首先在電影的選擇上要把好關。選擇電影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臺詞的多少、臺詞的難易程度、聲音和文字圖像的清晰度以及電影的題材主題。
選片時,首先考慮的是臺詞。最好是挑選臺詞較多的影片,因為我們的主要目標是語言的學習。但臺詞的難度不能太大,畢竟學生自身的詞匯量有限、語言能力不是太強。一般來說,動畫片的臺詞相對來說要簡短容易一些,語速也相對慢一些,學生更容易聽懂。其次帶有大段內心獨白或大段旁白的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獨白或旁白大多語速較慢,清晰易懂。
聲音和文字圖像的清晰度直接影響學生的聽力理解和興趣。由于學生的水平有限,我們大多在放映電影的時候都打開字幕(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中英雙字幕的使用最為理想,因為這樣就兼顧了學生英語水平高低不勻導致的不同需求,同時還可彌補聽力的不足)。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電影涵蓋的題材廣泛,主題眾多。選擇什么樣的題材,反映什么樣的主題,教師應該頗費一番心思。戰(zhàn)爭題材的影片一般語速較快,且臺詞不多,我們建議盡量避免。筆者認為生活片相對來說臺詞較多,其語言貼近生活,多與學生的單詞庫吻合也就更容易被激活。而在主題的選擇上,則最好與學生所學的課文有相關性 (當然同一題目最為理想):一來可以強化學生的在課文中學習的已有知識,二來可以擴大相關主題的詞匯量。如在學習了《新編大學英語》第三冊中關于Nature and Nurture的主題中關于雙胞胎的一篇文章后,筆者便讓學生觀看有由施瓦辛格主演的同名電影Twins。影片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在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如identical twins(同卵雙胞胎),fraternal twins(異卵雙胞胎)等詞匯,當然也有大量的課文中沒有出現(xiàn)的詞匯,對學生的詞匯量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而在新編大學英語第三冊中,有一篇文章是Beauty and Beast筆者為了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的內容,緊隨其后指導學生觀看了迪斯尼的同名卡通片,經檢測發(fā)現(xiàn)教學效果很好。
把好選擇關后,接下來教師要發(fā)揮控制者的作用有效地控制整個教學過程。
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提醒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只是停留在故事的情節(jié)上,要準備好筆和紙記錄下影片中詞語以及運用該詞的句子環(huán)境。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先做以下的一些預熱工作。
1.介紹一下此片所要揭示的主題,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大致的故事情節(jié)以減少學生對情節(jié)的過度關注,忽略對語言的學習。
2.盡量列出相關主題的詞匯,特別是在影片中出現(xiàn)頻率高,揭示主題的詞語。這一階段旨在處理影片中出現(xiàn)的語言信息,進一步落實學生語言的基礎知識
3.提出一些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思考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
完成了預熱階段后,進入了第二階段,也就是觀看督導階段。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監(jiān)控手段來引導學習。如突然中止播放,檢查學生是否聽懂某句臺詞,并可伴有適當的聯(lián)系課文內容的講解;重播某一含有豐富語言信息的片段并提出相應的理解或應用的問題??赐觌娪昂螅處熯€可重現(xiàn)相應的片段,把其中的一些語義學上與中文特別不對稱的用法挑出來給學生講解。(學生平時不可能想到這樣的表達方式。因此,很多學生課后反映這樣看電影讓他們學到地道的表達法,而且印象深刻,使他們受益匪淺。)
學生在獲取大量的語言輸入(觀看電影)后,應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必要的語言輸出。輸出的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主題作文、情節(jié)概括以及完成老師事先設計的各種形式的練習等等。目的在于對所收到的語言信息進行有效地處理運用。如《新編大學英語》第二冊的第三單元Born toWin的主題是成功,為了配合這一主題,筆者特意挑選了勵志電影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做輔助教學片??赐暧捌螅P者先讓學生口頭討論主人公Andy成功越獄的原因,然后要求學生以The ContributingFactors ToSuccess為題寫一篇作文。批改后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學生都能結合Andy的故事,大量運用影片中出現(xiàn)的語言進行闡述,學以致用的效果相當理想。
角色扮演是另外一個非常好的幫助學生運用語言的活動形式。播放片段,關掉配音,讓學生表演,然后教師進行簡短的評價,這種形式可以極大地活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娛樂中愉快地學習。
顯然利用英文電影進行輔助教學效果是明顯的。這種教學嘗試不僅讓枯燥乏味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學到地道的英語,了解異域文化。同時對任課教師本身的業(yè)務水平也是一種促進和提高。當然這樣的教學對任課教師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zhàn)。為了安排學習活動,教師要花大量的時間反復觀看原片,挑選合適的影片,查閱大量的資料、進行大量的閱讀,確保知識儲備量的充足。當然這種教學方式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要在兩個課時內(這種時間安排主要是出自對教學活動內容的連貫性的考慮)完成相關的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各項活動,時間的規(guī)劃頗有一定難度。兩節(jié)課加上課間休息的十分鐘(如果是影視教學,我們通常告訴學生中途不休息)共有100分鐘,而一般的影片多在90分鐘至120分鐘之間,甚至更長。因此筆者建議在準備影視教學的前一次課上教師可以把先前我們提到的預熱工作先做,即有關主題及情節(jié)的介紹、相關詞匯的列舉以及設置的問題在上一次課時進行。一來可以節(jié)省時間,二來激活學生的相關詞匯。為了節(jié)省時間,筆者在播放影片的時候往往會做些剪輯。對于臺詞不多,且不影響主題表達的片段往往跳過(有些不重要的片段還可采取快放的方式),影片的片頭和片尾也常常省略。而作文和一些書面練習則布置為課后作業(yè)。即便如此,有時還是會在出現(xiàn)時間的掌控上顯得力不從心的情況。
其次,學生的英語水平(特別是聽說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一些聽說水平較差的學生可能在信息的解碼和語言運用階段都有較大的障礙,學習的效果會明顯差于那些水平較好的學生。所以筆者會建議這些學生課后自己重復觀看影片并提交觀后感以達到老師預期的效果。
盡管存在著一些問題,但筆者仍然認為影視教學值得提倡。我們相信運用英文電影進行輔助教學,通過片前、片中和片后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1]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 Har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Teaching [M].New York:Longman Group Ltd.,1983.
[3] 刑智玲.Some Advantageous Uses of Videoin English Teaching[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5,3.P26.
[4] 汪徽 The Effects of Captions on Chinese EFL Students’Incidental VocabularyAcquisition[J]中國英語教學 2007,4,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