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志
(黑龍江省巴彥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巴彥 151800)
小壟窄行密植,也稱“小雙密”、“大豆45厘米雙條密植”。是在“壟三”栽培技術的基礎上,選用耐密、稈強、抗倒伏的矮稈或半矮稈品種為前提,進行縮壟增行,增加密度。它是把常規(guī)壟改為小壟,即把原來的兩條壟(壟距65厘米左右) 改成三條45厘米小壟,也就是行距由65~70厘米縮小至45厘米,采用壟上雙條密植的栽培方法,小行距10~12厘米。它是解決大豆密植的有效途徑,其主要栽培技術要點:
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肥好,通透性強,有機質含量3%以上的地塊。
旋耕整地,對于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可用圓盤靶進行耙茬整地,耙地深度10~15厘米,整平耙細,達到待播狀態(tài)。
選擇成熟期適宜、高產、優(yōu)質、耐密、稈強、抗倒伏、抗逆性強的矮稈或半矮稈品種。當前主要適宜品種有合豐47、墾豐16、黑農45、黑農50等。
種子播前進行精選,剔除病斑粒、蟲蝕粒及雜質。種子質量要達到種子分級標準二級以上。即:純度98%,凈度不低于98%,發(fā)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5%。
播種前用35%多克福種衣劑1:75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包衣后陰干播種。
采用測土配方施肥。平均畝施純氮5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氧化鉀5.5公斤,同時加入微肥鉬酸銨一同施入。
三片復葉展開期用葉面肥方式追肥2~3次,每次間隔7天,肥料主要以中微量元素、腐殖酸類肥料為主。
地溫穩(wěn)定通過7~8℃時開始播種,適宜播期為4月25日至5月5日,最晚不能超過5月10日。用2BJ-2(3) 依蘭產的專用播種機壟上雙行等距精量播種,大行距45厘米,雙行間小行距10厘米。一次可完成開溝、精量播種,覆土、鎮(zhèn)壓等作業(yè)。
45厘米雙條密植時,密度不宜過大。一般公頃保苗34~40萬株。播種均勻無斷條,偏差為±3厘米。
播后苗前公頃用90%乙草胺1100~1400毫升加70%噻克津可濕性粉劑300~600克,對水噴霧。
在大豆拱土到三片復葉展平期,進行壟溝深松1次。
大豆初花期至盛花期如生長過盛,可噴施三碘苯甲酸、多效唑、豐收寶等藥劑,防止倒伏、增花保莢、防止后期倒伏。
在大豆盛花期至鼓粒期如天氣干旱,采用噴灌灌溉。
防治大豆霜霉病、灰斑病、菌核病和根腐病,當葉片有30%出現病斑時,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隔5~6天再噴第二次。防治蚜蟲等用10%吡蟲啉1500克,對水450~500千克噴霧。
豆莢及豆粒變黃,豆粒開始歸圓,落葉達70%為收獲適宜期。人工收獲,落葉達90%時進行,聯(lián)合收獲在大豆黃熟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