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燕
(濰坊學院,山東濰坊261061)
濰坊國際風箏會深度發(fā)展的對策研究
李淑燕
(濰坊學院,山東濰坊261061)
濰坊國際風箏會是我國具有較大影響的旅游節(jié)慶活動,對濰坊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出現的問題和面臨的壓力也不容忽視。在分析濰坊國際風箏會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濰坊國際風箏會的深度發(fā)展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對策。
濰坊國際風箏會;深度發(fā)展;對策
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由山東省旅游局和濰坊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2009年的第二十六屆濰坊國際風箏會的主辦單位有國家體育總局、國際風箏聯合會、人民日報社、中央電視臺、濰坊市人民政府等。雖然從1999年的第十六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始嘗試市場化運作。以政府主辦、社會參與為基礎,主動招商,培育市場。第十七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首次采取“政府主辦、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辦會方式。但是,時至今日,濰坊國際風箏會依然是典型的政府主辦的運作模式,完整的投資回報機制尚沒有建立,市場化的運作理念尚沒有完全樹立。
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區(qū)域文化是旅游業(yè)的永恒主題。旅游者是為了追求精神和文化的享受才進行旅游活動的。在節(jié)慶旅游中,只有體現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才能吸引旅游者,從而產生旅游消費。作為風箏的故鄉(xiāng)濰坊,是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支撐的。在二十二屆國際風箏會上就提出,努力還原風箏文化的本來面目,保持風箏會的可持續(xù)性,充分挖掘和利用風箏文化資源,努力打造濰坊風箏文化這一品牌,做強做大風箏產業(yè)。但是,濰坊國際風箏會所依附的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研究和展示。
一年一度的濰坊國際風箏會,大多非常重視活動的組織和安排,而對于如何利用“國際風箏會”這個品牌,把濰坊零散的旅游資源加以整理和編排,將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新產品和新線路推向市場重視不夠。這突出表現在風箏會每次都有一個隆重而熱烈的開幕式,邀請著名的演員、領導、名人和新聞記者參加,接著是風箏大賽,“風箏牽線”之后,再有幾個展覽會、洽談會、招商會,之后便消聲匿跡了。這些活動多與經濟緊密聯系,而作為旅游品牌的“濰坊國際風箏會”和“風箏文化”,卻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揚和利用。
同時,據統(tǒng)計,每年四、五月間,大連、南京、蘇州、深圳、貴陽等城市也都舉辦風箏節(jié)。其中,有的城市如南京、蘇州因為其深厚的歷史背景和獨具的地方特色,形成了對客源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大有后來居上的意味。如何在眾多的風箏節(jié)慶中,辦出自己的特色,穩(wěn)固“國際風箏都”的地位,是擺在濰坊國際風箏會面前的一項現實課題。
獨特性與創(chuàng)新性是節(jié)慶旅游永恒的主題?!鞍透β宸虻南颂崾疚覀?,知名度的保持或者鞏固同樣必須用優(yōu)質來強化,否則知名度將消退甚至走向反面?!盵1]濰坊國際風箏會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成為濰坊旅游的一個品牌。但是保持這個知名度和品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突出獨特性,增強創(chuàng)新性是保持這個品牌的重要措施。
濰坊國際風箏會的主題是民俗文化。要想吸引更多世人的目光,贏得更多的游客,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必須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繼續(xù)挖掘濰坊的民俗文化,尤其是風箏文化。在保持濰坊國際風箏會風箏文化這個主題的前提下,在項目、內容、形式上進行獨特的創(chuàng)新。內容要花樣翻新,獨出心裁,形式要靈活多樣。只有這樣,才能使濰坊國際風箏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才能使濰坊國際風箏會在眾多的風箏會中立于不敗之地。
節(jié)慶旅游發(fā)展演變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政府主辦,企業(yè)被動參與。第二個階段,政府主辦,企業(yè)主動參與。第三個階段,政府的職能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完全由企業(yè)主導。
從濰坊國際風箏會誕生、成長的全過程來看,經歷了政府完全包辦、企業(yè)被動參與和政府主辦、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兩個階段。濰坊國際風箏會將來的運作中,要從由政府主持下的市場化運作,逐步改變觀念,逐步完善機制,轉向市場化的運作,完成從第二個階段到第三個階段的轉變,政府從承辦者、管理者的角色,轉變?yōu)闋I造氛圍,培養(yǎng)辦節(jié)隊伍的角色。最終實現政府只對風箏會起到監(jiān)督和引導的功能,實際操作完全由市場來完成。真正實現讓政府靠后,讓真正的經營者靠前,為需求者服務,這會有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但是也是濰坊國際風箏會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一個一流的旅游節(jié)慶活動,必將在探索中走向更加成熟。
民眾是民俗文化的載體。濰坊國際風箏會的主題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開發(fā)的主題定位要本于民間。“只有節(jié)慶的各項活動首先滿足了當地人的需求,才可能散發(fā)真正吸引游客的魅力”[2]。因為節(jié)慶活動的魅力不僅在于組織者為節(jié)慶活動安排的活動項目,還在于親臨其境感受當地滿街的人文氛圍。真正成功的濰坊國際風箏會,應該是一次全民總動員,應該是濰坊市民生活里令人興奮的一部分,應該是一幕幕本地市民與外地、外國游客同樂的和諧景象。如果沒有現場氣氛,如果只有領導發(fā)言和應景式的歌舞表演,而缺乏眾多市民的真正參與,那么不管對普通游客還是對貴賓來說,這個節(jié)慶就“不能從某種程度上正確反映本地和本地人一些實質和靈魂性的東西,那么它給游客的經歷將是殘缺不全的、易混淆的,或者是空洞的?!盵3]因此,濰坊國際風箏會要多推出一些反映當地的民俗文化和特色的活動,應該積極引導公眾參與。例如,現有的風箏放飛表演、比賽;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等。這些參與性強、品味高的主題活動,能夠吸引眾多的市民參與,同時積聚了人氣和消費力的節(jié)慶活動才會吸引贊助商的眼球,濰坊國際風箏會才能在市場化的道路上走下去。
旅游者對旅游紀念品的觀賞和購買是旅游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旅游紀念品也是宣傳旅游地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地方文化內涵的概括,是地方特征的反映,同時又是旅游形象的繼續(xù)宣傳。目前在濰坊,各景區(qū)出售的旅游紀念品,具有濰坊地方文化特色的、引起國內外廣大游客購買欲望的主要有濰坊風箏、版畫等,但是存在要么太貴,要么粗糙,盲目模仿或者大同小異的現象。而每屆風箏會的吉祥物以及濰坊著名景點的微縮景觀更是沒有進行應有的宣傳和開發(fā)。
為盡快扭轉這種滯后局面,建議學習國際上旅游紀念商品開發(fā)的有益經驗,采取公開招標等方式,發(fā)動全社會的力量來推動產品設計,針對不同的客源市場特點和要求,盡快開發(fā)出更多既具有濰坊國際風箏會特色又能讓游客賞心悅目樂意購買的各類旅游紀念品,增強旅游紀念品競爭能力。此外,還應該鼓勵各縣的特產進入旅游景點,可在賓館、旅行社、景區(qū)設置介紹濰坊市特色旅游紀念品和特產的專題展銷區(qū),激勵本地和外地導游向游客介紹濰坊市土特產品,提高地方產品知名度。
在濰坊國際風箏會市場化運作的同時,還應該壯大節(jié)慶旅游的人才隊伍,特別是盡快培養(yǎng)或者引進在旅游宣傳、策劃和促銷方面的中高級管理人才,同時必須壯大濰坊國際風箏會的志愿者服務隊伍。志愿者隊伍的強大是一個地區(qū)甚至一個國家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而濰坊國際風箏會在很大程度上所展示的就是濰坊的文明程度,志愿者隊伍本身就是濰坊國際風箏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志愿者的參與可以大大減輕濰坊國際風箏會在服務人員缺乏的難題,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整個濰坊國際風箏會的運營成本和經營風險,給濰坊國際風箏會的組織和協調帶來便利。
[1]蔣三庚.旅游策劃[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134.
[2]劉建峰.泰國水燈節(jié)對我國城市節(jié)慶旅游的啟示[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132-135.
[3]Yale,P.Fmm Tourist Attractions to Heritage Tourism[M].Huntington:ELM publications,1998:180.
責任編輯:王玲玲
F592.7
A
1671-4288(2010)03-0007-02
2010-03-16
李淑燕(1972—),女,山東濰坊人,濰坊學院歷史與文化旅游學院講師,歷史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