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議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2010-08-15 00:45:53王玲
      濰坊學院學報 2010年3期
      關鍵詞:人格大學生發(fā)展

      王玲

      (濰坊學院,山東濰坊261061)

      淺議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王玲

      (濰坊學院,山東濰坊261061)

      近年來,不斷發(fā)生的大學生殺人、自殺等事件,日益引起人們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的關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只有豐富的知識和高超的能力而不具備健全的人格算不上真正的人才。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既是大學生自身內在成長的需要,也是時代的呼喚。高校作為培養(yǎng)高級人才的場所,應調動學校各種教育力量對大學生進行人格教育和熏陶,并聯(lián)合家庭、社會的力量,共同擔負起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人才的職責。

      大學生;人格;健康人格

      近些年來,大學生殺人、自殺事件不斷發(fā)生,翻開報紙雜志,打開網絡隨意一搜,看到的消息令人觸目驚心,簡直不相信殺人自殺之事是這些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所為!在扼腕嘆息的同時,也不禁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們的大學生怎么了?我們的教育怎么了?我們究竟培養(yǎng)了怎樣的人才?什么樣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人才?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反思之后,人們漸漸達成一個共識:只有豐富的知識和高超的能力而不具備健全的人格算不上真正的人才,教育必須走素質教育之路才有出路,而素質教育的核心應是人格教育。

      一、什么是人格和健康人格

      1.關于人格的界說

      人格是一個在生活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匯,人們經常用它來評價對一個人的印象,如“他是一個人格高尚的人”,或“他簡直沒有人格”等,人們在使用這個概念時,包含了多重內容。在學術界,人格也是一個眾說紛紜的概念。人格“Personality”一詞源于拉丁文的“Persona”,本意是指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時所帶的面具。在文藝復興時期,一個演員要扮演許多角色,根據(jù)角色的不同而帶不同的面具,這有點類似于我國的京劇臉譜,用紅臉來表達正直忠義,用白臉表達虛偽奸詐,用黑臉表達剛直不阿。把面具轉意為人格,實際上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指一個人在人生舞臺上根據(jù)社會習俗的要求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言行,是公開的自我形象,好似演員在舞臺上帶的面具一樣;二是指一個人由于某種原因不愿展現(xiàn)或內隱的人格特征,是面具后的真實自我。[1](P242)這是對人格概念的一種形象化理解。

      在心理學范疇中,人格是探討完整個體與個體差異的領域。一般認為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穩(wěn)定而統(tǒng)一的心理品質。

      2.什么是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和諧、全面、健康的發(fā)展,人格處于健康狀態(tài),是與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為其他社會成員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現(xiàn)主體個性特征的人格模式。通常認為健全人格有七個特征: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能有效運用智慧與能力、個體心理和諧發(fā)展。

      二、影響大學生人格形成和發(fā)展的基本因素

      對于人格形成的原因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認為人格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受遺傳、環(huán)境、教育和自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1.生理因素的影響

      生理因素包括遺傳素質、體貌特征等方面,是人格發(fā)展的生理基礎。一個人生下來就具有一定的遺傳素質,這種素質是人格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它提供了發(fā)展的可能性和條件。從社會層面上看,一個人的體貌特征最容易優(yōu)先受到他人的品評,這些生理因素被認可或否定,就會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如外貌長相出眾的人,容易成為人們注意和夸獎的對象,有可能使他們形成自我中心、優(yōu)越感強等人格特質,而那些身有殘疾、長相丑陋的人,易成為他人嘲諷和同情的對象,從而使其形成自卑、孤僻等人格特質。大學生很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可能會因自己的形象產生自信或自卑,這對人格的發(fā)展具有促進或阻礙作用。

      2.環(huán)境和教育的作用

      在遺傳素質的基礎上,后天社會環(huán)境的熏陶、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培養(yǎng)不斷塑造兒童的人格。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也是一個人的終身教師,父母有什么樣的人格特征往往會在潛移默化中轉移到子女身上,父母的素養(yǎng)以及對孩子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教養(yǎng)方式都會明顯影響人格的形成。高校是大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對大學生人格的成熟起到重要作用,各種專業(yè)化課程的開設和學習、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來自全國各地的同齡伙伴、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等都大大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促進了大學生人格的發(fā)展。每個人都處于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中,生活于其中的任何一個社會成員都會留下這種生存環(huán)境和文化的烙印,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對人格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

      3.自我的作用

      在兒童早期,環(huán)境對人格發(fā)展作用比較大。隨著兒童自我力量的增強,自我意識水平的提高,自我開始主要通過自身心理和行為活動的調節(jié)、建立目標和未來理想等來作用于人格的發(fā)展。阿德勒、埃里克森、馬斯洛等都強調自我在人格發(fā)展中的作用。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人的一生人格的發(fā)展需經歷基本的信任對不信任(0-2歲)、自主對羞愧(2-4歲)、主動對內疚(4-7歲)、勤奮對自卑(7-12歲)、同一性獲得對角色混亂(12-18歲)、親密對孤獨(18-25歲)、繁衍對停滯(25-50歲)、自我整合對絕望(50-死亡)這樣八個階段。[2](P35-37)每一個階段自我都有特定的發(fā)展任務或危機,自我須克服面臨的危機才能獲得發(fā)展,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質。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發(fā)展階段理論強調了自我在人格形成和發(fā)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縱觀人的一生,在兒童早期,人格結構便初步形成。初步形成后的人格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具有終身的可變性和可塑性。后天的環(huán)境、教育和自我的作用使人格發(fā)展的遺傳潛力和可能性轉變?yōu)楝F(xiàn)實性。[3]正因為這種作用的存在,使得人格教育具有可能性。

      三、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必要性

      1.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是大學生心理成長的內在需求

      從個體發(fā)展的角度看,大學生正處于青春后期到成人期的過渡階段??梢哉f,這個過渡階段進行的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他們走向社會以后的適應問題。此時,他們的自我意識獲得了急劇發(fā)展,由分化、矛盾逐漸走向統(tǒng)一。他們不斷的探索自我,思考人生中的種種問題:我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今后要做些什么?這些問題不斷縈繞在腦海中,牽動著他們的思緒,影響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有的心理學家將年輕人的這一時期稱為“心理斷乳期”或“疾風怒濤期”,是有其道理的。一方面,他們意識到自己已長大成人,希望擺脫對他人的依賴,獨立去面對人生中的種種問題;另一方面,經驗的不足和個性的不成熟,又使得他們在面對一些問題時不知何去何從,內心苦悶彷徨,渴望外界的支持和引導。正因為此,大學生心理問題多于普通人群。我們應該充分了解大學生發(fā)展的這一特點,根據(jù)他們發(fā)展的內在需求,幫助大學生充分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質。

      2.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是市場經濟時代對人才的客觀要求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市場經濟的大潮對人才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激烈的競爭中要想脫穎而出,僅有一個好成績是遠遠不夠的,現(xiàn)代社會呼喚大學生塑造一種現(xiàn)代化的健全的人格結構。上海交大就業(yè)中心對用人單位進行調查分析,其評價大學生五項標準是:專業(yè)知識位居第一,占32.5%的比例;人格素質(理想、素質、道德、修養(yǎng))位居第二,占22.8%的比例;第三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占16.7%;第四是敬業(yè)精神,占9.1%;第五是團隊精神,占6.6%。[4]可見加強大學生的人格教育、塑造大學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應是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

      四、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人格的途徑

      我國心理學界認為,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與塑造是個體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通過吸收一定的社會文化,經過自身的努力和社會、學校教育的影響,使其人格逐步健康化的過程。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運用學校各種教育力量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和熏陶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薄皞鞯馈睉且凰鶎W校、一名教師的首要責任。學校作為專門的教書育人的場所,首先,應該將人格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一方面,通過各門學科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發(fā)展各項能力。可以說學習知識的過程就是人格優(yōu)化的過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的人格缺陷都源于知識貧乏,能力低下,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好專業(yè)課,而且要博覽群書,擴大自己的知識視野,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為自己人格的塑造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支持;另一方面,結合學科內容,有機進行人格教育。特別是人文學科本身蘊含了我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和做人之道,學生學習這些學科就是在接受正面的教育和熏陶,我們應該正視這些學科的開設和學習。

      其次,作為學生的領導、教師,包括所有工作人員,都應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榜樣。特別是各位教師,經常接觸學生,給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往往對學生的人格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高尚人格,如思想進步、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yè)心、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熱情開朗的情緒,都會對學生的人格產生積極的影響。相反,教師的消極人格如粗暴、偏心、神經質、專制等,也可能使學生產生自暴自棄、不求上進等人格特征。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來主動塑造學生的人格。所以作為教師,言行舉止都要三思而后行,應時刻記住背后有無數(shù)雙眼睛在盯著我們。

      第三,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建設高雅校園文化。人格的形成與環(huán)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包括校園、宿舍、教學設施等有形的硬件環(huán)境,也包括校風、學風、學校的傳統(tǒng)等無形的軟件環(huán)境。[5](P144)其中,校園文化建設對人格熏陶有十分重要作用。校園文化是指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內容、以校園為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6]校園文化的主流應是一種高雅文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一些低俗文化在大學校園也蔓延開來,部分大學生受這種低俗文化的影響,產生拜金觀念,一切向錢看,物質欲望強烈,情緒消極頹廢。高校作為培養(yǎng)社會高級人才的場所,理所應當要擔負起凈化文化市場、引導輿論導向、形成崇尚高雅文化的風氣。學校應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建立寬松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鼓勵學生發(fā)展個人的愛好,展示自己的創(chuàng)造才能,使學生在這種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聯(lián)合家庭、社會多種力量,共同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某些大學生出現(xiàn)的不健康人格行為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不足,家長錯誤的人生觀念、不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對兒童的成長起到了阻礙作用。而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更是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往往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大學生雖有一定的知識才華,但畢竟人生閱歷尚淺,社會經驗不足,因此容易受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而形成不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所以,作為學校來說,還應盡自己的努力,溝通家庭、社會有關部門,共同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3.開設專門的人格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高大學生心理素養(yǎng)

      我們知道,大學生正處于自我探求的關鍵時期,他們渴望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身處的這個世界,內心有著強烈的自我完善的渴求。僅從我們學院來看,與心理學有關的課程,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衛(wèi)生與健康、社會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等課程,每個學期人數(shù)都在百余人以上,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這一內在需求。我們應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大力開設有關課程、講座,輔之以心理咨詢和行為訓練,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解決學生在學習、成才、交友、戀愛、擇業(yè)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困惑,及時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障礙,糾正人格偏差,預防心理疾病的發(fā)生。

      4.幫助大學生形成自我提升機制,加強自我教育能力

      在人格的發(fā)展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固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個人的自我本身所起的作用也是相當大的,特別是當一個人的自我逐漸形成之后,每一個人更應該對自己的成長擔負起應有的責任。作為大學生個體來說,自我意識水平較高,更要注意通過自我教育來調控和建構人格結構,把外控轉化為內控,不斷完善人格自我提升的心理機制。首先,養(yǎng)成自我觀察、自我監(jiān)督的習慣,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及時監(jiān)督自己的言行??鬃诱f:“吾日三省吾身?!蔽覀冏霾坏揭蝗杖∥嵘?,至少每天能做到一次,靜心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什么,有沒有浪費時間,有沒有做錯什么,如何避免和補救等等,這樣,就可以更好的利用時間,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自己不當?shù)难孕小F浯?,客觀評價自我,準確進行自我定位。都說人貴有自知之明,準確的認識和評價自我是自我發(fā)展的基礎,如果一個人不知自己是誰,不知自己的能力特長和性格特點,就無法給自己定位,就失去了行動的目標。因此,大學生應積極參與實踐活動,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多與同學、老師、父母、朋友交流,了解自己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從而對自己有更全面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再次,樹立理想自我形象,促進自己不斷成長。大學生應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樹立符合自己實際的理想自我形象,作為自己努力和奮斗的目標,不斷克服自己的缺點,增長自己的智慧才干,使自己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新一代人才。

      [1]張厚粲.大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鄭雪.試論人格教育的意義、目標和原則[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6,(4).

      [4]李清云.論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J].成人教育,2007,(6).

      [5]邱鴻鐘.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6]姚紅.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與塑造[J].江西社會科學,2001,(4).

      責任編輯:陳冬梅

      G44

      A

      1671-4288(2010)03-0131-02

      2009—10—21

      王玲(1970—),女,山東諸城人,濰坊學院教育科學與傳媒工程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

      猜你喜歡
      人格大學生發(fā)展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邁上十四五發(fā)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砥礪奮進 共享發(fā)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fā)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論君子人格的養(yǎng)成
      學習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fā)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桐庐县| 大丰市| 新田县| 沁阳市| 松滋市| 临高县| 大城县| 会泽县| 锡林浩特市| 眉山市| 曲沃县| 永德县| 龙里县| 连山| 塔城市| 偏关县| 祁连县| 玉龙| 焉耆| 边坝县| 南涧| 佛教| 泸定县| 昆明市| 彝良县| 平塘县| 平度市| 寿阳县| 乐平市| 乌兰浩特市| 双鸭山市| 锡林浩特市| 江安县| 寻乌县| 深州市| 淅川县| 上蔡县| 且末县| 通山县| 交口县|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