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鮑 薇 顏毓?jié)?/p>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鮑 薇 顏毓?jié)?/p>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xiàn),是黨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戰(zhàn)略意義。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指導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新途徑、研究新策略,促進大學生全面成才。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價值觀念也隨之發(fā)生很大變化。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視域下,把思想道德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筑當代青年的精神支柱,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的健康、和諧、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核心價值體系即在一個社會的多樣價值體系中,處于主導和支配地位,反映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內在要求以及統(tǒng)治階級根本利益的基本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科學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這四個方面相互聯(lián)系、相互貫通,共同構成辯證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
(一)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和科學世界觀,是我黨的立黨之本,是我黨的治國理政的指導思想,它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才能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力量,形成統(tǒng)一的精神支柱,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論基礎。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需要有一個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最重要的精神支柱?,F(xiàn)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血脈,是維護國家團結統(tǒng)一、鼓舞各族人民奮發(fā)進取的精神支撐。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富于進取的思想品格和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特征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是中華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
(四)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目前,我國正處在體制轉型時期,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道德建設的核心是榮辱觀。胡錦濤在全國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和社會主義新時代的道德要求緊密結合起來,體現(xiàn)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結合,是對新時期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系統(tǒng)總結。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價值觀正確與否,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發(fā)展,更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成敗和中華民族的興衰。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針。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針,它決定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方向,也決定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武裝頭腦,大學生才能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fā)展趨勢,才能正確認識社會思想形態(tài)的主流,才能看清社會現(xiàn)象的本質。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內容。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深入宣傳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學生;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來武裝學生;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學生;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學生風尚,這樣才能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黨和政府歷來重視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的培育工作。當前,我們必須清醒認識當前大學生價值觀的客觀狀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在價值取向中提高認知能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一)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和主陣地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每一個大學生的必修課。要以課堂教育為主陣地,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采取多種途徑和措施,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宣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使大學生通曉科學理論體系的意義和內容,使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1、加大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力度。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的精神和主要內容,應當不斷總結概括教學的體會和經驗,及時提高講授水平的形式;加強對各門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重點加強對各門課程理論體系和教學體系的研究;優(yōu)化教學手段、不斷推進教學改革,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課程。
2、加大師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力度。要根據(jù)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實行嚴格的教師準入制度。合理核定專職教師編制,按照學生人數(shù)及教學任務,確定適當?shù)膸熒壤?,從根本上解決專職教師偏少、授課任務超重的問題。深化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吸引和鼓勵學校相關專業(yè)課的教師及其他科研部門的專業(yè)人員加入,充實和壯大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專職隊伍。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師德高尚、紀律嚴明、作風優(yōu)良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骨干隊伍。
(二)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活動的教育和引領作用。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感受最深,并能發(fā)揮直接影響的文化。校園文化建設能使無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體化和直觀化,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使他們樹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自覺抵御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校園文化建設要堅持弘揚主旋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學術、藝術、文化、體育、娛樂等活動中去,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學生理論社團的作用,借助主題教育、專題研討、社會調查、政策宣傳、報告會、演講會等形式,在校園中營造濃郁的理論學習氛圍,成為大學生的心理認同、自覺意識,才能真正發(fā)揮核心價值體系的教化作用和規(guī)范功能。
(三)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的橋梁和平臺作用。社會實踐是培養(yǎng)大學生改造客觀世界能力的活動,既是知與行有機統(tǒng)一的過程,也是從認知到行為的內化過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要逐步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長效機制,將其納入到學校整體人才培養(yǎng)計劃之中。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參加“三下鄉(xiāng)”、志愿服務、專業(yè)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等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體驗榮辱,鍛煉意志,升華認識,培養(yǎng)他們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在實踐中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解。通過實踐,促使大學生不斷地檢驗自己的認識觀念,修正自己前進的方向,樹立適應形勢需要的正確的價值觀。
總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新形勢、新階段下必須堅定不移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過程,把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作為根本保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核心內容,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作為主要任務,把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基礎,努力開創(chuà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1]麗芬.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培養(yǎng)大學生中的作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5.
[2]華斌.構建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若干思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7.
[3]春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9.4.
G64
A
陜西科技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