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倫理視角重釋譯者主體的“忠誠”

      2010-08-15 00:42:33李慶明劉婷婷
      沈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年5期
      關鍵詞:忠誠譯者原文

      李慶明,劉婷婷

      (西安理工大學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從倫理視角重釋譯者主體的“忠誠”

      李慶明,劉婷婷

      (西安理工大學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4)

      以商標翻譯這種特殊的應用文體為例,從翻譯倫理的角度重新闡釋譯者的“忠誠”。這對正確發(fā)揮譯者主觀能動性 ,規(guī)范翻譯市場及促進翻譯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倫理;譯者主體性;商標翻譯

      在西方,“ethics”一詞來自古希臘文“ethos”,即風俗、風尚、性格、思維方式。倫理是指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與行為的秩序規(guī)范,倫理傳統(tǒng)構成一個民族或文明所蘊含的文化傳統(tǒng)最具特征的內容[1]。翻譯是一項從原文到譯文的文本轉換活動。此轉換過程中,涉及各種主體間性的交往,是一種社會行為,因此,翻譯過程中需要倫理規(guī)范來協(xié)調各種主體間性的關系。

      一、倫理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與“忠誠”

      譯者是翻譯活動的實踐主體。譯者主體性是指作為翻譯主體的譯者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xiàn)翻譯目的而在翻譯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主觀能動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譯主體自覺的文化意識、人文品格和文化、審美創(chuàng)造性[2]。在西方,譯者主體性經歷了由被忽視到被強調的過程,并最終成為翻譯研究的重要課題。20世紀70年代翻譯研究“文化轉向”后,闡釋學、解構主義、接受美學等文學理論給翻譯研究帶來了新的維度,為譯者主體性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結構主義代表人物德里達(Derrida)強調了譯文和原文差異共存的關系和互文,“原文靠譯文存活”“譯文和原文平等”,這從根本上提高了譯者和譯作的地位[3]。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極力彰顯譯者的主體性,認為傳統(tǒng)的翻譯理論以原作為中心,過于強調譯者的“隱形”,遮蔽了譯者的主體性[4]。后殖民主義翻譯論認為譯者應該主動地把握和占有原文;譯者不是消極被動的模仿者,而應是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造者;在更深的層次上,原作者與譯者處于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之中。要充分認識譯者主體的文化身份和作為“雙重作者”的責任所在[5]。譯者的主體性成為翻譯研究的重要課題,同時也是“忠誠”原則的實踐主體。

      法國當代翻譯理論家、哲學家安托瓦納.貝爾曼 (Antoine Berman)于20世紀80年代最早提出了“翻譯倫理”概念,并認為,翻譯倫理在于如何定義忠實。他把忠實于原文,趨向于科學的翻譯看作“正面?zhèn)惱怼钡姆懂?而把因意識形態(tài)和文學價值觀的原因而不忠實于原文的翻譯看作“負面?zhèn)惱怼钡姆懂燵6]。對倫理問題探討較為深入和全面的是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他于1995年提出“歸化”和“異化”概念。歸化與異化實際上包含著關于忠誠的價值觀和倫理觀的矛盾。關于倫理下的“忠誠”,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國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者克里斯汀.諾德(Nord Christiane)。為了解決極端功能主義,諾德在功能原則的基石上加入了“忠誠”原則,于1991年在《翻譯中的語篇分析》中首次提出“功能+忠誠”原則。她認為“沒有原文,就沒有翻譯”。諾德的忠誠指的是譯者、原文作者、譯入語讀者及翻譯發(fā)起者之間的人際關系。也就是說,翻譯是一種主體間性的交際行為,涉及的主體除了譯者與委托人,還有譯者與原文作者、譯文潛在讀者等的關系,而譯者是兩種文化的紐帶,在實現(xiàn)服務和交際功能的前提下,還要受制于翻譯義務的道德規(guī)范。因此,“忠誠”原則的內涵是:如果譯者對原文作出的改動與譯語文化中的慣例不一致,他就有責任告訴讀者其翻譯策略及其原因,而不應當欺騙讀者。如果譯者的傳譯與原文發(fā)送者的期望相悖,他/她也有責任向原文發(fā)送者解釋對原文做了哪些變動,否則就等于誤導原文發(fā)送者[7]。諾德強調忠誠,要求譯者對譯文讀者、委托人、原文作者忠誠。在翻譯活動中,忠誠是一個道德倫理觀念,譯者要對翻譯中的各個主體負責,遵守一定的倫理道德,承擔翻譯所帶來的責任。

      二、倫理視角下譯者“忠誠”的闡釋

      翻譯的目的在于文化間的交流,倫理上的譯者應該促成跨文化交流,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原文與譯文雙方的跨文化合作。忠誠的倫理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一方面要尊重源語文化,忠誠地傳達原文作者的意圖;另一方面要尊重譯語文化,切身考慮譯文讀者的利益,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完成原文作者與譯文讀者、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下面我們以商標翻譯為例,探討翻譯倫理下譯者主體怎樣忠誠于原文作者和譯文讀者。

      1.翻譯倫理下譯者對原文作者的“忠誠”

      翻譯倫理下的忠誠體現(xiàn)在譯者對原文作者的尊重以及對原文作者意圖的準確理解上。原文作者是文本和意義的來源。作者的一言一行都會對讀者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首先要尊重作者,忠誠于作者。譯者要準確地傳達原文作者的寫作意圖,不能歪曲作者之義。首先,譯者要根據原文商標詞的構成和表現(xiàn)特點,忠誠于原文形式。我們以英文商標的漢譯為例:“Crown”被譯為“皇冠”(轎車),“Good Companion”譯為“良友”(香煙),“Disney”娛樂產品漢譯為“迪斯尼”,“Cadillac”汽車漢譯為“卡迪拉克”,“Shell”譯為“殼牌”(石油),“Panda”譯成“熊貓”(電視)等。其次,除了外在形式,翻譯要做到忠誠于原文意義。我們以漢譯商標詞為例。不僅要譯出其指稱意義和言內意義,更重要的是應當譯出漢語商標詞的聯(lián)想意義和象征意義,也就是其語用意義,從而保證盡可能多和正確地傳遞原語信息的多重意義,以爭取原文和譯文最大限度地等值[8]。比如,“回力”牌球鞋,英譯為“warrior”,在漢語中有“回天之力”之意,在英語中是指“勇士”,可謂意義相近。將“American Standard”譯為“美標”(潔具)?!癝pirite”被譯為“雪碧”,也同樣給人以清涼透亮的感覺,比單純的音譯”斯必來特”好得多。“Mickey Mouse”譯為“米老鼠”,可謂字字對應。然而,“金龍魚”“龍鄉(xiāng)”“小神龍”之類的商標詞在中國廣為接受,而忠誠地直譯為“dragon”后卻很少被外國人用作商標詞。又如“?!本?其商標詞在書寫時采用了倒寫的“?!弊?暗指“福倒(到)了”。然而,中國人這種熟諳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卻無法在翻譯中忠誠地再現(xiàn)[9]。也就是說,在翻譯過程中,漢語和英語本身在音、形、義上存在的差異,會給商標詞的互譯帶來困難,使得“絕對忠誠”難以實現(xiàn)。所以,“忠誠”是相對的。譯者在翻譯時,既要考慮“忠誠”的翻譯倫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所謂的“忠誠”,而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翻譯方法,有意識地加以變通,盡量使譯文具有與原文同等或最大程度地相似。

      2.翻譯倫理下譯者對譯文讀者的“忠誠”

      翻譯活動中另一個重要的主體是讀者。表面看來,譯文讀者在譯作完成之后才會參與翻譯活動,但事實上,作為接受主體,讀者與譯者的對話在譯者文本及策略的選擇時就已開始。文本意義的生成是通過讀者的閱讀參與來完成的,讀者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處于不斷地創(chuàng)造過程中。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同樣應該對讀者做到忠誠。首先,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為譯文設定一個特定的讀者群,確定“為誰而譯”,為這一特定的讀者群服務。一個優(yōu)秀的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心中要有潛在的讀者。讀者的“期待視野”是其在翻譯的時候不可忽視的因素。譯者確定譯文讀者后,要使譯文符合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的期望,也就是說,翻譯過程中譯者不能損害譯文讀者的接受主體地位,要保證譯者和讀者的平等交流。其次,翻譯倫理下譯者對讀者的忠誠并不是拘泥于形式。有時候,為了滿足于譯文讀者的“期待視野”,“譯者往往用自己文化的詩學重鑄原文,結果迎合了讀者,并且保證了譯文的可讀性?!盵10]以漢語商標詞的英譯為例,“楚星”本意是“荊楚大地之星”的意思,但是考慮到英語語言國家的消費者很難理解“楚”所蘊含的湖北之義,所以譯者舍棄忠誠于意義,而將其譯成“True Star”。在中國,傳統(tǒng)的東方審美觀是“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導致“纖”“柔”等字眼廣泛用于女性用品的商標詞。但考慮到西方讀者認為女性以“性感”和“魅力”為美,所以譯為英語商標詞時通常為“harming”“Sexy”“glamour”等詞。又如運動名牌“Nike”,本意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名字,可以音譯為“奈姬”之類。但考慮到這個過于女性化的商標很難引起中國讀者的認同,而將它譯成了“耐克”,既有堅固耐穿的含義,又與原意勝利女神也不謀而合。譯者主體的發(fā)揮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違背再現(xiàn)的倫理,只要符合讀者的接受程度,符合譯語文化的規(guī)范,滿足讀者的期待和接受程度,同樣可以做到忠誠于讀者。

      3.翻譯倫理下的譯者能動性與“忠誠”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做到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和遵守“忠誠”倫理的統(tǒng)一。處理兩種語言的詞法和句法的差異時,譯者需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來處理文化差異,需要能動性來傳達原文的審美效果。譯者作為翻譯實施的主體,其能動性首先體現(xiàn)在翻譯策略的選擇上。譯者在翻譯策略的取舍上受到“忠誠”思想的驅使,依賴于自己的倫理判斷。“該怎么譯”是翻譯家們持久爭論的問題。傳統(tǒng)的翻譯學術語“忠實”是翻譯策略中突出的具有倫理關涉的概念,法國人梅納日(Gilles Ménage)的“l(fā)es belles infidèles”(不忠的美人)和意大利諺語“traduttore,traditore”(翻譯者即反叛者)都是典型的倫理價值判斷[11]。在翻譯過程中,到底是采用直譯還是意譯,歸化還是異化,與譯者的“忠誠”倫理密切相關。身處強勢文化的譯者認為自己的文化是中心,翻譯弱勢文化作品時采取的往往是歸化的策略。也就是讓譯文以目的語為歸宿,采用他們所習慣的目的語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使外民族事物本族化。反之,處于弱勢文化的譯者在翻譯時往往采取異化的方法。譯者以源語或原文作者為歸宿,在風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異”,保存原文的“洋”氣,盡量傳達原文的異域文化特色、異語語言形式及作者的異常寫作手法[12]。比如,“McDonalds”直譯為“麥克唐納”后并不符合中國人名的習慣。而譯為“麥當勞”后更容易被廣大讀者接受。因此,有些翻譯家提出,“忠誠”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絕對的忠誠不可能實現(xiàn)。另外,在翻譯過程中,為了宣傳自己或者迎合讀者的倫理,或者迎合讀者的倫理道德觀,譯者往往對原語文本中不符合自己倫理思想的部分進行刪減或者扭曲,或是以原語文本為基礎,發(fā)揮自己的倫理思想,對原語文本進行增譯[13]。事實上,“忠誠”不僅體現(xiàn)在譯者對原作者和原文本、譯文讀者以及譯者本人的能動性上,還體現(xiàn)在對中間人的態(tài)度上。中間人的倫理會通過譯者對文本的選譯和翻譯策略發(fā)生影響。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忠誠”的尺度。不管是宣傳自己還是迎合讀者的倫理觀,譯者都要忠誠于“好”和“善”的翻譯倫理,公正客觀地處理文化差異。

      三、結 語

      作為翻譯活動的主體,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遵守倫理道德,本著平等對話,求同存異的原則實現(xiàn)文化的交流?!爸艺\”的翻譯倫理觀沖擊了極端功能主義,同時賦予譯者權利,協(xié)調翻譯過程中各主體的關系,化解文化沖突,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爸艺\”原則并不是絕對的、永恒的,但是譯者應該把“忠誠”作為一種職業(yè)道德和翻譯倫理,忠誠于客觀事實和全人類的利益。

      [1] 周宣豐.從翻譯倫理的角度重釋諾德的“忠誠”原則[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128-129.

      [2] 查明建,田雨.論譯者主體性:從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談起[J].中國翻譯,2003(1):19-24.

      [3] 楊柳.解構主義翻譯觀在中國的理論“旅行”[J].外國語, 2007(3):60-66.

      [4] 馬福華.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8(6):136-137.

      [5] 孫建昌,張梅.論創(chuàng)造性翻譯是增值翻譯[J].聊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5):81-82.

      [6] Antonie Berman.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 [M]. In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Lawrence Venutied,London and Newyork:Routledge,2000:285.

      [7] Nord,Christiane.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Application ofa Model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Analysis[M]. Amsterdam-Atlanta:Rodop,1991:119.

      [8] 柯平.文化差異和語義的非對應[J].中國翻譯,1988 (1):9-11.

      [9] 劉佳.淺談品牌商標的翻譯[J].讀與寫,2009(2):43.

      [10] 鄭紅霞.文化負載詞翻譯中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8(7):101.

      [11] 曾記.“忠實”的嬗變:翻譯倫理的多元定位[J].外語研究,2008(6):112.

      [12] 李志英.異化、歸化的理據與層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3):93.

      [13] 彭萍.倫理視角下的中國傳統(tǒng)翻譯活動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63.

      Reinterpreting Translator’s Fidelity from Ethical Perspective

      L I Qingming,L IU Tingt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From an ethical perspective,reinterprets the fidelity of translators by exemplifying trademark versions,which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activating the subjective creation of translators,standardizing the translation market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translation.

      ethics;translator’s subjectivity;trademark translation

      H 315.9

      A

      【責任編輯 王立欣】

      1008-9225(2010)05-0086-03

      2010-07-09

      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8L011)。

      李慶明(1963-),男,湖北黃岡人,西安理工大學教授。

      猜你喜歡
      忠誠譯者原文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與選擇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讓句子動起來
      不忘初心 堅守黨校陣地
      青年時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1:31:51
      企業(yè)人才管理現(xiàn)狀與思考
      儀式化的“忠誠”
      雜文選刊(2016年1期)2016-01-13 08:24:51
      儀式化的“忠誠”
      嘗糞憂心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賣身葬父
      晋州市| 华蓥市| 平利县| 曲阳县| 寿阳县| 饶阳县| 思南县| 诸城市| 德昌县| 浙江省| 裕民县| 大连市| 东乡族自治县| 晴隆县| 宜丰县| 新晃| 苏州市| 哈密市| 龙江县| 隆子县| 盖州市| 当雄县| 灵石县| 秦皇岛市| 鄄城县| 六盘水市| 文水县| 峡江县| 定边县| 雅江县| 大理市| 绥中县| 洛阳市| 乐陵市| 常德市| 永靖县| 甘德县| 万山特区| 宿松县| 兰西县| 望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