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亮
古典家具被認為是當代繼字畫、瓷器、玉石之后的又一潛力藏項。尤其是海南黃花黎制作的家具,更是受到越來越多藏家的喜愛和追捧。
對古典家具(包括仿明清的新作)的收藏,被認為是當代繼字畫、瓷器、玉石之后的又一類有潛力藏項。尤其是用“天下第一神木”(外國人稱為“被上帝親吻過的木頭”)海南黃花黎制作的家具,更是以其氣味辛香迷人、手感天下第一、紋理舉世無雙、色澤晶瑩剔透,而越來越受到藏家的喜愛和追捧。對任何一項藏品的價值,大致都由歷史、藝術(shù)、品相(材質(zhì))及數(shù)量四個方面來考量。海南黃花黎家具的收藏,也是如此。
(一)歷史
明清時期的海黃老家具,本身存世量已是很少。中國對明清家具研究最權(quán)威者王世襄老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書中所羅列、分析的家具,是以蘇作(蘇州制作)為對象的。確實,歷史卜雖有蘇作、京作、廣作等流派,但由于受江南濃厚文化底蘊的浸淫、熏染,蘇作家具無疑是明式家具最具代表、最有品位者。如果現(xiàn)在還要收藏這類家具,那么無異于尋找鳳毛麟角,它僅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或上海博物館明清家具展廳等少數(shù)地方看見。
芮謙所著《故宮收藏131件黃花黎家具》中。我們?nèi)詿o法確定其是否全部為海黃制作,并不排除有越黃(越南花梨)甚至用草花梨(指緬甸老撾等國花梨)的產(chǎn)品。王世老前些年以象征性的50萬美元賣給莊氏兄弟、莊氏又無償捐給上海博物館的70余件海黃老家具,是他一輩子積攢的。2006年9月21日,旅居海外的曾佑和女士把丈夫(第一本花黎家具書《中國花黎家具圖考》的作者艾克)收藏的7件花黎家具捐給了北京恭王府,成為恭王府的鎮(zhèn)府之寶。這7件家具當時估價已近兩千萬元。
此外,還有一部分早在解放前就流到了美國、歐洲等地,比如美國加州還有一個納爾遜博物館。就專門收藏這類家具。有的則被港澳臺愛好人士所珍藏。比如臺灣學者洪光明所著《黃花黎家具之美》,總共介紹了47件被私人所藏的家具(有些明顯有越黃痕跡,比如第38頁所列的圈椅)。因此,在國內(nèi)僅有屈指可數(shù)的部分,也是在藏家手中。
退而求其次。如何?
廣作的明清海黃老家具,還是有一定數(shù)量,且性價比相對高。海南島(八十年代前是廣東省的一個地區(qū))目前還能看到一些蹤跡:一部分是在海口市的一些商業(yè)廣場和古玩城,一部分則仍在海南一些縣市的商人和老百姓家里。品種有八仙桌(包括六仙桌、四仙桌)、圈椅、太師椅、官帽椅、小姐閨房椅、書桌、香臺、案幾等。
這里特別要介紹兩種民間家具,它們很能體現(xiàn)海南民俗特色,那就是四出頭小箱柜,俗稱米柜、錢柜。據(jù)海南黃花黎研究專家張志揚考證,它通常是家里存放貴重物品的箱柜,不可能為鎖住百把斤米谷,而耗時耗工地選用昂貴、稀缺的花黎來制作如此復雜、拙樸的家具。還有一種是休閑躺椅,它是“文革”時由廣東、上海、福建來的知青傳入。它們雖然不在明式家具范疇,但仍有收藏、使用價值。比如米柜經(jīng)整修后,可改作床頭柜、燈臺、盆景臺等。躺椅則隨時可用,在北京被當做上層休閑人士奢侈的時尚用品。尤其是其中品質(zhì)好的。更有收藏價值。
筆者在??谑谢邳S制作名家馮云天的作坊,看到一張正在整修的躺椅,當即收藏。當修整、打磨(交代不要燙蠟,一燙蠟,辛香味就大減。遺憾的是市場上絕大多數(shù)海黃家具都上過蠟,為的是追求色澤更艷、紋理更顯)后,通體是紫油黎一木制作,鬼臉相接,紫光幽幽,暗香浮動。夜晚一躺上去,便在幽香中安然入睡。其制作水平極高,把色澤、紋理相同的整合一起,有序排開。造型端莊,結(jié)構(gòu)精巧,線條流暢,透出卓爾不凡的氣質(zhì)。令人無限感念,即使在紛亂的文革年代,仍有這種高超的技藝和精益求精的理想者。這樣的躺椅,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明式家具擺放一處,其典雅之氣不遑多讓。
廣作家具的特點是,充分展現(xiàn)海南地理優(yōu)勢,即用料大方、形體略粗,當然較之蘇作。略遜飄逸和靈動。對這些遺存的老家具,大致也可分為兩種。一是海南當?shù)毓そ乘?,相對粗俗。這類東西,很多已被拆解作原料了。還有一種則相當文氣,不遜于大陸的工藝。這是由于海南島原先大部分民眾由福建移民過去,這些人不乏有能工巧匠者,如瓊山縣的雕刻相當精細,有莆仙木工的明顯痕跡。還有崖城府(今屬三亞市)、瓊州府(今屬??谑?等地,文化昌盛,許多從大陸返鄉(xiāng)的富貴人家,帶來了工匠。工藝,他們所使用的家具,也是沿用典型的大陸明清款式。
還有一部分是本島官吏、商賈、地主,從大陸購買廣式、蘇式家具。比如筆者曾珍藏過的兩張八仙桌。一是約清代中期的雕花大貢桌:8×8cm直腿腳刻回紋,雕花細膩(寓有花開富貴、詩書傳家、五谷豐登之意)、羅鍋棖起陽線。該桌整張用一棵紫油黎制作,既高且大。展現(xiàn)了大清國強盛時期的霸氣和厚重,又有神前貢桌的莊嚴、吉祥。二是約清中期仿明式地網(wǎng)格桌:束腰、冰盤沿、羅鍋棖、內(nèi)翻馬蹄,也是整張由一棵黃紅油黎制作,做工簡潔,透出一股明代文人的書卷氣。而另一款圈椅??勘臣胺鍪中螤盥詾楸曝疲患疤K作舒展。這大概就是抄襲不到家的緣故吧。
談了歷史價值,還有兩點可一并介紹。一是可否確切斷代?二是有否新作頂舊?老家具不像字畫,上面題有年代,絕大部分未留制作時間;也不像瓷器,可以通過窯址發(fā)掘,刮取一些原料下來,作碳十四分析(前兩年外國有一個買家買下一幅疑似達·芬奇的畫作。經(jīng)科學測定其紙質(zhì)、涂料,就分析出較具體年代,最后認定是達·芬奇工作室的作品)。另外,家具的制作工藝,尤其是常見品種的基本形式,往往延續(xù)數(shù)百年而無大變化。比如明式家具中的交椅、扶手椅、燈掛椅,肯定是宋代就有了定型。
新作頂舊更不合算。大凡文物,都有故意做舊,以假亂真。唯獨海黃老家具,沒人愿意做舊。這是因為“面粉更比面包貴”。當今能用做家具的海黃老料,動輒每斤數(shù)千元,假如用如此貴的老料去仿造舊款,以變成文物,那更不合算。比如上面介紹的那兩款八仙桌,假如用一棵老料新作,價位起碼要比現(xiàn)價翻番。何況當今這種老料已非常難尋,即使尋得。要么人家不賣。要么天價。因此,只有老料新作,即把一些民間舊家具拆解成料,而無新作頂舊,以冒充文物。
(二)藝術(shù)價值
《劍橋插圖中國史》談及明式家具時,有這樣一句話:“其典雅。至今未有超越者。”這是一句恰如其分的評價。明清家具的永續(xù)魅力就在于此。早在明代,就有沈津在為《長物志》作序中說:“幾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貴在精而便,簡而裁,巧而自然也?!币越系貐^(qū)文人參與設計、制作的明式家具,蘊含了明代文人追求典雅、精致的審美格調(diào)。這種格調(diào)就是:造型簡煉、線條流暢、科學嚴謹、做工精細、裝飾手法多彩,更兼材質(zhì)優(yōu)美、
天下無與倫比。
明式海黃家具的格調(diào),與景德鎮(zhèn)瓷器、景泰藍,《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等章回小說,湯顯祖的《邯鄲夢》、《牡丹亭》,文徵明、董其昌、沈周等的文人畫,徐渭、王鐸的書法,以及蜿蜒曲折、風荷亭舉的園林建筑,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大明文化的綿延畫卷。從中透析出經(jīng)久不息的書卷氣息。
目前中國能制作仿明清黃花黎家具的地方,大致有海南???、福建仙游、廣東臺山、北京。按理說,古代人能做的,現(xiàn)代人更能做得。但為什么就像人家老外說的“其典雅,至今未有超越者”呢?關(guān)鍵在于,當今浮躁、作假、不講誠信,而古代人是文化浸泡其間,心態(tài)沉靜、嚴謹把關(guān)。
現(xiàn)代人制作的手段是現(xiàn)代化,這是古人無法比的。比如電腦制圖,可以做到很精準,也可以百分百復制明式款式;現(xiàn)代的刨刀、鋸子等工具也是古人無法比的,古代僅能用青魚鰾,起輔助卯榫加固,現(xiàn)代膠水則先進很多;古代僅能用挫草打磨,再怎么打磨,也磨不出現(xiàn)代用幾千號砂紙打出來的像玻璃一樣的光面……但現(xiàn)在的廠家,是一些文化不高的民工作為設計制作的主體,老板就是有些研究,也沒多少時間親身參與。古人精益求精,特別是給宮廷打造、給達官貴人設計的,就更加嚴謹了?,F(xiàn)在廠商追求的就一個“錢”字。這樣的世風,怎么打造與古人比肩媲美的藝術(shù)精品呢?
對于愛好者、購買者來說,一萬人里頭又能夠找到幾個真正懂得并辨?zhèn)钨p真的高人呢?故而偽劣就有市場。不過,筆者還是發(fā)現(xiàn)了有個別廠家的精良制作。比如在中國第一個黃花黎協(xié)會——??邳S花黎協(xié)會中,就有幾位探索、追求復古創(chuàng)新精神的能工良匠。筆者在??邳S花黎協(xié)會成立現(xiàn)場,就看到一對由紫色油黎帶生動紋理老料制作的圈椅,不拼不補,連坐板也是獨板,美輪美奐,它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一對圈椅。其形制、尺寸,嚴格按故宮和上海博物館里的圈椅設定,而磨光就不用說了;加上材質(zhì),也是古^無法抗衡的。
據(jù)筆者觀摩分析,明代用的海黃,大部分是在海南東部所采,材質(zhì)偏疏松、顏色基本黃色,甚至泛白。由于是大料,紋理大抵直順,故而凡遇有癤節(jié)者(俗稱“鬼臉”)即驚嘆之為“最為生動可愛”。并當作是海黃的典型特征。其實不然,真正體現(xiàn)海黃美的,不在東部,不是黃黎,而在中西部,而是紫、紅等油黎。
由于油黎多長在不易開采的山嶺地帶,且材料大多曲折、細小,所以古代基本罕用。故而我們很難在介紹海黃古家具中看到其倩影。假如有一些,也被作者贊之為各種美名。如“風起云涌”、“同心圓”、“變化莫測”了。(如洪光明《黃花黎家具之美》P70的鏡箱面板。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P155的三屏風獨板圍子羅漢床正面屏風,芮謙《故宮收藏131件黃花黎家具》的封面上四出頭圈椅的靠背板)。而這些圖案。在西部油黎中比比皆是,比其美麗者多乎哉!現(xiàn)在板料基本絕缺,樹頭、樹根的油黎老料被用于家具制作。但這反而成就了超越明清海黃家具的曠世之美。上海博物館珍藏的一張交椅,被拍成畫冊的封面使用。筆者在現(xiàn)場看見。通體是黃黎直紋,連彎曲的扶手也是,體現(xiàn)不出油黎所具備的詭異之美。
這種仿明式新作精品,在市場上鳳毛麟角,可遇不可求。即使價位再高,也被有識者早在制作前得知消息訂走。要想擁有一套,那要看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