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炎迅
在香港義工黃福榮曾經(jīng)工作過的玉樹慈行喜愿會里,朋友們都叫他阿福。
會長木蘭是這個組織里少有的會漢語的。11月22日這天,記者打電話過去,木蘭正在鄉(xiāng)下為孩子們忙碌著。
提起阿福,木蘭唏噓不已。
4月14日,玉樹地震發(fā)生那天,在慈行喜愿會孤兒院里,是黃福榮帶著孤兒院的孩子們從教室里面逃了出來。但很快,他發(fā)現(xiàn)廢墟下還掩埋著三個孩子和一名老師,立即又一次沖進了廢墟。就在這時,6.3級的余震來了。
煙塵四起,阿福沒有能從廢墟里出來。
很憨、愛笑,怎么逗也不惱
“我是貨車司機,沒有很多錢來捐助同胞,就來出份力?!秉S福榮說。
這幾乎成了他的口頭禪,每次到了一個陌生之地,他總會如此介紹自己。
阿福祖籍廣東鶴山,五個孩子中,他排行第四。中學畢業(yè)后,曾入伙一家運輸公司,后來單干,開一輛貨柜車謀生。家里人不叫他“阿?!?,因為家中男丁都是福字輩,他們叫他阿榮。
他去的多是內(nèi)地中西部小縣城,這些地方,一向閉塞,交通不便,各自生長在熟人社會,往往對這個滿嘴港味的青年心存戒備。
不過,一頓飯的工夫,當?shù)厝司蜁靼祝矍斑@個消瘦的高眉骨深眼窩的青年,是個好人。
很憨,愛笑,怎么逗也不惱。
然后,這個阿福,就不再是香港人阿榮,而是某個縣城某個村里的阿福。挑水、劈柴、送藥、陪老人閑聊、與孩童游戲,他樂得其所。
初見他的人,很少會知道,他是個病人,有嚴重的糖尿病,每天需打胰島素。
沒人說得清,他為何如此執(zhí)著,獨自遠行,異域他鄉(xiāng),行善9年。有人引用他博客上的話說,這是個熱愛公益的英雄,他說過:“如果我們志愿者為公益死在路上,是上天給我們的幸福?!?/p>
但是,他的姐姐黃月秀卻說:“我比較抗拒‘英雄這個字眼,阿榮不過在做想做的事情而已,很簡單,不要拔高?!?/p>
“是什么推動阿福做這些事?我想是爸爸的教導,他在朋輩及鄉(xiāng)里之間落力及盡心助人的榜樣,一定自小已經(jīng)在我們心中植根;他常說,國內(nèi)人可以住的地方,可以吃的東西,為什么你不能住,不能吃?因此,我們各姐弟自小已能極為彈性地接受不同的生活條件?!秉S月秀說。
博客里,阿福用“傻人有傻?!眮矸Q呼自己。從他的日記能看出,他享受行走和助人的過程,見每一個人,幫每一個人,他都覺得是福。
有人說,這是個把自己低入塵埃的人才有的心態(tài)。
2001年5月,37歲的阿福在內(nèi)地旅游時,無意中看到一本書《挑戰(zhàn)死亡——白血紅心走天涯》,書的作者是一名陸軍少校,叫隋繼國,自述了自己先后患腦癌和白血病之后,騎自行車走遍中國,為無償捐獻骨髓作宣傳的經(jīng)歷。
阿福聯(lián)系出版社,找到隋繼國。兩個身患疾病的人,很快聊在一起,成了好兄弟。彼時,隋繼國從北京至深圳的“徒步走神州義務宣傳骨髓捐獻”已到后半程,阿福堅持加入,一起走。
“如果明天就死去,今天能留下遺憾嗎?”那時的阿福常常思考這個問題。
是年7月1日,他們走到深圳羅湖關那一刻,阿福覺得“充滿了神圣感”。
2002年1月1日,阿福決定再次徒步宣傳,為香港與內(nèi)地的血癌病人籌款,從香港尖沙咀出發(fā),“行路上北京”,他的口號是:“敬重生命,善待人生?!?/p>
此時,隋繼國已病重得無法行走,阿福便獨自上路。歷時半年,行畢全程2800公里。姐姐黃月秀說:“我們一家人,連同剛剛學步的孩子,與他浩浩蕩蕩地一起走完盧溝橋至北京市的最后一段路?!?/p>
然后,黃福榮將自己僅有的12萬元存款拿出來,全部捐給了中華骨髓庫,并擔任了中華骨髓庫的形象大使。瞬時,媒體和榮譽紛至沓來。
但黃福榮并沒因出名而高興。
沒多久,隋繼國離世,又有幾位朋友因籌不足藥費醫(yī)治白血病而去世,他頗受打擊,再加上糖尿病需要定時用藥,這些都讓他覺得“事事不順心”。直至他聽從姐姐的勸說,開始練太極拳,身體慢慢好些,也有了新朋友,才不那么消極。
汶川,你讓我干活就可以了
2008年,汶川地震。
阿福給朋友寫信:“每天看到新聞都在哭,晚上根本睡不著,有時閉上眼就好像看到很多人希望有人可幫到他們?!?/p>
此時的黃福榮,除了糖尿病,還患上了肺結核。他要去汶川,家人都來勸阻,擔心他身體吃不消。
阿福還是出發(fā)了,依舊一個人。
2008年5月31日,阿福到了成都,當上了抗震救災志愿者。
在什邡洛水鎮(zhèn),阿福交了很多志愿者朋友,其中一個叫牟強鋒,他對牟說:“我千方百計地來到這里,就是想為災區(qū)服務的,你讓我干活就可以了?!?/p>
牟強鋒覺得這人很逗,便開玩笑地說:“沒事兒,你跟著我,活都讓你做?!?/p>
在災區(qū),阿福情緒很差,話不多,給人木訥之感。但沉默的青年不閑著,在洛水的日子里,他每天都會為廢墟下早殤的孩子們上香。
因為患病,因為看了太多病友離去,他很敏感,也多思,且憂郁。他把自己看得很低,總說自己是“無用的人”。
“這一大班好友、兄弟使我的人生中充滿了一點點的光輝,也是因為認識這么多的好人,推動著我繼續(xù)為有需要的人盡我每一分一毫的力量……也希望上天給我多些時間,讓我可以用這無用的軀體再去幫更多的人。”阿福說。
在災區(qū),當?shù)氐闹驹刚叽蠼憬o他寫信,和他交流經(jīng)驗,他每次看著信,都會流淚,身邊的人說,這個不說話的青年其實很脆弱。
他也是一個簡單的人?!霸谶@么辛苦的路途中我遇到這些好人,加上在路上看到很多小孩對著我們的車隊揮手,什么辛苦也忘記了?!彼@樣在日記里寫道:“人就是這樣,只要你用心地去對人好,他們是知道的?!?/p>
玉樹,聽說那里的孩子很窮
四川地震后,阿福參與了國內(nèi)一些民間團體及個人自發(fā)的災后支持工作,比如在什邡幫忙重建圖書館和寺廟。這些志愿者活動,也讓他重拾以往的干勁及熱誠。這期間,阿福結識了西部愛心公益網(wǎng)的朋友,開始對玉樹等地有了了解,便想去那里做點事。他與朋友辭行:“聽說那里的孩子很窮,吃不上飯,穿不上衣,剛好這段時間有假期,去兩個月,扶貧。”
2010年3月29日,阿福再一次離開香港,這一次他要做的工作,是到青海玉樹慈行喜愿會孤兒院當義工。離開香港前,黃福榮特意和全家人一起吃了早茶。他顯得很興奮,告訴三姐黃月秀:“我要去的那家孤兒院位于青海省玉樹州,玉樹是三江之源,很美!”姐姐回憶,最后一次和阿福通電話時,他已經(jīng)到了蘭州,仍未出發(fā)去青海。他和姐姐還商量,如何把收集好的衣物和大姐做的40多個書包寄到玉樹。
4月8日,黃福榮到達玉樹慈行喜愿會孤兒院。孤兒院秘書長阿周回憶說,初見阿福,他背著大包,靠在墻角邊休息,便上前開玩笑:“咱們都姓阿,緣分啊?!?/p>
第6天,地震來了。
后面的故事,被媒體一遍遍報道,但阿福自己已看不到了。
與他生前努力保持的低調(diào)不同,在香港舉辦的公祭會上,香港特首曾蔭權、外交部駐港特派員以及駐港部隊司令員紛紛到場鞠躬致哀,逾千香港市民在門外排隊等候,要向這個46年的不平凡的生命致敬。
阿福家人后來發(fā)起了“黃福榮傳愛基金” 用于幫助內(nèi)地傷困人群,眾多熱心港人響應并捐款;很多香港大中學生,在阿福精神的感召下,自發(fā)組成“阿福義工隊”,去傳承阿福未竟的事業(yè);至今,仍有許多人點進黃福榮生前的博客——“傻人有傻福的空間”,留下紀念他的文字。
香港特首曾蔭權說,阿福的網(wǎng)名讓他想起《圣經(jīng)·馬太福音》里的話:“慈悲的人有福了?!薄?/p>
提名理由★
一個香港青年,帶著簡單向善的愿望,來到內(nèi)地中西部偏遠之地,為了幫助別人,付出自己的生命。在當下社會,即使是追逐財富和安逸生活大行其道的時候,他的行為提示我們,還有這樣的人,愿意做力所能及的善舉。他是一個貨車司機,很平凡,但有不平凡的人格。
人物簡介:黃福榮,生于1964年7月6日,香港居民,原是一名集裝箱貨車司機,2002年開始在中國內(nèi)地做慈善工作。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玉樹地震中,他本已經(jīng)脫險,但返回孤兒院搶救三名孤兒和一名教師后,在余震中不幸遇難。
言論“人就是這樣,只要你用心的去對人好,他們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