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榮棣
(作者地址:上海市四平路850弄5號2901室思量閣,上海200086)
史量才征收舊《申報》一波三折的精彩全過程,事隔96年后才得以告白天下。
1913年3月17日《申報》報頭左邊有一條醒目啟事:“征收全份舊申報 本館現(xiàn)在有人托購自開辦日至民國元年為止之申報一份,如有人完備者或所缺不多者,請來本館接洽,自有相當(dāng)價值為酬?!眴⑹轮小坝腥送匈彙?,指的是走馬上任才四個多月的《申報》總經(jīng)理史量才托購。
筆者在1999年版《史量才——現(xiàn)代報業(yè)巨子》與2008年版《申報魂——中國報業(yè)泰斗史量才圖文珍集》兩部拙作中,關(guān)于刊登征收舊《申報》啟事的時間均只寫了自1913年3月19日至4月26日。當(dāng)初筆者摘抄了某君(不知作者和刊物名,早期搜尋資料不懂規(guī)矩,眼里只顧需要的內(nèi)容)的文本,就偷懶圖省事,到上海圖書館一經(jīng)核對,便深信不疑。筆者雖很注重這件自覺給史料高價買單的史實,卻沒在乎其刊登啟事之時日的多少,以至沒有深入探究、進一步表達史量才以殷切之意、拳拳苦心征收舊《申報》之全過程,還有捐贈者張笙香見識之高遠(yuǎn)、收藏之恒久、捐贈之慷慨。這是業(yè)外個體研究者淺嘗輒止、孤陋寡聞所致。
今年3月,筆者在“左聯(lián)”80周年紀(jì)念會上結(jié)識了關(guān)注、喜愛史量才的新朋——虹口圖書館資深讀者李鏞先生,在他熱心引領(lǐng)下,來到藏有全部《申報》影印本的虹口圖書館。他請管理員小張把資料庫門打開,只見此處陳列著滿滿當(dāng)當(dāng)各類書報雜志及我最需要的全部《申報》影印本。正巧一本2008年第6期《上海灘》躺在桌上,李鏞立即翻開給我看,我驚喜地讀到《張笙香——捐贈早期申報》。該文由在遙遠(yuǎn)的美國的劉冰供稿,給文稿潤色、配照片的是作者的外甥、虹口圖書館館長張雄。
史量才早年就與《時報》館“息樓”的朋友們投身于清末立憲、保路權(quán)、編報紙等活動。在辛亥年間,是江蘇獨立中“奔走最力”的一員。辛亥革命中上海光復(fù),他被任命為上海海關(guān)清理處處長與松江鹽政局長。對一個未曾入仕做官的人而言,頃刻間身兼二職,其官不可謂不高,位不可謂不重??墒牵賵龅暮诎?、改朝換代時的社會動蕩不安,使他清醒地看到要改善時局人心、改革社會,非借重報紙輿論的巨大影響和威力不可。民國初年,報紙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的報業(yè)黃金時代到來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放棄官場厚祿,選擇了“新聞救國”道路。
這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以天下為己任”的觀念,決定了他辦報不會純?yōu)橼A利,恰恰如他對同人常說的:“純以服務(wù)社會為職志”。1912年10月20日,他與原《申報》館主席子佩辦理好移交手續(xù),自任《申報》總經(jīng)理。在他接辦前,《申報》已經(jīng)出版發(fā)行整整40年了,而報館中卻沒有留存《申報》以往的報紙。40年歷史被丟棄了,豈不是極大的缺憾?為了給后人留存一份完整的檔案,他走馬上任4個多月后,即1913年3月17日刊登出“征收全份舊申報”的啟事,反復(fù)刊登,直到11月17日。
“虹圖”離我家不遠(yuǎn),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就免了去“上圖”費時費力的遠(yuǎn)征勞頓。只要有需求可隨時前往盡情查閱,管理員們的服務(wù)可謂熱情周到,我心安神定入坐其中,仿佛進入一人的自由王國,開門時的霉味不一會兒就飄散成了懷舊氣氛。用不著急急忙忙搶時間尋覓,可以仔仔細(xì)細(xì)地翻閱、記錄。只去了幾次,不僅如愿以償,還有不少意外收獲。
“上圖”有一位常年閱讀《申報》的資深老讀者對我說:“你的史量才傳記我看了三遍,覺得淺。比如,史量才征收舊申報,就不是十幾天,好幾個月吶?!彼脑捵屛倚呃?,便當(dāng)場在“上圖”核查了幾天,果然是我去頭掐尾。這次靜下心來,一天也不漏地全部“斬獲”,當(dāng)年史量才刊登啟事竟然有117天之多,長度跨9個月。這117天分別是:1913年的 3月 17-26日;4月 4-6、17-22、26、30 日;5 月 1、4-8、10-31 日;6月 1-5、10-12、14-16、24-26 日 ;7月2-4、6、8-9、13-15、18-19、22-24 日;8 月 1、4-6、8、11、13-14、27-28、30-31日 ;9 月 1-4、8-14、16、20、22-24、26-27 日;10 月 2、4、6、8、14-16、19日;11月2、17日。
2008年第6期《上海灘》為“征收全份舊申報”過程提供了精彩生動的故事。史量才不只是不斷登啟事“守株待兔”,更是主動出擊,多方打聽,明察暗訪,終于在他鍥而不舍的努力下,發(fā)現(xiàn)了線索,找到了藏報主顧,而且是收藏《申報》長達30余年的大主顧,是能一錘子敲定的買賣??梢韵胍?,夢牽魂繞的預(yù)想可望成為現(xiàn)實,史量才是何等的興奮!
于是,史量才立刻派經(jīng)理張竹平上門洽談。張竹平找到南市大南門,與年已花甲的張笙香老人商談,第一次沒談妥,滿以為收購價格不能達成協(xié)議。他便抱著史量才不惜代價的態(tài)度第二次去,也沒談成?!巴禂?shù)月,一再加酬,均未能如愿”。莫非老人不打算出讓?史量才親自出馬,登門拜訪。他將自己辦報的目的、宗旨及收購舊《申報》的動機坦誠相告:為社會為歷史辦一份完整的、有權(quán)威的輿論報紙,為后人修史提供便利。老人說他對《申報》“讀而愛之,且斷他日必為史料。于是,自創(chuàng)刊號始,謹(jǐn)慎積儲,毋使缺損。復(fù)恐散失,遂自裝成冊以便庋藏?!泵棵肯蛴H朋好友示以所愛,以談講《申報》為樂。史量才能體諒老人對幾十年舊《申報》不忍割舍的深厚感情,可是將《申報》前后合成一體意義重大。他也看出老人并非固執(zhí)己見,他“并誠懇地說‘某過矣,想張公決非計金,定另有高見耶。后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腹,罪深不可言,乞諒其愚而求得其情?!?/p>
面見征主,促膝交談,耳聆目睹史量才如此高遠(yuǎn)的辦報境界,不失為傳統(tǒng)讀書人的襟懷和格局,這才讓張老先生放下心來?!肮舜笮Α谦@吾心矣!以貴館之所出而歸之貴館,乃天經(jīng)地義也?!硎静皇辗治??!甭劼牬搜?,“史量才欽佩、感激之情難以言宣,于是面訂拜受之日,親往張宅恭迎?!彼羞^沉痛的教訓(xùn):某年,陸家浜路“南市一家圖書集成公司為編著光緒東華錄,廣尋史料,得知此事,請當(dāng)時知名人士上門面洽。公以為此項文獻工作有益于中國文化歷史的保存,便慷慨應(yīng)允,然而,借后未能完璧歸趙?!崩先硕啻未咚?,竟無法要回。最后道出秘密——剪裁用了!“公頓足捶胸,痛心不已?!苯璺絼t以“公如愿開出索賠之價,則‘惟命是從’作了結(jié)?!比欢?,失去那套《申報》,任再多金錢也買不回!張笙香老人常為此嘆息:“我有負(fù)于味純!”而遺憾終生。由此,他對僅存的一份《申報》更寶愛珍惜,決不輕易出手。顯而易見,老人意不在金錢,在于他相伴30余載的舊《申報》能否有個好歸宿。老人看到他的舊《申報》能遇到史量才這位大器方成、有雄心壯志的報業(yè)家,能被珍藏在新建的世界一流的報館大樓內(nèi)(1918年落成),他放心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侍觳回?fù)苦心人。史量才為迎接這得來不易的珍寶,熱烈隆重大擺排場。當(dāng)時的熱鬧場面的見證人有劉冰的表姐:“她雖99歲高齡,仍耳聰目明,記憶猶新。據(jù)她回憶,史量才來接收《申報》時,她10歲左右,參加這個喜慶活動,象嫁女辦喜事一樣熱鬧。洋鼓洋號吹吹打打,爆竹聲不絕于耳。庭前荷花池旁還有鼓樂鳴奏,大廳掛上了申報館送來的‘申報老友’匾額。史量才特備花轎前來迎接。申報館還訂了兩塊大洋一桌酒席,宴請賓客,最后,在室外照相留念,她坐在地上?!?/p>
收藏30余年、整整一萬號舊《申報》的主人張仲照,號笙香,原是上海南匯周浦人,遷居滬南,從事米業(yè),“識見益廣,談鋒益健”,平日愛讀報、喜收藏。他捐贈《申報》的精彩故事雪藏近一個世紀(jì),這次揭曉,緣于他現(xiàn)居美國的98歲的重孫女張周慧英。2007年,張周慧英在洛杉磯被選舉為僑界的“模范母親”。一人當(dāng)選,舉家、同族皆光榮。他的外重孫劉冰不免遙想起當(dāng)年外太公的府第風(fēng)光:廳堂上懸掛著兩方總統(tǒng)頒給的匾額,一方是1933年因“為人正直,熱心公益”獲總統(tǒng)頒給“急公好義”,一方即1921年的“宗仁主義”。另外還有一方是“申報老友”。太祖輩及同輩獲得如此殊榮,使他感到由衷的驕傲和光榮,他決定要為他們留下文字。重讀父親劉雅農(nóng)對外太公收藏《申報》的記載,再度拜訪那個歷史時刻的見證人、“模范母親”表姐,加上表姐的口述,便寫成了《張笙香——捐贈早期申報》一文,遙寄中國。
自1913年史量才刊登征購啟事至1921年張笙香捐贈,中間相隔有九年。史量才究竟何年何月何日找到并登門求征張笙香老人的?史量才117次征購啟事停登后,是否心灰意冷?捐贈交接時日未見交代,尚待進一步查明。故事牽涉到另一套舊《申報》、另一個人和損壞該報的“文化騙子”。張老先生愛報、存報,無獨有偶,滬上也另有一位同樣愛報、藏報人。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園主人張味純,是公的族人、同好,兩人來往,必談《申報》。”不久,張味純病重,邀張笙香前往?!八钢詹氐摹渡陥蟆氛f‘我30年苦心收藏的《申報》,所能托付的唯有你一人,我恐怕余日已不多,為藏報不至散失,愿全部奉贈與你’。公謹(jǐn)敬拜受,全套帶回,細(xì)心整理,裝訂成冊,與自己的《申報》一并收藏?!薄渡陥蟆穭?chuàng)刊后若干年,各種不同報刊陸續(xù)問世,張笙香老人對新報刊也都感興趣,都訂閱,由于“所出種類日增,顧非力所及,不得已,存其第一號。如是數(shù)十年,竟集各報之創(chuàng)刊號之大成。”張笙香老先生擁有兩份同樣的《申報》,為何遲遲不舍捐讓呢?原來,
花轎迎來舊《申報》回歸,史量才獲得至寶,欣喜若狂,珍惜備至。他不僅傾注滿腔熱情舉辦盛大、隆重的迎“寶”活動,還在館內(nèi)“特辟專室珍藏。室中相對高懸玉照二,一為該館創(chuàng)辦人美查先生,一即我外太公張笙香像,以為永久紀(jì)念。藏報室落成之日,請中外賓客參觀,張笙香應(yīng)邀赴會演說藏報經(jīng)過。聽者皆敬佩其恒心,更贊嘆他的義舉?!?/p>
1921年12月31日,《申報·本埠新聞》以《邑紳善行之褒揚——本報老友張笙香君》為標(biāo)題,報道了這一意義非同凡響的義舉盛況:“南市學(xué)商公會會董張仲照號笙香,年高德劭,善行甚多,其更有為他人所難能者即藏報一事。自本報前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第一號發(fā)行始,即行收藏,至一萬號止,經(jīng)30年余年,只字不缺,裝訂成冊,匯成巨集,贈于本報藏書樓保存。今夏,經(jīng)同鄉(xiāng)京官考其行誼,有合于褒揚條例第一條第二款特著義行,第三款盡心公益,第五款碩德淑行,第六款睦嫻任恤等情,圣請褒揚。茲奉大總統(tǒng)頒給‘宗仁主義’四字匾額一方,并褒詞褒章證書等件,送縣給領(lǐng)。昨日,經(jīng)沈知事排齊馬隊、警隊、軍樂亭,親送大南門外張宅第,洵極盛云?!?/p>
1922年11月19日,《申報》創(chuàng)刊發(fā)行二萬號。為紀(jì)念慶祝這個“不欺人的數(shù)字”,申報館舉行了熱烈隆重的慶祝活動,78歲高齡的“申報老友”張笙香是當(dāng)仁不讓的座上賓?;顒邮r及史量才、張竹平、陳冷、張?zhí)N和等報館要人所發(fā)表的演講詞刊載于報端。史量才親筆撰寫的“申報發(fā)行二萬號紀(jì)念”演講稿,特邀請張笙香老人題字。也將老人撰寫的文章連同他的玉照一并刊登在這版紀(jì)念號上。為紀(jì)念《申報》發(fā)行二萬號,特別編輯出版了百科全書式的大型刊物《最近之五十年》,在其攝影版首頁特別刊登著創(chuàng)刊人美查與捐報人張笙香二人玉照,以示二位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新聞史上留下的雪泥鴻爪有著同等的價值地位。
古人云:“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敗人綱紀(jì),必先去其史?!痹谕鈶n內(nèi)患的時代,要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史量才首先想到的就是保存好“國史”。他憑著一身正氣,一付鐵肩,一無前往的大無畏勇氣,自覺地、主動地、真誠地施展他“新聞救國”的抱負(fù),為后人“修史者取材”提供可信史料的服務(wù)。試想,一個剛接辦的企業(yè),哪個老板首要重任不是緊扣著一個“錢”字?經(jīng)商就是為掙錢,“商人重利”、“唯利是圖”似乎天經(jīng)地義。可是,史量才不是純粹做“報生意”的報商,他有著報業(yè)家不凡的理想,他選擇經(jīng)營報紙是為了便于承擔(dān)一份國民的責(zé)任。人們都說他辦報是“史家辦報”,一言中的。何為“擔(dān)當(dāng)”?自覺地、主動地、真誠地用報紙忠實記錄真實的歷史,不讓手中的報紙因種種誘惑淪為一筆糊涂帳、遺留給后人一部片面乃至真假難辨、是非不明的歷史。誠如《申報的保存和影印》文所說:“人們把‘老申報’看作近現(xiàn)代史料的一本百科全書,一個萬有寶庫,把申報影印本問世,看作一件不朽的盛事?!渡陥蟆肥且徊课覈F(xiàn)代史,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侵略、奴役和壓迫我國人民,人民起而反抗他們侵略、奴役和壓迫的歷史”。
有了史量才的“史家辦報”精神作音符,才有了《申報》史料這一曲“史家之絕唱”。試想,如果沒有美查“有聞必錄、真實無妄”,“記載詳備、立說純正”的辦報原則,如果沒有張笙香收藏、保留30余年的早期《申報》,如果沒有史量才的執(zhí)著追尋,清末40年《申報》紀(jì)錄的史料就中斷難續(xù)。一萬號后的十年《申報》可推斷是史量才買下多份零散舊《申報》湊齊的。如果沒有史量才示范著報紙的天職,何以會有《申報》這樣一部民間書寫的完整可信史料。行筆至此,不由聯(lián)想起今天的假新聞,其制造者在報業(yè)先賢面前是否應(yīng)該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