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容嬌
(廣東藥學院體育部,廣東 廣州 510006)
講解動作攻防含義在太極拳教學中的實驗研究
胡容嬌
(廣東藥學院體育部,廣東 廣州 510006)
講解動作的攻防含義在太極拳教學中比傳統(tǒng)教學法具有優(yōu)越性和可行性,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單個動作的理解及掌握能力,而且能更好地表達太極拳運動的內涵和特點。
攻防 太極拳 效果
隨著中國武術的推廣,武術這項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受到越來越多的人喜愛。特別是太極拳,由于具有養(yǎng)身、健身、防身等作用,24式太極拳不斷地得到普及與推廣,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單一,武術特有的本質特征——技擊性得不到體現(xiàn),以致于出現(xiàn)學生對教師的授課內容難以掌握,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明顯等問題。以最佳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盡快地掌握技術動作,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是現(xiàn)代武術教學的理想模式。探索如何改革教學模式,如何找準提高教學效果的切入點,具有重大的教學指導意義。本文對在24式太極拳教學中講解、演練動作攻防含義進行實驗研究,為探索更合理的教學方法提出新的思路。
以兩個同年級、同教學內容、同教學進度的教學班為研究對象,一律為女生,實驗前兩個班的學生均未學過太極拳。
大學一年級學生第一學年第二學期的體育課教學過程。
在教學方法選擇上,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講解—示范—領做—學生練習—糾正錯誤。實驗組的教學在講解動作名稱、要領和要求時著重強調每個動作的攻防含義,并請學生上前與教師配合,做攻防示范。兩組教學時數(shù)一致。首先對兩組學生身體素質進行比較(見表1),表中的分數(shù)是根據(jù)國家規(guī)定的大學生六項體質健康測試的系統(tǒng)統(tǒng)計出來的。從表1可以看出兩組學生身體素質沒有顯著差別。
表1 兩組學生實驗前原始素質對比(X)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資料法、調查統(tǒng)計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比較分析法。
在授課第八周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主要調查學生對學習太極拳的興趣(見表2)。
表2 學生學習興趣調查表
調查發(fā)現(xiàn),實驗組學生對學習太極拳的興趣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實驗組有興趣的學生為73%,而對照組僅為35%。分析其中原因,傳統(tǒng)教學方法給初學者的一種印象是:動作緩慢無力,只是比劃動作,無使用價值。導致這種現(xiàn)象主要由于學生對太極拳運動缺乏了解,認為太極拳只是老年人的活動。由于教師缺乏對太極拳功理、文化內涵等方面的傳授,導致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些不適合,容易產生煩躁情緒。學生被動模仿動作和被動接受,而對動作具有的含義、作用一知半解,弄不清楚,就會失去學習太極拳的興趣。講解動作攻防含義主要是分析太極拳技術動作的形成及其真正具有的攻擊和防守等使用價值。由于它具有攻擊防守兩重性,能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迎合他們追求新奇的心理,所以學生表現(xiàn)出較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對事物所持的積極態(tài)度,它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和從事活動的一種精神力量。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有效動力,是學習中最活躍、最有效的心理成分,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強大的內驅力。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說明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學生有學習太極拳的興趣就能更好地掌握技術動作。
學期結束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實行考教分離,任課教師不參與評定,結果表明:實驗組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3)。
以上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產生的教學效果有顯著的差異性。講解攻防含義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教學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這證明講解攻防含義在太極拳教學中有一定的可行性,它不僅對學生學習太極拳的基本技術、套路等很有作用,而且對學生正確地了解太極拳內涵及其運動特點也有很大幫助。
表3 兩組實驗教學效果分析表
傳統(tǒng)的24式太極拳教學一般是教師先示范、講解,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步驟去練習,然后教師再去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等等,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步驟使教師主宰了整個課堂,而學生的自主學習則相對被剝奪,學生的個性,特別是創(chuàng)新思維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扼殺了。學生對太極拳技術動作的掌握只能是“依葫蘆畫瓢”,或被動模仿,對太極拳的單個動作只知道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長此以往,就會把太極拳課看成簡單的形體運動課,而忽視對大腦思維的鍛煉。由于不懂其豐富的內涵,造成學生對太極拳課缺乏興趣,逐漸失去學習信心。我們發(fā)現(xiàn),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學生對動作遺忘快,學習下一個動作前面的動作已經忘記了,對技術動作印象不深。講解動作的攻防含義能更好地解決學生對動作遺忘快的弊病,因為攻防含義包含在每個動作之中,通過分析、理解單個動作的攻防含義,有助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太極拳講究內外兼顧,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無不表現(xiàn)在套路練習每一個動作的技術攻防之中,在太極拳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
講解動作的攻防含義,一是有利于學生對太極拳內涵的了解,能更好地表現(xiàn)太極拳套路的特點和風格,能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太極拳的基本技術動作和要領。二是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能動積極性,使學生學習太極拳的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三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使教學過程成為生動、活潑、主動的雙邊活動。四是加深了學生對太極拳基本技術的記憶。五、通過攻防含義的講解,能使學生了解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建議將技擊內容有機地融入到24式太極拳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符合武術運動搏擊和套路動作同時向前發(fā)展的基本特點,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正確理解掌握動作,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xiàn)太極拳的防身健身作用、傳承和發(fā)展太極拳文化具有積極作用。建議將24式太極拳各拳勢的技擊內容及講授列為普通高校太極拳選項課的教學內容。
[1]張廣華.技擊方法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及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5(12).
[2]朱曉藝.防衛(wèi)反擊術的運用在中職學校太極拳教學中的作用初探[J].文化教育,2008(8).
[3]王文文,熊 輝.淺談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攻防技擊[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0).
[4]支 川.太極拳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與發(fā)展[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8(5):48-49.
[5]張海濤.淺析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的健康作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7):76.
[6]孫惠芳.淺談太極拳健身 [J].搏擊·武術科學,2009(3):36-37.
[7]高 麗.太極拳的文化內涵[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8(5):141-143.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xplaining Attack and Defense Meaning in Taiji Quan Teaching
Hu Rongjiao
(PhysicalEducation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Teaching the attack and defense meaning in traditional Chinese Taiji Quan is advantageous and feasible,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The teaching method can arouse the interests of students,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separate movements and make the most of expressing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aiji Quan.
attack and defense Taiji Quan effect
G85
A
1004—5643(2010)10—0062—02
胡容嬌(1978~),女,講師。研究方向:武術教學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