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登秋
(臺灣師范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反省精英教育
■文/林登秋
(臺灣師范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http://www.folou.com/thread-231975-1-1.html
陳樹菊女士獲選美國《時代》周刊2010年度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知道陳女士善行義舉的人,應該都會認為這是一個實至名歸的榮譽。然而陳女士卻表示獲得什么獎不重要,把菜賣出去才重要。
我們的社會與教育多么重視精英,為了進百大,臺灣的教育部門不惜5年500億挹注“頂尖”大學,培養(yǎng)精英;我們的家長為讓孩子進入頂尖精英高中大學,全力服侍讓小孩免除一切家務。但進入了百大,教育就成功了嗎?培養(yǎng)一群在企業(yè)、醫(yī)界、政界呼風喚雨,叱咤風云的精英,這個社會就更美好了嗎?
陳樹菊的身教為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善良、踏實對臺灣對社會所產(chǎn)生向上提升的力量與價值,遠超過當前社會提倡的所謂的精英。今天在新聞版面中,學測、基測滿級分的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品德,沒有善良而踏實的心,難保來日不會成為貪污的官員、或掏空公司資產(chǎn)的巨賈。
在未獲媒體報道前,走過陳樹菊的攤子旁,沒人知道這里有個真正的臺灣英雄,因為我們的精英教育,關(guān)注的焦點從來就不是做人基本的善良特質(zhì)。但少了最根本的善良與踏實,目前所謂的精英,最多能稱為擁有名利的醫(yī)匠、法匠、政客、商匠,許多大學有大師講座,請來的也多是這些匠氣十足、地位顯赫的精英,然而這真的是我們會所需要、我們教育所想要的嗎?讓我們向陳樹菊致敬,同時反省我們的精英教育,回到做人的根本來教育學生與評斷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