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類中有一個奇特的現(xiàn)象:同一類鷹的個體壽命相差懸殊,有的鷹30歲左右就老死了,而有的則可活到六七十歲。科學家通過長時間觀察,終于發(fā)現(xiàn),鷹存在一個通過自救煥發(fā)青春的現(xiàn)象。當鷹活到30多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脯。它的翅膀變得十分沉重,羽毛又濃又厚,飛翔變得十分吃力。此時,它只有兩種選擇:等死,或者完成一次比赴死更需勇氣的再生歷程——在崖頂?shù)您棾怖?,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巖石,直到喙破碎、脫落,然后靜靜地等待新喙生出。經過大約50天的痛苦煎熬,新喙長出來了。此后,它用新長出的喙把爪子上的指甲拔出來。50天后,當新的指甲長出來,鷹再用其把羽毛一根根地拔掉。再過50天,新羽毛漸豐,鷹重新飛上了藍天。讓30歲的鷹面臨艱難抉擇的,既不是天災,也不是人禍,而恰恰是鷹自己。因此,鷹要想獲得新生,需要一次脫胎換骨般的浴火,它的自我救贖必須從改變自己開始。成功了,它就得到了新生;否則,只有死去。人的一生,何嘗不是這樣?在人生舞臺上,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要經歷各種角色轉變,比如,走上社會、成家立業(yè)、榮辱進退,等等。在每一次的角色轉換中,如果不及時調整自己,不善于解放自我、改變自我、超越自我,就不可能很好地騰飛,就會遭到淘汰。每個人每成長一步,每經歷一次角色的轉換,都是一次重生。只有不斷刷新自己、超越自己,才能不斷勝任本職,獲得重飛的資本。法國生物學家貝爾諾納說:“影響人們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不是尚未掌握的知識,而是其已經掌握的知識?!爆F(xiàn)實生活中,一個人超越前人、超越權威容易,超越自我卻很難。就像鷹一樣,一次重生就是一次鳳凰涅槃,就是一次生死般、煉獄般的考驗。唯有經歷這種磨難與挑戰(zhàn),人生才能不斷放出異彩。年齡是生命的長度,品行是生命的純度,意志是生命的強度,超越是生命的高度。無數(shù)事實證明,比向一個人灌輸新觀念更難的,是去掉他的舊觀念。超越自我,最難的是觀念的改變。而觀念一旦改變,其所帶來的各方面的躍升也是巨大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理念的更新、科技的進步,一個人的觀念也要不斷改變,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生活。比如,在發(fā)展方式上,原來提倡埋頭苦干,現(xiàn)在提倡既要埋頭苦干,又要抬頭看路;在人際交往上,原來提倡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現(xiàn)在提倡溝通無限、展示自我等等。如果一個人不及時從舊的觀念和習慣中解放出來,就不可能獲得新生,就會在時代的大發(fā)展中沉寂下來。這樣的例子很多,包括我們身邊的一些典型。在一定的階段,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但經過時間的沉淀、發(fā)展的考驗,我們會發(fā)現(xiàn),曾經的典型并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反而被甩在我們的后面了。其實,他們的落伍,不僅是行動上的落伍,更是觀念上的落伍?!斑h飛者當換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舊基”。超越自我就是一個換新羽、清舊基的過程,就是解放自我、塑造新我,勇于自己革自己命的過程。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毅力,需要向自己的利益、榮譽、面子、懶性等開戰(zhàn)。這場“戰(zhàn)爭”的結局完全取決于自己,勝了就會重生,敗了就會沉浸在歷史的潮流中,看著眾人從眼前滾滾而過。在這一方面,武警某部“獨臂英雄”丁曉兵堪稱我們學習的榜樣。20多年來,他面對鮮花掌聲不陶醉,面對艱難困苦不放棄,面對社會巨變不褪色,不斷挑戰(zhàn)自我、戰(zhàn)勝自我,保持了英雄的本色,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贊譽?!吧趹n患,死于安樂”?,F(xiàn)代社會,甘于平庸就會陷于落后,不去超越就會淪為末位。每個人當心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跳出舒適與安逸,選擇磨礪與改變,從現(xiàn)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一招一式地學,一舉一動地練,一點一滴地做,一時一刻地養(yǎng),動作不嫌小,細微之處見精神;糾錯不怕苦、盡善盡美求規(guī)范;重負不厭倦,千錘百煉出精品,如此,才能獲得一次又一次騰飛與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