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是生物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途徑很多,研究性學習是最好的教學策略之一,朱正威先生說過:“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優(yōu)選探究?!比绾伪WC研究性學習的時間、拓寬未成年人科學教育渠道、同時提升科技輔導教師本身的技能,這是科學教育面臨的一個急需解答的課題,本文從四方面進行了論述。
“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是生物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途徑很多,其中研究性學習是最好的教學策略之一。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除了把握每個契機,還要掌握一些策略,使科學教育水到渠成。
一、科技輔導員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幾個策略
1 挖掘學生興趣,使興趣成為他們堅持不懈的馬達
達爾文在總結自己的成功時說:“就我記得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后來發(fā)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入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辈诲e,興趣是構成青少年學習科學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思維活躍,求知欲和好奇心都特別強,這時教師應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挖掘學生的興趣。與我一起做校園植物研究的是兩個文科專業(yè)的女生,一開始我留意到這兩位女生總是徘徊在花前樹下,于是我邀請她們加入我的調查中。我們編寫的<廣雅中學植物手冊》,除了對樹木的科屬名、別名、拉丁文名、經(jīng)濟價值和環(huán)保作用進行闡述外,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對每棵樹的人文精神、歷史意義進行了描述。資料的收集非常繁瑣。但因為興趣,學生一直沒有放棄過,由此可見,激發(fā)和利用學生的潛在興趣,是教師在開展研究性學習中不可忽視的教育手段。
2 用教孩子騎自行車的態(tài)度指導研學,為學生提供技術和情感的支持
我常想,指導學生科學探究就像教孩子騎自行車,必須在一開始就給孩子提供技術支持,接著,要給孩子“我會保護你”的情感支持,最后,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騎著自行車走他自己的路。同理,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既是“指路者”,為學生的前進指出大方向,又是“服務者”,為學生的研究創(chuàng)立條件,提供資源;同時又是他們的“技術顧問”,給學生提供技術上的支持。例如在調查廣雅池塘水質污染情況時,涉及到如何使用分光光度計、如何培養(yǎng)微生物等學生沒有接觸過的知識,此時教師應給予耐心指導,使學生掌握技術。在研究性學習中困難重重,在學生產(chǎn)生挫敗感時,科技教師應鼓勵孩子們跌倒了就要爬起來。讓他們明白科學的道路從來都不是平坦的,除了創(chuàng)新精神、嫻熟的技術,還必須拄著“毅力”這支拐杖,才能攀上巔峰。
3 鼓勵質疑精神,營造百家爭鳴的氛圍
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如果學生對問題的看法同聲同氣,人云亦云,這不見得是好事,這時教師應“挑撥離間”,誘導學生說出心里的真話,制造百家爭鳴的氛圍,使真理越辯越明,使思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但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他們懂得尊重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使學生明白合作不僅是研究性學習的手段,更是研究性學習的目的。通過合作,他們不僅可以取長補短,還可以學會了解不同人的個性,進而互相交流與溝通。
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利用外部資源
2006年。我?guī)W生做 “四種環(huán)境污染因子對中華大蟾蜍的性別分化及性腺發(fā)育的影響”和“有氧條件下生物過濾法脫除水體中氮的研究”這兩個課題。這兩個課題難度相當大,屬于科學研究的范疇。我邊指導學生邊自學,但還是有點力不從心,這使我認識到一句話: “教師不是萬能的”。我開始想方設法利用外部資源,在解剖中華大蟾蜍的性腺發(fā)育時,蝌蚪的個體很小,難以解剖,更別提性腺,為此我?guī)е鴮W生們請教了中山大學研究兩棲類的教授。在做“有氧條件下生物過濾法脫除水體中氮的研究”時。為了使濾塔的構造達到最優(yōu)化,我們請教了華南理工大學工程系的教授,還請他為我們開了一個講座。通過這種“帶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我和學生的眼界都大大拓寬了,能力和技能也得到了質的飛躍。
二、爭奪教學主陣地,大膽放飛學生創(chuàng)新的翅膀
目前學科課程的課堂教學仍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必爭之地。要確實保證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必須在日常教學中把研究性學習與學科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學科學習中滲透研究性學習,就可以在絕大部分時間里保證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這是適合我國國情的研究性學習實施方式,而這種學習方式要求教師要大膽放飛學生創(chuàng)新的翅膀,放開手腳,學生走得會更遠。
在“DNA粗提取與鑒定實驗”一課中,過渡教材中所用實驗材料是雞血。用雞血作為材料提取出來的DNA純度較高。但是存在著步驟繁多,材料不容易準備,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很難按時完成等缺點,而且實驗的器材非常難清洗,學生在清洗粘有雞血的紗布時皺起了眉頭:“老師,有沒有比較方便簡易的材料?”我借此機會說:“用實驗來驗證吧,我們這周的研學課就專門探究改良‘DNA粗提取實驗’的方法,我非常樂意充當這次探究活動的評委和技術顧問?!睂W生表現(xiàn)出了莫大的熱情。在研學課上。學生們帶來了自己認為是最佳的材料,我讓他們組隊合作,并交代了實驗中一些要注意的問題。學生們在實驗過程中比任何時候都認真。結果有4組學生用新鮮菜花作為材料的實驗效果非常明顯,更可喜的是,他們不僅組員之間相互合作,組與組之間也共同合作,測試了幾個菜花研磨時間梯度的效果。我請他們作個簡單的報告,把實驗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并與教材比較優(yōu)劣。以下是他們報告的摘錄——
本實驗采用白色菜花結合雞血作為實驗材料,與以雞血作為材料的實驗相比,大大簡化了實驗步驟,縮短了實驗的時間并將實驗控制在20分鐘以內(nèi),保證了實驗效果與雞血作為材料的實驗效果相同。具體改進見表1。
從這份報告中可以看出。學生不僅對實驗材料進行了改造。還對實驗器材、實驗步驟都進行了改革,甚至留意到禽流感時期的取材問題。可見,在新課程的教學中,老師不應充當“萬事通”,而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挖掘他們的深層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和探索者。
三、“見縫插針”——抓住任何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契機,“點面結合”——走科技科普結合的道路
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載體很多,關鍵在于科技輔導教師“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和“見縫插針”的敏銳性。各種科技競賽為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提供了平臺,但是提高科學素養(yǎng)不止針對幾個學生,因此我們必須點面結合,走科技科普結合的道路,使大部分學生參與并獲益。同時滿足個別學生的濃厚興趣,提供深入鉆研的“點”。以下是我近三年帶學生參加的部分實踐活動,每一次實踐活動都使我和學生得到鍛煉和發(fā)展,日積月累,便有了質的飛躍(見表2)。
四、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做一個永不止步的“學習者”和“實踐者”
為了做好青少年科技活動的輔導工作,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積極實踐,并及時、適當?shù)刂笇?,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通過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強自己的指導能力,更好地發(fā)揮指導作用,在學習中與學生一起進步。為了適應教學教育工作的要求,我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yǎng)、科研能力和專業(yè)素質,2007年我應廣州市生物實驗組委邀請開設了“青少年創(chuàng)新大賽選題及論文寫作”的講座,講座得到了同行們的一致好評。
素質教育的著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時代的高速發(fā)展和信息傳播方式的改變使人們充分認識到:必須按照時代的變化特點,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從中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強應對急劇變化的環(huán)境的能力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而我堅信??萍驾o導員正是這一偉大教學方法變革的催化劑,學生在催化作用下,必將走出一條更寬更光明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