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玲 李 欣
(1、哈爾濱市阿城區(qū)交界林業(yè)站,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2、哈爾濱市阿城區(qū)楊樹林業(yè)站,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為了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林業(yè)生產力,發(fā)展現(xiàn)代林業(yè),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生態(tài)文明,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fā)[2008]10號)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這次改革,是以明晰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改革,旨在重新構建一個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特別是對林地使用權,在承包期內要給予林農相對完整的物權,從而有效地釋放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潛能和林地的巨大生產潛力。
按照爭議的對象,可把爭議分為三類。林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林木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林木、林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
林權爭議產生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為四類:a.承包合同不規(guī)范。如合同簽訂時未經法定程序,村、組干部個人說了算,甚至還有一些時口頭承諾,無據可查。b.林權證核發(fā)不規(guī)范。由于建國后各時期因工作不細致或者認定技術措施落后,導致地點不明、四至范圍不清,面積不符,容易出現(xiàn)一山多證、一證多山的現(xiàn)象。c.林權流轉未及時變更登記。一些地方林地、林木發(fā)生了流轉,未及時進行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容易出現(xiàn)有地無證、有證無地的現(xiàn)象。d.林業(yè)生產經營活動無記錄。如多方在不同時期對同一林地進行造林,因無記載易生糾紛。
林權糾紛的解決,要依照《森林法》、《林地、林木權屬爭議處理辦法》(1996年林業(yè)部發(fā))、《林木和林地權屬登記管理辦法》、《物權法》、《土地管理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中的有關規(guī)定,尊重歷史、面對現(xiàn)實,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遵循有利于安定團結、有利于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有利于群眾的生產生活的原則,認真調處各類林權糾紛。
當事人一方向對方提出建議,對方接受后,當事人間可以進行接觸,就爭議問題進行具體協(xié)商,取得了一致意見之后,簽訂協(xié)定。當事人將解決林權爭議所簽訂的協(xié)定上報有關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對于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協(xié)議,予以核準,按法律規(guī)定和協(xié)議的內容登記,核發(fā)證書,確定權屬。
行政調處是由人民政府對林權爭議進行調解或裁決。申請人提出《林木林地權屬爭議處理申請書》,人民政府林權爭議處理機構受理,組織有關人員調查取證、勘查現(xiàn)場,然后進行調解,經協(xié)商依法達成協(xié)議的,當事人應當在協(xié)議書及附圖上簽字或蓋章,并報所在地林權爭議處理機構備案;經協(xié)商不能達成協(xié)議的,林權爭議處理機構制作《處理意見書》,報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對人民政府作出的決定不服的,可依法提出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對無論調解還是裁決等方式解決的林權爭議人民政府林權爭議處理機構都應該將有關材料立卷歸檔備查,登記造冊,核發(fā)林權證書確認權屬。
要想妥善調處林權糾紛,一定要做好調查仔細核實,收集證據,做到公開、公正、公平。
3.2.1 林權調查。林權調查要全面,既要調查現(xiàn)有情況,又要調查歷史情況,要對林權變動的歷史有完整的了解。調查的方式主要有:現(xiàn)場勘察、調閱檔案、走訪詢問等,這些方式既可單獨使用,又可結合使用,調查獲取的有關證據要及時收集、固定和保存。
3.2.2 證據的確認和采集。證據一般有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提供書證、物證、視聽資料,應當提供原件、原物、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提供復印件、復制件或照片,并附說明材料,由相關單位加蓋印章。證人證言和當事人陳述要和書證、物證等結合起來。鑒定結論要由有鑒定資格的鑒定機構、鑒定人員出具。林權爭議調處機構可依法勘驗現(xiàn)場,勘驗人必須依法出示相關證件,并邀請基層組織或當事人所在單位派人參加。當事人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勘驗進行。
3.2.3 證據的審核認定。應當依法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只有涉及林地承包經營糾紛案件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如承包合同糾紛,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流轉糾紛,繼承糾紛,承包地征收補償費分配糾紛。這些案件,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人民法院審理后作出裁決或裁定。其它林權爭議,仍要向人民政府申請行政調處。
總之,要本著“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按“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依法依歸”的要求,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充分發(fā)揮人民調解,民間組織和老黨員、老干部和村組干部的作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深入細致地做好調處工作,完全能做到戶與戶糾紛不出組,組與組糾紛不出村,村與村糾紛不出鄉(xiāng)。對歷史遺留問題認真查找歷史憑證,認真踏勘爭議林地,認真咨詢歷史證人,認真分析糾紛原因,認真聽取不同意見,做到各方滿意,不留后患。
[1]杜國明,江華.論林權糾紛化解機制[J].調研世界,200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