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渡,散文家。本名凌永慶,廣西扶綏人。壯族?!稄V西文學(xué)》原副主編,編審。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廣西散文創(chuàng)作與研究會會副會長、會長、名譽會長。1994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稱號。1962年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以散文、散文詩為主,迄今共出版散文及散文詩集5部:《故鄉(xiāng)的坡歌》、《南方的風》、《聽狐》、《視線中的蝴蝶》、《廣西當代少數(shù)民族作家叢書·凌渡卷》。曾獲首屆廣西文學(xué)創(chuàng)作銅鼓獎、全國第四屆少數(shù)民族文學(xué)優(yōu)秀作品獎。作品多次被選入全國各種文學(xué)作品集。
如果廬山?jīng)]有霧,廬山會這樣綺麗和迷人嗎?
廬山多霧。在古今詩人吟詠廬山詩中,無不展現(xiàn)有云霧的影子?!霸剖骒F卷互明滅”、“靄靄花出霧”、“濃霧漸低山漸出”、“吐納流云霧”、“天籟霧中鳴”、“但排窗霧入”、“廬山云霧弄陰晴”、“那山迷霧這山明”等,因云霧。至今廬山不少商號和旅館,也和云霧攀上了關(guān)系,如云中賓館、綠云商場。其實廬山,與別的地方并沒有什么不同,山中為霧,上天為云嘛,霧和云本是花出一枝,分不開的。只是這種自然現(xiàn)象,在云霧瞬息萬變的廬山,尤為頻繁,格外凸顯罷了。明張時徹有關(guān)廬山“松根云霧須臾起,化作天邊千萬峰”的詩句,就描寫得最具體最形象不過了。
廬山,是霧遠行的驛站,是霧最繾綣的風景名勝,更是霧的溫馨的故鄉(xiāng)。
霧,天然造化,點石成金,讓廬山美得更加鮮麗更加神秘更加卓爾不群。
我三次上廬山,山中的霧,它每一次送給我的歡悅,每一個動人的畫面,都絲竹般在我的心弦上回響,令我永生難忘。
披上廬山第一縷霧,是四十二年前,我們從九江坐車到王家坡。霧從山上飄來,冷不防爬進車窗里,未等我們的驚喜聲落下,它便已經(jīng)從另一邊窗瀟瀟灑灑逸去了。緊接下來,再一次讓我們驚喜不迭的是在英雄崖,霧忽然將我們的車嚴嚴實實地擁進了它清涼的懷抱里,一直等它抱夠親足了,才把我們的車輕輕放開。此刻霧立刻變成了云,舒展著從鄱陽湖上空飄過,追逐湖中的白帆鳶游去了。霧走后,由是路,山崖,綠樹,路邊鮮艷的野菊花,重又不斷簇擁我們,直把我們的車送進了廬山的中心牯嶺。
這次,我們并沒有在廬山投宿,只在霧的陪伴下,在花徑、蘆林道走了一圈。記得霧雨花徑,有趣十分。霧濕鷓鴣,它們沿著草地忽隱忽顯,走走停停。它們似乎是一兩尊游動的藝術(shù)杰作在那兒擺設(shè),在提醒我廬山的美不僅在于山水,還在于生活在它懷抱里的一切生物。蝴蝶蜻蜓亦是,因霧水罩著,它們只暫且將翅翼收攏來,悠閑著倒掛在樹枝或花瓣下?!芭療煶赁?,微雨宿花房”,有詩這樣描寫蝴蝶的,眼下如果把“微雨”改為“濃霧”,當是最貼切的了。這景致,洇出多少詩意和浪漫啊,盡給我收進了心底。
蘆林小路,石板鋪就,彎彎曲曲,忽上忽下,好在它兩旁杉竹密布,爭綠斗翠,濃蔭蔽天,清靜至極,一步一景,賞心悅目,人一愉快,便全無了倦意。走著,霧又來了。這一回的霧,卻像一條灰色的溪流,貼著路面悄無聲息流來,淺淺地漫過了我們的腳跟。有趣的是我們一抬腳,煙霧便四面散開,像是濺出了許多水花似的,這會兒,不也就濺出了“度徑帶煙浮”的意境來了嗎?我想,假如從山下什么地方眺望,這時我們不都成了游云四方的神仙,正一步一步從天上的銀河里蹚過?再走,真的,在一片沉靜岑寂之中,水聲從縹緲的霧中傳來。不一會,直等霧隨風遁進附近的叢林后,前面刻有“靜聽”、“枕流”的巨石才頓時撲進眼簾,又仔細看去,只見兩條小小的流瀑從上面的亂石中進出,跌進下面一左一右兩個水潭里。那是烏龍?zhí)逗忘S龍?zhí)读?。許是知道我們要來吧,滿盈著靈性的霧才坦然離開,將這兩泓純凈的水捧出,好讓我們洗凈那剛遠離塵俗的心。
有時候,廬山的霧像是我們的至親好友,也好似墜入愛河的癡迷女人。是二十二年前第二次來廬山吧,住在香山路。那日在旅館二樓,我們行李甫放,打開窗口,欣賞起那遠近層次分明的松林時,霧不知從何處輕盈著漫過來了,直奔向我們,忽然問候似的將我們擁入懷里,轉(zhuǎn)而又好像情人那樣一陣又一陣熾熱地狂吻起來,給我們的面頰留下一片濕漉漉吻的印記。
霧的撲朔迷離,霧的神秘詭譎,甚至霧的清麗與溫馨,它在廬山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美得變幻無常的創(chuàng)意,都叫我驚嘆不已。廬山的霧,不愧是大自然舞臺不同尋常的魔術(shù)大師。本來,廬山每一條山谷,每一片森林,每一支水流,每一座人居的樓閣別墅,相互映襯,神工鬼斧,不論從哪一個角度欣賞,都是一幅精美的圖畫,而霧大手筆地來渲染,又讓它們美上加美,艷若仙境,廬山,成了天上人間了。
有次在秀峰,我們興致勃勃登山至觀瀑亭,欣賞掛在香爐峰上的黃巖瀑布和馬尾瀑布。這瀑流仿佛兩條長長的白練,帶著灰蒙蒙霧一般的水汽從高聳的懸崖絕壁間直拋山底。此乃是為李白當年所傾心的廬山瀑布了。是它雄偉的氣勢催開了李白的情懷,這樣,詩仙那四句魅力蓋世永不減色的詩行,因此也就隨著跌宕起伏的流水流進了世間,響徹了神州。這時我們觀瀑,觀出了奇跡,觀出了驚喜。那時霧從山頭悄然迤邐下來,頃刻之間遮蔽了半座山巒,瀑布就好像從云霧中吐出來似的,于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其具體、真切,其神妙、生動,活鮮鮮地在我們的面前全盤烘托了出來。再一次是傍晚,我們在霧淹的“月照松林”里刻有“松濤虎嘯”的巨石旁聽松鳴,霧越來越濃,四周景色迷失,唯有松濤聲穿過重重霧帷陣陣撲來。潛心靜聽,那聲音并不是像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虎嘯龍吟,倒像是最能醒腦提神交響樂一般的鏗鏘聲。大家興奮不已,都說不虛此行。霧淡化后,暮色中,近前仍掛霧絲的松,卻宛如出浴的美人,身上還在蒸發(fā)著熱氣呢。而遠處牯嶺的燈,朦朧中,閃著星火的色彩,看去,疑是天上的街燈了。又一回一日清晨,我們在琴湖邊聽湖心亭里的人彈琴,霧分別從錦繡谷和花徑合攏過來,它們似是要爭搶走琴聲一樣,流變迅疾,很快就把湖心亭包圍上了。琴聲便帶著霧的水珠徐徐傳來,人說是《廬山戀》插曲,由是我忽然記起它的歌:每當明月升起的時候/我深深地懷念親愛的故鄉(xiāng)/那里有美麗的綠水青山/那里是哺育我生長的地方/啊,故鄉(xiāng),親愛的故鄉(xiāng)俄愿化作那天上的白云/乘春風飄呀飄到你的身旁。想著,霧真的搖身一變成了云,從琴湖上緩緩飛起,但它并沒有將曲子帶走,我便將那金貴美麗的音符一粒粒撿來,當做又一次廬山覽勝的紀念……
四年前2006年10月,層林盡染的秋日里,我再次來廬山,下榻中九路櫻花別墅。廬山的松和竹,它們或深或淺地綠,似乎還留有春時的色調(diào)呢,而梧桐、楓和櫨,卻已打上秋天的印記了,紅的像火,黃的似金,連它們的落葉也用它們金樣的顏色將大路小徑點綴得精美至極。那天清晨起來,霧擁廬山,淡處,輕舒柔卷,濃重處,灑出細雨般的水汽,沾衣濕褲,一片清涼??醇t葉去,在老別墅區(qū),在牯嶺,霧中紅葉別有一番情趣呢,它們的神態(tài)、氣韻,都宛如一片片初染陽光的早晨,又好像一團團正在綻放的紅花,它們并沒有給人一種垂暮之感,相反,倒覺得它們籠隱著燃燒的火一樣的朝氣。那是它們在向我們暗示著又一次生命的輪回?待紅葉脫盡,那枝頭的夢,該是來年春風催生的新綠了。
去錦繡谷的觀妙亭,上含鄱口的忘歸亭吧。觀妙,妙在何處?在霧;忘歸,何以流連忘返?還是因為霧。
妙啊,霧。霧來時,成形成體,或飛度迅疾,或變化莫測,或縹緲安詳;霧去時,或隱身遁形,了無蹤影,或一蹴而就,化云升天,遠走高飛,各行其是。如果有緣,請仔細瞧吧,霧沿著峽谷,從上而下,前呼后擁,奔流不息,是霧瀑了;霧從亂石間拽展開來,一縷跟著一縷,滔滔不絕,是霧泉了;霧瘦身成片成條,飄呀飄,穿林而過,是霧絹了;霧從山谷叢林里,一條條,互不依存,溫柔地向上飄逸,裊裊娜娜,像農(nóng)舍的炊煙,那是霧柱了……廬山的霧,說不盡的詭譎、神秘,花樣翻新;講不完的意趣、奇妙,魅力十足。還是因為霧啊,它常常掩蓋去了廬山的丑陋,填平去了廬山那陷阱似的深淵,令人毛骨悚然的懸崖峭壁,險峻十分的溝壑,這樣,廬山凸顯出來的真美、純美,深邃、艷麗,一絲一毫,一覽無余。向善,求美,乃是人的天性吧,因此望去,眼前,只有美,心中,牽掛起了美,繼而,人,一心一意向美,去追求將美植入自己的心田了。于是此刻,人們放逐心靈,樂得舞之蹈之了;于是此刻,他們?nèi)纪浟恕笆狼槎嗍欠恰钡牟恍遗c辛酸,一遍又一遍徘徊,徜徉,不愿歸去。
美啊,霧,廬山的霧,它鮮活了一座廬山,它也美麗了廬山的云霧茶,讓它傳揚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