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劉莉娜
陳琪:有作為才有地位
文/本刊記者 劉莉娜
陳琪,1958年生,號大愚,亦署拜石齋主。浦江縣浦陽鎮(zhèn)陳逢坑人。1978年入伍,潛心學習和研究古代書畫傳統(tǒng)技法,在人物、花鳥畫的造型上吸取任伯年嚴謹、飄逸的風格,筆墨技巧上吸收吳昌碩以書入畫、蒼勁渾厚的意趣;1985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國畫專業(yè),在陳大羽、王孟奇、張友憲等名家的指導下,畫風逐漸形成凝重厚實、古穆深邃的風格;1987年畢業(yè)創(chuàng)作《箭在弦上》參加建軍六十周年全國美術展覽,獲優(yōu)秀作品獎,并為中國美術館收藏;2000年從部隊調任上海文聯美術家協(xié)會擔任副秘書長(現為秘書長),兼任無錫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
坐在陳琪美協(xié)辦公室的小沙發(fā)上,迎面就是一扇正對著延安西路高架橋的木格落地窗,窗戶的式樣和整個文聯的辦公小樓一樣古色古香,可是隔音很好,在一派靜謐中看著高架上的小車一輛輛默劇般滑過窗外,忽然有一種“生活在別處”的感覺。于是第一個問題就很唐突,我問陳琪,在這樣的一個空間里,會不會經常有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沖動?陳琪笑說,有時會有的?!澳敲慈f一這個時候正好公事纏身呢?靈感和公事,你要怎么取舍?”陳琪很認真地說:“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總是把職業(yè)道德放在第一位的——首先要保證協(xié)會的工作。因為協(xié)會面對的是一千四百多位會員,面對的是上海的美術界,坐在這間辦公室里,我的首要職責就是服務?!薄冒晌页姓J,這樣的答案好官方,可是如果你是和我一樣面對陳琪聽他說出來的,就一定會看到,他說這話的時候是那種發(fā)自內心的真誠。因為工作的緣故,常接觸到各協(xié)會里一些擁有藝術家和行政人員雙重身份的對象,往往這種時候,他們是更認同自己作為藝術家的身份的,可是陳琪不是這樣的,他把對協(xié)會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始終放在個人成就的前面,有這樣一位秘書長,我想,美協(xié)的會員有福了。
采訪開始,我問陳琪,這兩年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這種開場問往往會得到一些非常個人化的經歷,可是陳琪馬上說:“應該是2009年建國六十周年,我們美協(xié)做了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的中國畫展,那次展覽有很多印象深刻的事情呢?!彼鐢导艺涞卣f,那是上海第一次承辦“中國畫”領域的展覽,意義重大,所以美協(xié)的班子花了很多心思想要把展覽辦得更有特色。于是,為了體現上海六十年來的藝術成就,除了主展館以外,美協(xié)在外圍又分設了九個展所,各自都作了專門主題的系列展。說到這個創(chuàng)意,陳琪有點得意,說,這種點面結合的形式是已往前10屆都沒有過的嘗試。當時很多業(yè)內人士都給予了肯定,認為這個可以看作是一場中國畫的藝術節(jié)了?!斑@都是我們美協(xié)提出的創(chuàng)意,這個展覽還獲得了中國美協(xié)的‘組織工作獎’和上海市的‘文化內涵獎’呢?!彼氖种嘎舆^墻上的獎座和獎杯,歷歷都是美協(xié)的榮譽。之所以印象深刻,陳琪說,當然不是單單得獎的經歷,讓他深感自豪的是,那一次上海美協(xié)還做了非常成功的探索市場的嘗試,這可以說是在全國都開先河的。
陳琪介紹說,當時他們商量下來,決定把畫展的畫冊定價售賣——不要小看這一舉措,在此之前,所有官方畫展的畫冊都是免費贈送的。把約定俗成的贈品單獨拿出來明碼標價,還是在藝術氛圍濃厚的“中國畫展”上,做這樣的嘗試,陳琪現在說,其實當時心里是沒底的?!皼]想到取得的成績特別好。當時一本畫冊360元,2009年的時候,不算便宜。但是很快就被搶購一空了,這在上海和全國都是首例。那一次光賣畫冊就差不多賣了100萬元的收益,這樣的收益可以給協(xié)會做很多事情?!闭f這些的時候,陳琪的神色真的很像一個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好條件的滿足的家長。
《融》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中國畫作品展獲獎提名作品)
《四季如歌》 (2005全國金陵百家金獎)
忍不住問他,也聊聊你自己的成績吧。原本談起協(xié)會滔滔不絕的陳琪明顯地停頓了一下,想了想,說,當時我也有作品參加,是畫的梅花,名字叫做《融》。《融》是一幅很特別的水墨畫,因為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水墨畫幾乎都是黑白的,可是《融》卻是彩色的。說起這個構思,陳琪說,是因為自己一直深感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難點在于過去的包袱很重,中國畫歷史源遠流長、名家多,名作更多,所以要怎么去學習、繼承和超越,是他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他說:“以往的梅花線條要么水墨,要么從一只角構圖,但是我從對傳統(tǒng)的理解和對生活的觀察考慮,我覺得自己很喜歡雪天里梅花滿園春色的情形,雪花充滿整個銀灰色的天地,把梅花襯得越發(fā)鮮艷……”所以2009年他就試著用傳統(tǒng)的筆墨勾線再加上現代顏料的色彩,用滿構圖的手法,居然完全表現出了自己心中想要的那種雪里看梅的感覺。于是取《融》為題,既象征了這幅畫的構思是傳統(tǒng)與現代融合;在更廣的意義上還有希望實現中西方文化在上海融合的藝術追求。
《民樂雙璧》 水墨紙本 1994年
《點點筆墨天地心》 2009年
記者:最初怎么會走上書畫之路的?
陳琪:我應該是從小學就開始接觸書法的,描紅啊什么的。當年的小學每周都有書法課,然后如果寫得好,老師就會在那個字上畫個紅圈圈,這個圈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啊。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在小學快到中學的時候,有一次書法課上老師要我們寫三十個字,結果那一頁紙上老師給我批了十八個紅圈圈,我當時非常激動,從那時候開始,我就愛上書法了,然后書畫不分家,我就走上了現在的路——可以說這十八個紅圈圈影響了我的一生。
記者:可是現在好像你把美協(xié)的工作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作為一個畫家,這會影響到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么?
陳琪:我是2000年到協(xié)會的,之前我在部隊是搞專業(yè)創(chuàng)作的,所以其實我當然很重視自己的藝術追求。但是現在到了協(xié)會,協(xié)會的宗旨就是組織、協(xié)調、服務廣大會員的,我們的工作實際上意義是重大的,我們的工作將直接反映在上海美術界日后的發(fā)展情況上,所以我才會那么重視協(xié)會的工作。
對我自己來說,雖然直接的創(chuàng)作時間變少了,但在協(xié)會的實際工作中開闊了很大的眼界,因為工作的緣故,在全國的美術領域中也見識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收獲了很多。協(xié)會工作和我的個人創(chuàng)作不但不矛盾,反而相輔相成——美協(xié)為我提供了平臺,讓我能夠站在這個領域的一定高度上,這對我自己個人的創(chuàng)作也是相當有好處的。事實上,我們協(xié)會內也非常強調不能丟下自己的專業(yè)和創(chuàng)作,因為只有自己的作品拿得出手,你在會員中才會有影響力和說服力。這不止針對個人,我們美協(xié)的一貫宗旨就是:有作為才有地位。
《中原厚土 大地耕詩》紙本 2007年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水墨紙本 1999年
記者: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下還能保持藝術上的精進,你有什么經驗和大家分享么?
陳琪:我個人有個習慣,就是每年年初我都會總結自己在過去一年里的得失,然后給自己在新的一年定下規(guī)劃。但這些都不是長篇小結,就只是思索、總結之后凝結成幾個關鍵詞,然后我自己有個小本子,就記在上面。這個小本子我常常會翻看一下,提醒自己不要停滯。
記者:那么今年小本子上的關鍵詞是?
陳琪: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我在小本子上寫的幾個詞是:畫修養(yǎng),畫境界,畫意識。這應該是這兩年我給自己定的一個方向,就是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要超脫對形式的追求,要達到精神層面。一個藝術家不是說一定要做思想家,但是一個藝術家不會思索、 沒有思想肯定是不行的。 現在很多藝術家把自己的追求定位在能出多少作品、能賣多高價格上,而現在的藝術界也確實比較浮躁喧囂,藝術家只有通過思考意識到了這些,才能超越這些,走得更遠。
我一直記得在南京藝術學院學習時陳大羽教授的一番告誡:“搞藝術先不要去追求名利,功夫到了名利自然會來找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