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才強 李元濤
越南荒島上最后一位中國老兵
◎占才強 李元濤
這是一段被歷史遺漏的歷史。
這是一群被政治遺忘的人群。
他們曾是一群老兵,被放逐到異國的小島,他們相繼死去或離開,如今僅余無幾。
歷史記下了,上世紀40年代末,在解放軍“宜將剩勇追窮寇”的南下橫掃中,一部分國民黨軍隊敗入時為法國統(tǒng)治的越南,3.3萬官兵被軟禁富國島,直到1953年集體逃臺。
然而歷史篩漏的是,并非所有部隊都去了臺灣,仍有部分人留在荒島,他們脫下軍裝,在政治和歷史的夾縫中漂泊求生,有的過著極盡艱苦的日子。
他們無法選擇命運,有的被強征入伍,有的曾浴血抗日;他們思念家鄉(xiāng),卻被排斥在政治的藩籬之外,許多年后,有的只能依靠民間力量返鄉(xiāng)探親。
這也是一段即將被時間帶走的歷史。60年后的海島上,如今能找到的僅剩最后一個老兵。
飛機很快地下降,舷窗外藍海中的小島隱約可見,這是越南最南端的一個海島——富國島,離中國版圖并不遙遠,然而很少有中國人知道它的存在,了解它的故事。
許多年前,這片面積不足600平方公里的小島還是一片待墾的荒島。如今,隨著越南經(jīng)濟的起飛,小島逐漸變得熱鬧起來——越來越多的觀光客正在改變這里的生活,9月2日越南國慶節(jié),飛機上提供的報紙說,假期三天島上的客房已全部售罄。
而這一切似乎與余集年沒有太多關系,來自中國的口音讓這位84歲的老人頓覺意外和欣喜。
62年前,余集年剛剛21歲,他和父母住在廣西桂林,和當時所有的中國青年一樣,他必須參軍。“國民黨抓兵,只要家里有兩個男丁,都滿18歲的話,就必須有一個參軍。”不管他愿不愿意,他在中國解放戰(zhàn)爭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被卷入其中。
這一去就是62年。2011年4月,荷蘭志愿者緹曉娜受“老兵回家”活動發(fā)起人孫春龍之托,前往富國島尋找老兵,找到了余集年。得到消息后,孫春龍通過微博,很快找到了余集年在廣西的家人,他的弟弟還在世,他們已經(jīng)長達62年沒有見過面。
離鄉(xiāng)時,父母親自送兒從軍,那時弟弟18歲,余集年21歲;重聚時,父母已是黃土兩堆,而兄弟倆一個80歲,一個84歲。62年的生離死別罄竹難書,只剩下老淚兩行。
一支30萬人的殘兵最后進入越南的僅有33400余人,其中混雜著眷屬、百姓、地方警察、游雜人員等。
余集年就是3萬余人中的一員,1949年正月入伍的他沒有真正參加過任何一次戰(zhàn)斗就開始了逃亡生涯。
老人至今記得離開中國時的情景?!拔覀儚膼鄣瓿鋈ィ哌^一個山口就離開中國了。在越南那邊是法國人駐守,我們的槍炮都全部交給法國人了,然后給我們一點糧食,要繳槍才有飯吃?!闭f到這些老人有些激動,因為從那以后,23歲的他就很難吃到一頓飽飯了,每天兩小碗稀飯使這個當時的年輕人總感覺饑腸轆轆。
對于那些曾經(jīng)征戰(zhàn)在抗日戰(zhàn)場上的老兵來說,這是一個恥辱。1950年3月,這支3萬人的部隊被一艘大船運往了富國島。
“好大的船,我們所有人一艘船就裝上了,只知道要去一個叫富國島的地方,但是不知道那里是什么樣子?!庇嗉甑巧狭诉@條大船,猶如蹉跎的歲月一樣,在茫茫大海上搖搖晃晃。
遠離中國的富國島炎熱潮濕,到處都是叢林,沒有道路,沒有房子,只有法國人按時供應的很少的糧食。這支繳了槍的軍隊,經(jīng)過數(shù)月的行軍轉(zhuǎn)移后,士兵衣衫襤褸,瘦骨嶙峋。
“我們在島上自己砍樹建營房,四處尋找野菜,有人也開始逃出去做苦力?!庇嗉旰退膽?zhàn)友們挖出了這個島上最初的道路,以排為單位搭建起島上最早的房子。
越南的國慶節(jié)氛圍不僅洋溢在河內(nèi)和胡志明市的街頭,在富國島上同樣是紅旗飄飄。
潘家任是島上唯一的專業(yè)中文導游,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及臺灣、中國大陸的游客是他最愿意帶的團隊。正是在他的幫助下,記者找到了最后的老兵余集年?!捌鋵嵾@些國民黨兵是這個島上最早的建設者,但現(xiàn)在他們的日子最苦。”潘家任說,現(xiàn)在島上居住的人多數(shù)是新移民,而過去的老兵多數(shù)生活在鄉(xiāng)下。
由于多年來,在越南沒有中文教育,使得這些老兵的后代都不會說中文;近年雖然放開了中文教育,但是對于中國歷史、自然等科目仍屬于禁區(qū)。第二代、第三代華人對中國幾乎沒有認識,他們是標準的越南人。
“1953年,臺灣派船過來接我們回去,但是當時我已經(jīng)在這里做工,幾乎算是脫離了部隊?!笨偸浅圆伙栵埖挠嗉旰推渌恍┦勘_始外出謀生,輾轉(zhuǎn)到越南南部各個省打工,其中一部分人在越南娶了老婆,開始了新的生活。也有很多人因為生病,或者遭毒蟲叮咬而命喪異國。
1953年5月23日,第一批前來接運的兩艘軍艦到達富國島,3萬人分7批離開,而另外1500多人自愿留在了富國島。余集年這時已經(jīng)認識了他后來的妻子,并且很快就要結(jié)婚。余集年用含糊的廣西話說,他的妻子是祖籍潮州的華僑,是他在打工過程中,通過其他華僑介紹認識的,所以他決定和另外的1500多人留在越南。
他們渴望回到家鄉(xiāng),但也只能走到中越邊界的地方,遠遠地看一看。島上現(xiàn)在還有3名老兵,但都已經(jīng)是風燭殘年,不知道哪年這些老兵就全部消失了。按照提供的線索,記者來到老兵莫興業(yè)的家,但老人沒能等到回中國的那一刻,就在孫春龍帶著余集年離開越南后的第三天,離開了人世。
而另一位原居住在陽東海灣邊的老兵,也于記者到來前,追隨打工的兒女漂洋過海去了美國。如今在富國島,余集年成了能夠找到的最后一個老兵。
摘自《南方都市報》20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