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變麗, 張麗麗, 張云飛 (山西晉城煤業(yè)集團總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 晉城 048006)
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與踝肱指數(shù)的關(guān)系
王變麗, 張麗麗, 張云飛 (山西晉城煤業(yè)集團總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 晉城 048006)
目的 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與踝肱指數(shù)的關(guān)系。 方法 選擇2009-01~2010-01在我院門診和病房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按照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不同,分為兩組:A組血Hcy<15 μmol/L,B組血Hcy≥15 μmol/L,分別測定踝肱指數(shù)。 結(jié)果 隨著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踝肱指數(shù)降低,A組大于B組(P<0.05)。 結(jié)論 2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數(shù)降低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關(guān)系密切。
2型糖尿病; 同型半胱氨酸; 踝肱指數(shù)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種血管損傷性氨基酸,其血中濃度升高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1],高Hcy血癥是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2]。近幾年來,人們發(fā)現(xiàn)Hcy與糖尿病也有關(guān),高Hcy血癥可能是糖尿病大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下肢血管病變是2型糖尿病的常見大血管病變之一。本研究通過觀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踝肱指數(shù)(ankle-brachial index,ABI)和血清Hcy變化,探討Hcy與踝肱指數(shù)(ABI)之間的關(guān)系,進一步找出預(yù)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方法和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9-01~2010-01在我院門診和病房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有關(guān)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空腹血糖(FB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PG)≥11.1 mmol/L,所有患者均排除以下情況:①其他可能影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因素,如心肌梗死、肝腎功能不全、甲狀腺疾病等。②近2周未服用葉酸、B族維生素及利尿劑。按照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不同,分為兩組:A 組血 Hcy<15 μmol/L,27例,年齡47-64歲,平均(56.0 ±7.8)歲;B 組血 Hcy≥15 μmol/L,25例,年齡 49-65歲,平均(57.5±7.4)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各指標兩組間比較均P>0.05
項目A組 B組年齡/歲56.0 ±7.8 57.5 ±7.4性別/(男/女) 13/14 12/13病程/年 6.49 ±0.41 6.48 ±0.55總膽固醇/(mmol/L) 4.55 ±0.85 4.21 ±1.06甘油三酯/(mmol/L) 2.19 ±1.73 1.99 ±1.1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1.45 ±0.23 1.36 ±0.2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 2.61 ±0.14 2.57 ±0.42空腹血糖/(mmol/L) 8.24 ±3.09 8.68 ±2.51糖化血紅蛋白/% 8.32 ±2.25 8.60 ±1.94
1.2 研究方法
1.2.1 主要儀器 多普勒超聲血流探測儀(英國亨特利公司);717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公司)。
1.2.2 ABI測定 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測儀測定上肢肱動脈、雙下肢脛后動脈、足背動脈收縮壓。踝肱指數(shù)=雙下肢脛后動脈或足背動脈收縮壓/雙側(cè)肱動脈收縮壓較高者。
1.2.3 血Hcy測定 所有患者均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Hcy,參考值范圍5 -15 μmol/L。
1.3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均用±s表示,兩組計量資料之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兩組計數(shù)資料之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隨著血Hcy水平的升高,雙側(cè)踝肱指數(shù)明顯降低。與A組相比,B組同型半胱氨酸明顯增高(P<0.000 1,見表2),雙側(cè)踝肱指數(shù)卻明顯下降(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表2 兩組不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的踝肱指數(shù)比較(±s)
表2 兩組不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的踝肱指數(shù)比較(±s)
分組 血同型半胱氨酸/(umol/L)踝肱指數(shù)左側(cè) 右側(cè)A組11.16 ±2.31 1.07 ±0.20 1.07 ±0.21 B 組 21.69 ±7.88 0.94 ±0.18 0.92 ±0.21 P值 <0.000 1 0.010 0.009
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chǎn)物,其生理作用是維持機體內(nèi)含硫氨基酸的平衡,主要影響內(nèi)皮和平滑肌細胞功能,影響血管壁的結(jié)構(gòu)和血液凝固系統(tǒng)。大量流行病學(xué)資料顯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病變的獨立危險因素。高Hcy導(dǎo)致血管病變的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guān):高Hcy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造成血管平滑肌持續(xù)收縮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高Hcy使血管內(nèi)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增殖;干擾谷胱甘肽的合成,減弱血管的保護作用;使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增加,加速血凝塊形成[3-5]。在糖尿病患者中,高Hcy與血管病變的關(guān)系更密切可能由于以下因素所致,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能增加內(nèi)皮細胞對Hcy損傷的敏感性,二者協(xié)同作用參與了糖尿病內(nèi)皮細胞的損傷;高Hcy血癥在糖尿病患者中可加劇葡萄糖的直接毒性作用及氧化修飾后的葡萄糖對內(nèi)皮的作用。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高Hcy血癥進一步加重了大血管病變發(fā)生的危險性。
下肢血管病變(PAD)是導(dǎo)致糖尿病足部潰瘍和下肢截肢的重要原因,PAD的發(fā)生與年齡、糖尿病病程、血壓、血脂和血糖控制水平等多種因素相關(guān)。Hirsch等[6]研究報道,>50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29%合并PAD;因此早期識別并較準確地評估下肢動脈血流狀態(tài),不僅能早期發(fā)現(xiàn)糖尿病足的高危狀況,而且對預(yù)測糖尿病足的預(yù)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診斷PAD的金標準是血管造影,但此法屬有創(chuàng)性檢查,臨床應(yīng)用受限。踝肱指數(shù)(ABI)是診斷PAD和評估預(yù)后的簡單、有效、無創(chuàng)的檢查方法,與血管造影比較,ABI<0.9作為診斷標準,其敏感性為92%,特異性為98%,因此已公認可以作為診斷PAD 的有效手段[7]。
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發(fā)癥,而踝肱指數(shù)降低是診斷下肢血管病變的敏感指標。本研究顯示:隨著血Hcy水平的升高,雙側(cè)踝肱指數(shù)明顯降低,而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及血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因此,高Hcy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鑒于本研究樣本例數(shù)較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在臨床上應(yīng)進行大規(guī)模、多中心的隨機對照研究,以明確糖尿病患者血漿Hcy水平的降低是否能延緩其下肢血管病變的發(fā)生和進展,進而對PAD的預(yù)防和治療起到指導(dǎo)作用。目前對高Hcy導(dǎo)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發(fā)病機制仍不明確,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
[1] Akalin A,Alatas O,Colak O.Relation of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to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and inflammation marker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Eur J Endocrinol,2008,158(1):47 -52.
[2] Homocysteine SC.Homocysteine and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a meta-analysis[J].JAMA,2001,288(16):2015 -2022.
[3] 梁偉,趙列賓,王巍,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2,18(4):311-312.
[4] 卜瑞芳,鄧震霞,沈泓,等.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死的關(guān)系[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4,20(5):444-445.
[5] 李興,朱亦坤,趙寶珍.糖尿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測定的臨床意義[J].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1,17(3):169 -170.
[6] Hirsch AT,Criqui MH,Treat-Jacobson D,et al.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detection,awareness,and treatment in primary care[J].JAMA,2001,286(11):1317 -1324.
[7] AboyansV,Lacroix P,F(xiàn)errières J,et al.Ankle brachial index:an essential component for the screening,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J].Arch Mal Coeur Vaiss,2004,97(2):132-138.
R587.1
A
1007 -6611(2011)01 -0067 -02
10.3969/J.ISSN.1007 -6611.2011.01.017
王變麗,女,1972-04生,本科,主治醫(yī)師,E-mail:wangbianli999@sina.com.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