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曉昀 呂爽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是遠東第一大城市。那時的夜上海,歌舞升平,紙醉金迷。交相輝映的異國風情彌散在街角的梧桐樹下,滋潤著上海姑娘們時髦的笑靨。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上海依然是上海,衡山路的酒吧也伴隨了70后一整代人的成長記憶。
衡山路很出名,曾是法租界的貝當路,1943年10月更名為衡山路,整條街長2.3公里。許多你叫得上名或叫不上名的老公寓隱匿在人行道的梧桐下,透著老上海最后貴族的風韻。
1993年時,整條衡山路只有兩家酒吧,而從1994年,隨著Full House遷至衡山路,這條街熱鬧了起來,幾十家酒吧聚集于此。小資情調(diào)成為了這條街的風情,隨之而來,很多特色的小店也散落在衡山路周邊,形成一張獨具上海味道的網(wǎng)。
來中國十幾年的Erik是衡山路酒吧的??停葸@里的酒吧都快10年了,“現(xiàn)在這里沒有以前人多了,過去有的酒吧是要提前預定的,不然晚上都沒有位子?!比欢盏娘L光早已不再,工作人員介紹:“這幾年的生意是不如以前好做了,競爭壓力大吧,很多地方都開了酒吧?!?/p>
據(jù)資料顯示,1999年衡山路167戶商家中,其中酒吧就占了近100家,營業(yè)額6.5億元。1999年9月,衡山路被列為“上海市十大專業(yè)特色街”之首,衡山路的輝煌達到了頂點。
徐家匯商委相關負責人承認,衡山路客流量大減是不爭的事實。改變勢在必行,從規(guī)劃的整體方案來看,現(xiàn)在的部分酒吧或許將遷出這條馬路。不過工作人員也透露:目前并沒有制定出關于衡山路未來發(fā)展的規(guī)劃。
茨威格在《月光胡同》中對海港區(qū)的酒館胡同這樣描述:“咖啡館里醉酒的人們在狂喊亂唱,賭徒們在大聲爭吵。海員們在這里邂逅,總要露出會意的笑容,他們呆滯的目光頓時神采奕奕,充滿了生氣,因為這里一切東西應有盡有,女人和賭博,飲酒作樂,冒險奇遇,骯臟和偉大的。”
上世紀30年代上海的夜也一樣,無論奢華與否。
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章斯睿介紹:那時上??Х葟d形色各異,咖啡廳中央會有舞臺,艷舞曼歌的夜,摻著咖啡香的酒醉。
晚于西方,民國時期的上??Х任幕切露际形幕绕鸬臉酥?,但是喝咖啡只是少部分人的消費,是一種特權的象征,一種身份的認同。
最繁盛的階段出現(xiàn)在1947年到1953年,這時上海咖啡館的盛景甚至比肩戰(zhàn)前,但不久之后這一切發(fā)生了改變。1953年7月,上海市公安局對咖啡館內(nèi)存在的“鴛鴦座”、“黃色唱片”、營業(yè)時間以及室內(nèi)燈光問題做了嚴格規(guī)定。
1956年初,西餐咖啡業(yè)67戶全部被批準為公私合營企業(yè),從此各店的業(yè)務經(jīng)營,企業(yè)管理、盈余分配納入計劃軌道。
這批公私合營的西餐咖啡館之后都很少再經(jīng)營西式飲食了,不是轉(zhuǎn)向中式餐飲,就是在歷史中消逝。1966年“文革”前,全市西餐咖啡館只有13家。
“文革”后很長時間,上海只留有一家咖啡館,就是銅仁路的上??Х瑞^,當時為了維持,不得不賣起了生煎饅頭、小餛飩。
上世紀90年代,現(xiàn)代開放中融入了懷舊熱,上海街頭如雨后春筍般地樹立起大大小小的咖啡館。似乎極力想要恢復和還原帶有異國情調(diào)的、浪漫的咖啡館文化。
胡守訓1999年在銅仁路開了一家咖啡館。
“胡守訓是地道的上?!峡死铡??!闭滤诡=榻B。所謂“老克勒”,通常是指老上海那些閱歷較深、消費前衛(wèi),在文化休閑方式上領風氣之先的都市男性。
生在富裕之家,胡守訓對錢的概念直到高中的時候才開始有。第一年讀大學的時候,媽媽給他寄的生活費是每月50元,引起了轟動,當時30元能養(yǎng)一家六七個人。后來到車間實習,胡守訓被老師傅問及父親工資,他說600元一個月,別人都呆住了。
據(jù)他回憶:“從我爺爺開始,家里三代人都很喜歡喝咖啡,而且也很講究?!?/p>
“在我13歲的時候,也就是1956年,上??Х瑞^開始營業(yè),因為家里的人都很喜歡喝咖啡就都去了。進門是一個魚缸,養(yǎng)著熱帶魚,放著音樂。大家講話都輕聲輕氣的,這時候我就想以后我也要開一家這樣的咖啡店?!焙赜栒f。
解放前在上海,中國人開的咖啡館已經(jīng)很多了。當時,南京路上咖啡館一家接一家,如皇后咖啡館(在現(xiàn)在的和平電影院)、皇家咖啡館、DDS等,無論是設備還是經(jīng)營管理方面,它們與外國人開的咖啡館沒有大的區(qū)別。
外國人開的咖啡館在1949年后都開始賣給中國人了,1956年后咖啡館就開始少了。
“文革”時只能偷偷地燒咖啡,胡父為了喝咖啡,還被紅衛(wèi)兵斗了兩次。因為燒的咖啡很香,被鄰居聞到就去報告,結(jié)果紅衛(wèi)兵來抄家了,后來只能硬戒咖啡,改燒可可,后者的香味沒有那么濃。
配咖啡的三花淡奶,紅寶石的鮮奶蛋糕,上??Х瑞^的栗子蛋糕,這一切關于咖啡的美好留在了老人的心里,也留在了上海。
東方“茶文化”面臨著“咖啡文化”的強勁沖擊,非自今日始。據(jù)悉,2000年,上海人飲用咖啡的比例已經(jīng)高達42.7%??Х认M呈烽火之勢蔓延上海,上海街頭的專業(yè)咖啡店星羅棋布。此外咖啡制成品的利潤也十分豐厚。一位臺灣業(yè)主表示,在上海開咖啡店,估計兩三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然而在房租等成本的壓力下、國際咖啡巨頭的圍剿下,有特色的小咖啡店,生存環(huán)境越來越艱難。
咖啡的毛利率約為65%~86%、在扣除物料人事薪水和租金后也有25%~30%的凈利潤,以每月租金除以20%營業(yè)額計算:如租金每月5000元、月營業(yè)額也就是至少要25000元。
湖南路魯馬滋咖啡館老板說:“我們現(xiàn)在每個月包括房租、水電等在內(nèi)的成本就有一萬六七千左右?!边@家咖啡館在湖南路開了只有半年左右,經(jīng)營者是一對夫婦。丈夫是日本人,太太是中國人。他們的咖啡以純手工制作、醇香地道而聞名。
“上海的房子本來就很難租,尤其是要找合適的地段。這個店鋪已經(jīng)是二房東接手租給我們,如果是大房東直接租給我們的話,可能會便宜很多吧。這個情況在上海很普遍,好的店面都是幾經(jīng)轉(zhuǎn)手的?!崩习逭f。
在新天地情況依然,連鎖作業(yè)的特性更加明顯,星巴克、香啡繽等大型連鎖店幾乎客滿。而有特色的mono咖啡館,雖然面積不大,就三四張桌子的位置,但相對于不遠處的星巴克來說,這里簡直可以用“凄涼”來形容。
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關門一年左右了,貌似因為成本過高,關門易主。
城市的夜,是關于快樂和青春的故事,地標或許會消失,記憶卻會永遠牽絆著那些經(jīng)歷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