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紅
新鮮馬鈴薯片外敷治療靜脈炎的臨床觀察
張俊紅
目的探討新鮮馬鈴薯片外敷對靜脈炎的效果。方法選擇60例靜脈炎,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觀察組局部采用新鮮馬鈴薯片外敷,對照組用50%硫酸鎂濕熱敷。結(jié)果馬鈴薯片外敷組局部組織腫脹,消退時間明顯優(yōu)于50%硫酸鎂熱敷組,患者接受程度明顯高于50%硫酸鎂濕熱敷組。結(jié)論 馬鈴薯片對靜脈炎有較好療效,方法簡單,經(jīng)濟實用,患者容易接受.
新鮮馬鈴薯;外敷;硫酸鎂;熱敷;靜脈炎
靜脈輸液是臨床治療和急救用藥及供給營養(yǎng)的主要途徑,靜脈炎是靜脈輸液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大多在輸入高濃度藥物或刺激性藥物3~4 d血管壁水腫,并且疼痛,紅腫;因此,臨床輸入性靜脈炎不僅給護士帶來靜脈穿刺的困難,同時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響患者的搶救與治療,我科于2005年10月至2010年6月采用馬鈴薯片外敷治療靜脈炎60例,經(jīng)臨床觀察,取得滿意效果.
1.1 一般資料 將60例靜脈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全部為女性,年齡為22~38歲,腫脹長度為2~5 cm,靜脈走向出現(xiàn)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fā)紅,腫脹,灼熱,疼痛;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種、每日使用刺激性藥物量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將新鮮馬鈴薯洗凈,去皮切片0.1~0.2 cm薄片,越薄越好,外敷于滲漏腫脹處(略大于腫脹面積),出現(xiàn)干燥立即更換。
1.2.2 對照組 采用50%硫酸鎂加熱至50℃,將紗布浸濕,以不滴水為宜,直接敷于患處,用熱水袋外敷固定,以保證所需濕度,每次30~40 min,2次/d。
1.3 療效評價標準 局部組織紅腫消失,患者自覺疼痛明顯減輕為顯效,局部紅腫,熱痛完全消失,無壓痛,血管彈性恢復,變軟為治愈。
1.4 患者接受程度:可以接受,滿意。
2.2 兩組顯效時間、治愈時間及滿意度見表1,治療效果見表2。
表1 兩組顯效時間、治愈時間及滿意度統(tǒng)計(±s,h)
表1 兩組顯效時間、治愈時間及滿意度統(tǒng)計(±s,h)
注:與對照組比較t=18.92 P<0.01
組別 例數(shù) 顯效時間(h) 治愈時間(h)滿意程度觀察組30 2.1±0.2 22.5±3.1 96.7%對照組30 19.6±3.6 45.3±8.2 76.7%
表2 新鮮馬鈴薯片外敷對靜脈炎的治療效果(例,%)
3.1 作用機制 馬鈴薯俗稱土豆,屬于茄科植物,含有大量的淀粉,維生素,微量胡蘿卜素及微量元素。大量的淀粉,各種鹽類具有高滲作用,維生素B12可通過局部神經(jīng)感受器及痛覺中樞阿片受體,達到鎮(zhèn)痛作用,維生素C可促進結(jié)締組織中細胞間質(zhì)合成,促進細胞間質(zhì)完整,增加毛細血管致密度,降低其通透性,脆性[1],且含有膽甾烷衍生物茄堿及龍葵堿,具有興奮平滑肌和加速血液流速的作用,從而使藥物滲出血管外的局部紅腫,疼痛的癥狀消失,條索狀的血管彈性得到改善,馬鈴薯具有散瘀,消腫,止痛,消炎,促進損傷組織細胞修復的作用[2],從而防止靜脈炎的發(fā)生。
3.2 患者的滿意度及注意事項 使用馬鈴薯應挑選色澤黃白,外皮完整無損,質(zhì)地優(yōu)良的;不能選用變質(zhì),生芽或變綠的馬鈴薯,因此類馬鈴薯中含有大量的龍葵素可被皮膚吸收而引起中毒,新鮮馬鈴薯片外敷時,皮膚無刺激,無痛苦,無污染,無任何副作用,而且來源豐富,經(jīng)濟,操作方法簡單,患者容易接受,而使用硫酸鎂濕熱敷時,操作費時費人力,為保持溫度,需隨時更換熱水袋,如溫度控制不好,容易燙傷,并易導致被褥潮濕,使患者受涼,感覺不舒服,煩躁的患者不易配合,不易接受。
[1]劉英玲,石金玲.化療不良反應的護理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857-858.
[2]劉昌紅,曹巧英,王國英,等.馬鈴薯外敷與硫酸鎂濕敷治療甘露醇外滲的療效比較.護理研究,2004,18(7B):1289-1290.
043300河津市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