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翔
周末上菜市場采購,和一賣菜婦聊了幾句。
我問:“菜又漲價了?”
婦答:“是的?!?/p>
“都是通脹惹的!”我自問自答。
聽到我提通脹,老婦眼睛一亮:“看你戴眼鏡,挺斯文的,應該有點學問。是經濟學家?”
我心中一動,點點頭:“是。”真不知道她是怎么看出來的。
“你是經濟學家,我正有問題問你?!崩蠇D緩聲道,“我有時會看看報紙、電視,都說通脹是什么流動性太多搞的,是不是就是指錢發(fā)得太多了,香港人的說法是‘水太多?”
“是?!?/p>
“這水是美國人放出來的?”
“是?!?/p>
“既然水是美國人放的,肯定是先流到他自己的家里,滿了才流到我們這里。”
“是。”
“那為什么美國沒有通貨膨脹?”
“這個……”
“聽說日本泡沫破裂之后,政府也放了很多水,都放了20年了,怎么也沒有通貨膨脹?”
“這個……”我突然發(fā)現(xiàn)老婦更像經濟學家,“那您說說,為什么我每星期來買菜,您都漲價?”
“因為我到深圳去進貨,賣菜給我的農民說,他們種菜的成本高了?!?/p>
“都是哪些成本?”
“種子、化肥、農藥。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生活費提高了,如果菜價不提,他們種菜就不足以謀生。你說,這些成本跟美國人放水有關系嗎?”
“好像沒有。”
“沒關系,那為什么你們這些經濟學家天天說是放水引起的通貨膨脹?”
“這……”我付了錢,拿起菜,快步離去。
(尤明摘自《新世紀周刊》2010年第44期,王 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