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煥洲
(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中醫(yī)科,遼寧 大 連 116001)
隨著電磁技術在國防、通訊、醫(yī)療、工業(yè)乃至家庭生活中的應用,電磁波給人們帶來的益處越來越多。但另一方面,電磁輻射又是重要的環(huán)境污染源,它直接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已經成為繼水、空氣、固體垃圾之后的第四大公害。面對這種公害,我們除了努力控制電磁輻射之外,更要積極地去解決因輻射而帶來的健康問題。目前,電磁輻射損傷的診治已經成為醫(yī)學界重大的任務及課題。臨床實踐表明,中醫(yī)藥在電磁輻射損傷的防治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2],但要想進一步提高中醫(yī)藥的療效,充分發(fā)揮中醫(yī)的優(yōu)勢,我們必須弄清電磁輻射損傷的中醫(yī)證候,以便進行辨證論治。為此,必須將電磁輻射這種病因納入中醫(yī)理論體系之中,弄清電磁輻射損傷的中醫(yī)致病機理。
電磁波并非是人類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而是大自然的現象之一。太陽、地球、太空中的星星等等都在發(fā)射著電磁波,我們原本就生活在電磁波的海洋中。人類制造并發(fā)射電磁波,只是人們對自然規(guī)律的利用而已。電磁波的頻譜很寬,頻率從低到高可包括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厘米波、毫米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等[3]。紅外線及可見光是自然界生物賴以生存的直接環(huán)境,太陽發(fā)出的紫外線及多種射線的直接輻射雖然對生物的生存不利,但大自然完美的屏蔽結構不僅使這些電磁波傷害不了生物,而且還將其融入大自然的循環(huán)中,構成了生物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因此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電磁波自然界才生生不息,人類乃至所有的生物才能健康的生存?!叭艘蕴斓刂畾馍?,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素問·寶命全形論》),“天食人以五氣”(《素問·六節(jié)臟象論》),我們的先賢們?yōu)榇硕锌?,雖然尚不知曉電磁波,但已經感悟到了它的存在及其對生命的影響。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強調人與這種自然一定要和諧,“人與天地相參”(《素問·咳論》),在這種和諧中,人要主動把握自然,“提挈天地,把握陰陽”(《素問·上古天真論》);同時也強調尊重自然,人要“和于陰陽,調于四時”(《素問·上古天真論》),主張“道法自然”(《道德經》),這是明智的選擇。
風、寒、暑、濕、燥、火之常為六氣,而電磁波當屬六氣中的火熱之氣?;馃崾请姶挪嵝谋憩F。電磁波照射后,分子吸收能量互相摩擦而引起升溫,電磁能被轉化為熱能。在電磁波之中,波長越小或頻率越高,它的電磁強度就越高,致熱效應就越明顯[4]。人們感受最多的電磁波是可見光和紅外線,而這兩種電磁波的直接表現就是熱,光與熱往往并存?!疤鞖?,清靜光明者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天運當以日光明”(《素問·生氣通天論》),正因為有了太陽的光和熱,自然界才欣欣向榮,“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無論是自然的風、雨、雷、電,還是植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動物的生、長、壯、老,無一不與太陽的光熱相關。在地球上,偏于赤道處光照強度大,因此氣溫就高,即所謂“南方生熱”,而火熱當屬同類,“熱生火……在天為熱,在地為火”(《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除了紅外線和可見光之外,其他的電磁波也與熱有關,這將在下文予以論述,電磁波的熱效應已為人們所熟知。
電磁波之火與其他五氣關系密切。暑是對季節(jié)與氣候的描述,其本質是火熱。太陽的電磁波照射強弱變化即太陽的能量決定了氣候的冷暖,光照強則暑氣隨之而來。電磁波缺少之時,光線少或光照時間短,熱度不夠即為寒,寒只是熱的程度,是人的感受而已。風是熱的不均之象,冷熱不均,大氣流通即為風。濕乃水之蒸也,水的蒸發(fā)程度與熱相關,當水充足時,熱盛而水蒸,空氣便濕潤。燥乃水之伐也,當水缺乏或熱甚時,蒸發(fā)太過,燥隨即而生。這六氣之變與光熱的關系乃常識,無需多論,而光熱即為電磁波的表象,因此電磁波當屬于六氣之火熱之氣。
電磁波常則養(yǎng)人,過則為災。電磁輻射一旦超出了人的生理承載能力,便成為了邪氣,就像六氣原本是自然之氣,過則為淫一樣。電磁輻射作為外邪,當為火熱之邪。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從“火烤胸前暖”的生活現象到醫(yī)院理療科中的超短波、微波治療儀的應用,直接體現著電磁波的熱本質。而這種熱一旦太過,就會對人造成損傷。日光對人皮膚的損傷即是如此,正常的日曬對人有益,但日曬太過則可導致“日曬瘡”,這種損傷乃火熱之傷。受紫外線照射時,皮膚可以被灼傷,表現為皮膚潮紅、疼痛,重則會出現紅斑及水泡,有灼傷感[5、6]。X線、γ射線等電離輻射的損傷則更嚴重,輕者表現為脫毛、紅斑,重者可出現水泡、潰瘍及壞死,甚者可導致死亡,臨床表明這種損傷實為一種燒傷,多年來的輻射事故表明了這種燒傷的嚴重性[7]。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損傷與其強度呈正相關,即強度越大,損傷越重。這種強度又與功率、頻率、波長與場源的距離及屏蔽狀態(tài)5種因素相關。功率不同而其他條件相同時,功率越大其強度就越大;頻率不同而其他條件相同時,頻率越高其強度就越大;波長不同而其他條件相同時,波長越小其強度就越大;與場源距離越小,其強度就越大。上述4種因素都相同的情況下,屏蔽狀態(tài)對輻射強度影響最大,即屏蔽越好其強度越小[4]。從電磁輻射的熱效應看,強度越大熱邪愈甚。從頻率上看,從長波到γ射線,頻率由小到大、波長由大到小,其輻射由弱變強,熱邪由小變大。長波、中波、短波等無線電波的輻射損傷不顯著而為“平”;厘米波、毫米波等微波可使皮膚肌肉溫熱而為“溫”;紅外線、可見光強度更大一些而為“熱”;紫外線對皮膚具有灼傷損害而為“火”;X射線、γ射線的電離輻射除了導致皮膚燒傷之外,還往往導致全身損害,且病情往往嚴重而為“毒”。從功率及輻射時間來看,由小功率短時間輻射到大功率長時間輻射,熱邪由小變大。當電磁輻射強度很小,尚未引起人的熱感,對身體尚未造成損害時為“平”;當電磁輻射強度增加,皮膚肌肉感覺溫暖時為“溫”;當輻射使皮肉感到灼熱而未成傷害時為“熱”;當輻射灼傷皮肉為“火”;當輻射使皮肉潰爛則為“毒”。無論是哪一種電磁波,只要損傷輕則為“平”,而損傷重,導致皮膚潰瘍、身體極度虛弱者即為“毒”。這5個等級只是5種程度而已。將電磁輻射之邪如此輕重分級,便于臨床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
電磁波“在天為熱,在地為火”,這種火熱與人體之氣息息相關。正常的電磁場強度,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保障,人得此氣而生,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有“少火之氣壯”、“少火生氣”,此乃火熱的生理功能。但電磁場過強,作為一種輻射源,對人體造成傷害,即所謂火熱之過者為邪氣,而“熱傷氣”,“壯火食氣……壯火散氣”,必然會導致“壯火之氣衰”,輻射傷氣,此乃基本病機。
輻射醫(yī)學臨床研究表明,不同電磁波對皮膚的損傷具有不同特點。長波、中波、短波等無線電波,因其性平,一般不會損傷皮膚;厘米波、毫米波等微波其熱效應明顯,醫(yī)學上用作熱療。臨床經驗及醫(yī)療事故表明,大劑量、長時間的微波過度治療,可導致皮膚燒傷;過強的紅外線及可見光也可以灼傷皮膚,“日曬瘡”是處于“三伏炎天……受酷日暴曬”所致,其癥狀為“先痛而破,而成瘡者”(明·申斗恒《外科啟玄》);紫外線的灼傷特點是當時多無熱感,但后來皮膚灼傷癥狀較重,尤其可致癌,表明損傷的嚴重性。當然,最嚴重的當屬X射線、γ射線等電離輻射損傷,這種損傷的輕重與照射的劑量有關。照射劑量在200~400cGy時,皮膚會出現一過性的輕度充血;增加到400~600cGy時,充血明顯加重;在300~1000cGy時可出現紅斑;1000~1500cGy時可致皮炎,皮膚脫屑;在1200~2500cGy時,出現滲出性皮炎,以水泡為主;而大于2500Gy時,可導致潰瘍性壞死性皮炎?!胺虿≈忌病叵热虢Y于皮膚”(《素問·湯液醪醴論》),可見電磁輻射之火熱之邪作用在皮膚,“熱傷皮毛”(《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衛(wèi)氣是設在皮膚的一道重要防線,其抵御外邪,功在固表?!疤鞙厝彰?,則人血淖液而衛(wèi)氣浮”(《素問·八正神明論》),衛(wèi)氣浮越則易受損傷,“熱傷皮毛”,衛(wèi)先受之。
皮毛受傷,衛(wèi)氣受損,病邪由此而入。肺主皮毛,肺衛(wèi)受損。熱邪日久,傳傷他臟,可損及心脾腎。流行病學研究表明,人們受到電磁輻射(非電離輻射)傷害后,往往出現頭暈、神疲體倦、少氣乏力、自汗、易感冒等,此乃肺氣虛弱之象,還會出現心悸、氣短等心氣虛之象;照射嚴重者可有食欲不振、食后腹脹,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此乃脾胃氣虛之征;再重時,則出現失眠、耳鳴、記憶力減退、性功能減退及生殖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此乃腎精受損之候。精乃氣之精,腎精虧虛乃腎氣虛之甚。人們還發(fā)現,電磁場職業(yè)暴露者往往脈率遲緩,即出現中醫(yī)的“遲脈”[8~10],表明不僅傷氣而且還傷陽,為陽氣虛衰、無力推動氣血運行之象。據電離輻射的臨床研究,全身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癥狀及體征有嘔吐、腹瀉、乏力、頭暈、失眠、嗜睡、食欲減退、惡心、脫發(fā)、精神萎靡、出血等[11],這種輻射損傷砍伐陽氣,傷及肺心脾腎,甚至出現氣虛不固出血之癥。這一臨床現象可從《黃帝內經》中找到解釋,即“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則腠理開,開則入客于絡脈,留而不去,傳入于經,留而不去,傳入于腑,廩于腸胃”(《素問·皮部論》),輻射之火熱之邪可經皮毛而傷及脾胃,久之則傷腎。此乃一般規(guī)律,此外,還可不經皮膚而直中臟腑?!胺驘釟鈶G悍……恐內傷脾”(《素問·腹中論》),此為直中于脾者;“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于腎”(《素問·痿論》),此為直中于腎者。臨床研究表明,一些患者接受輻射后,并沒有皮膚損傷,而直接表現為臟腑損傷,如心悸、氣短等,此乃心氣受損;食少納呆、惡心嘔吐,此乃脾氣受損;還有一些患者直接表現為性欲低下、陽痿早泄乃至不育不孕,此乃腎氣受伐。
從上述可以看出,電磁輻射乃六淫之屬,為火熱之邪。電磁輻射之火熱外邪致病,先傷皮膚后傷氣,先傷衛(wèi)氣后傷臟氣,先傷肺心之氣后傷脾腎之氣,治療電磁輻射損傷當“從氣論治”。
中醫(yī)藥對電磁輻射損傷具有防治作用,但目前的防輻射研究往往停留在單方單藥的臨床經驗層面,而對電磁輻射的中醫(yī)證候卻知之甚少,辨證論治更缺乏規(guī)范。將電磁輻射這種病因融于中醫(yī)理論之中,研究其致病機理及證候,應用中醫(yī)理論的指導,規(guī)范地辨證論治十分必要。近年來,筆者在對電磁輻射場職業(yè)暴露人群的疾病診治中體會到,電磁輻射損傷先傷皮毛后傷氣,先傷衛(wèi)氣后傷臟氣,治療輻射損傷從氣論治,往往會得到很好的療效。筆者在臨床中還發(fā)現,電磁輻射傷氣多經由肺、心、脾、腎傳變而出現更多的變證。通過“從氣論治”方法的應用及“肺心脾腎辨證”的指導,許多復雜的臨證問題變得簡單了,以此立法處方得益匪淺,這表明中醫(yī)理論的指導作用不容忽視。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對電磁輻射損傷的中醫(yī)理論詮釋,在理論指導下的臨證實踐會使更多的新問題迎刃而解。
誠然,中醫(yī)學是經驗醫(yī)學,其理論是樸素的,但其經驗卻是鮮活的,這也正是中醫(yī)學生命力之所在。面對著樸素的理論,有些人盲目地加以否定,重蹈余氏之謬。臨床實踐嚴肅地告訴我們,離開了這樣的樸素理論的指導,再好的中醫(yī)經驗也無法很好地應用。面對著中醫(yī)藥為人類健康做出的巨大貢獻,面對著患者期盼的眼睛,高談闊論“什么是科學”其毫無意義。雖然從科學知識進化的角度看,將一個已經明確的現代病因變成樸素的模糊的病因顯得有悖于科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但中醫(yī)理論及中醫(yī)臨證的獨特性使這種轉變意義重大,我堅信,實踐的需要高于一切——與時俱進,一切為了人民的健康。
[1]畢煥洲.黃精飲治療電磁輻射性男性不育癥臨床研究[J].中醫(yī)藥學報,2008,36(5):55-56.
[2]畢煥洲.四海護精方治療微波輻射性男性生殖功能障礙臨床研究[J].中國性科學,2009,18(10):9-11.
[3]張玉民,戚伯云.電磁學[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354-355.
[4]許宜進,曲永紅.日常輻射損傷與防護[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14-15.
[5]張寶元,劉永泉,時福禮,等.一起紫外線輻射性健康損傷事件的調查[J].中國公共衛(wèi)生管理,2007,23(3):312-313.
[6]高 波.一起農村小學師生集體紫外線灼傷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26(8):627-628.
[7]邢家騮,王桂林,羅衛(wèi)東.輻射事故臨床醫(yī)學處理[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6.290-300.
[8]王德文,彭瑞元.電磁輻射的損傷與防護[J].中華勞動衛(wèi)生職業(yè)病雜志,2003,21(5):321.
[9]Fedorowski A,Steciwko A.Biological effects of non-ionizing electromagnetic[J].Med Pr,1998,49(1):93.
[10]柯文棋,褚新奇,李振杰,等.船舶電磁輻射環(huán)境對船員健康和作業(yè)能力的影響[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07,14(1):3-7.
[11]邢家騮,王桂林,羅衛(wèi)東.輻射事故臨床醫(yī)學處理[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6.17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