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平 鄭名喜 鄭朝住
(1.福建省大田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大田 366100;2.福建省大田縣廣平畜牧獸醫(yī)站,大田 366100)
公雞閹割術主要是針對60日齡以上的公雞和淘汰的種公雞進行睪丸摘除,使公雞失去性能力而變得性情溫馴、避免公雞間為爭配偶相互打斗,食欲增加、促進生長、進而提高生長速度和個體增重,提高飼料報酬。同時,使肉質(zhì)得到明顯改善,肉質(zhì)變得細嫩、鮮甜、可口,減少激素含量,成為老少病弱皆宜的的營養(yǎng)食品(俗稱太監(jiān)雞),從而提高了養(yǎng)雞的生產(chǎn)效率和經(jīng)濟效益。是養(yǎng)雞大戶一項值得推廣的特色養(yǎng)殖項目。
應選擇健康無病、60日齡以上及淘汰種公雞。日齡太小,雞性器官未發(fā)育,睪丸太小,手術不好操作,影響手術成功率。病雞嚴禁做閹割手術。
保定桿、保定繩、創(chuàng)口開張器、套睪器、閹雞刀、消毒液(碘酊)等。
將閹割用具即保定桿、開張器、套睪器、閹雞刀等用清水洗刷干凈后煮沸20 min以上或高壓消毒20 min以上,冷卻后用無菌布包包扎備用。
公雞的腎臟緊貼于脊椎兩側(cè)的下方,扁而長,分前、中、后3對,睪丸即位于腎前葉的下面,由睪丸系膜懸掛著,呈游離狀態(tài),顏色淡黃。其前邊靠近肺臟,下方就是腸管。正確的閹割部位在最后2個肋骨之間上1/3處。
術者將小公雞的兩翅交疊在一起,兩腿綁在保定桿或木棍上,使雞的右側(cè)向上使其側(cè)臥;然后將閹割手術部位周圍的羽毛拔掉,用碘酊消毒皮膚;而后術者左手拇指與食指將皮膚和骼腰肌一并稍向后拉,并固定手術部位,右手握筆式持刀沿肋骨方向 切2 cm左右的切口,用開張器撐開切口,再用閹雞刀另一頭的小鉤輕輕將腹膜劃破鉤開,用托睪勺輕壓腸管,即可看見淡黃色的睪丸,然后在托睪勺的配合下用馬尾套宰器的細線套住睪丸而后慢慢收緊細線使睪丸系膜斷離,睪丸脫落后用托睪勺取出。另一側(cè)睪丸用同樣方法摘除。睪丸摘除后在創(chuàng)口處撒入青霉素粉20~40萬IU預防手術感染。一般先摘除下面一側(cè)的睪丸,而后再摘除上面一側(cè)的睪丸。創(chuàng)口一般不用縫合,如果切口較長,用線縫1~2針。
一定要選擇健康無病的小雞或淘汰種雞。閹割切口部位必須準確;若切口過前,易割破肺臟,造成死亡,而切口偏后,可能傷及大腿肌肉,影響雞的行走。切口應盡可能小,且皮膚與腹肌的切口應錯位,這樣松開擴張器時,皮膚能遮蓋傷口,灰塵等臟物不易進入傷口;手術操作時動作應輕巧,不能粗魯以免誤傷睪丸周圍器官。摘除睪丸時應緩慢收緊馬尾套宰器的細線使其切斷睪丸系膜,勿粗暴拉斷,否則易造成出血過多,損傷過大,輕者雞的抵抗力下降,造成傷口易感染并發(fā)腹膜炎等影響生長或死亡,重者短時大出血死亡。閹割過程中如損傷較大血管時,應立即止血,凝血后并把凝血塊取出,否則凝血塊留于腹腔易造成感染發(fā)炎。閹割后的公雞應放在清潔、干燥而安靜的地方,仔細護理3~4d,促進傷口愈合。在傷口愈合前要勤加檢查,如發(fā)現(xiàn)皮下有鼓氣現(xiàn)象,用針刺破放氣,如果傷口化膿,可用生理鹽水洗去膿物,敷上消炎藥如金霉素軟膏等,使其加快創(chuàng)口愈合。閹割過程中,工具用無刺激性的消毒水浸泡,防止閹割中受到污染。另外,如閹割有腹膜炎的公雞時,工具應每只雞更換或重新煮沸1次,防止傳染其他雞并做好腹膜炎公雞的治療工作。
剛閹公雞的雞舍,應事先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后用無刺激性、腐蝕性小的消毒液徹底消毒,殺死病原微生物。如果直接放入未沖洗消毒的雞舍,傷口很容易被糞便、灰塵污染,造成傷口感染化膿,傷口難以愈合,重者感染死亡。
閹割后1~2d內(nèi),采食飲水下降,損傷較重的雞甚至不采食、不飲水,造成雞的抵抗力下降,傷口易感染。如果閹割前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感染藥如氟哌酸或林可霉素等獸藥,閹割后繼續(xù)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感染藥和多種維生素3d,對預防創(chuàng)口感染、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和降低應激有明顯作用。
公雞閹割后幾天,采食量下降,通過增加營養(yǎng),有利于傷口愈合。不同時間閹割的雞應分開飼養(yǎng),當天閹割的雞一般精神較差,如與其他雞混養(yǎng),易造成踩壓,污染傷口,也影響采食和飲水。閹割以后應仔細檢查雞群,發(fā)現(xiàn)精神不佳的雞應單獨飼養(yǎng),并肌注青霉素和鏈霉素等抗生素以預防和控制傷口感染。
要提高公雞閹割術的成功率,務必做好消毒和術后的飼養(yǎng)管理工作,防止術后感染。同時,要選準手術部位,手術過程動作要輕巧、細心,不可粗心大意,防止內(nèi)出血引發(fā)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