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與用力
孔子的弟子宓子賤曾擔任單父的地方官。據(jù)說他連走出官署的時候都不多,整天彈琴,顯得非常悠閑。盡管如此,這里卻社會安定,秩序井然,古人贊之為“鳴琴而治”。
后來,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巫馬期接替了宓子賤。巫馬期非常敬業(yè),天還沒亮就出門,直到滿天星斗才回家。在他的努力下,單父這地方也治理得不錯。
巫馬期實在是太累了,他一比較,就覺得宓子賤輕松得多。于是就去向宓子賤請教。
宓子賤說:“是因為我注意用人呀!我是發(fā)動大家,人人都在努力呢!你什么事都由自己來處理,哪能不勞累呢?我這樣做叫做用人,你那樣做叫做用力。用力的人當然辛苦,用人的人自然輕松?!?/p>
(摘自《北京青年報》 伍玉成/文)
表現(xiàn)=潛力-干擾
1975年,美國一位網(wǎng)球教練添·高威,宣稱自己找到一個不用“教”的方法,可讓任何人20分鐘內(nèi)學會打網(wǎng)球??蓻]人相信他,試圖揭穿他。
第一個上場的,是一個體重170磅、不愛動的長裙女人。她怎可能在短時間里學會打網(wǎng)球?人們等著看笑話。
可高威告訴胖女人,不要太擔心,球飛過來,用球拍去接,擊中了就說“擊中”,掉地上就說“飛彈”。女人照著去做,一副無所謂地接球。高威接著告訴她,留意球飛來的弧線和聆聽球的聲音,把焦點集中在球上。當女人這樣做后,擊中球的次數(shù)明顯增多了。
最后一分鐘,觀眾們終于看到了奇跡,胖女人能很自如地打網(wǎng)球了!
后來,高威出版了一本書,對于人們?yōu)楹伪憩F(xiàn)不佳,他給出了一個公式:表現(xiàn)=潛力-干擾。
干擾來自何方?來自內(nèi)心。每個人自我懷疑的心態(tài)、害怕失敗的心態(tài)、無中生有的猜想等都可造成干擾。比如:“這件事情不可能的”、“失敗了怎么辦”……
當管理者認識到下屬的干擾,并把干擾降低,下屬的表現(xiàn)自然就接近潛能,卓越由此誕生。
(摘自《濟南時報》 李建博/文)
賞識的回報
韓國一家大型公司,某晚保險箱遭竊,與盜賊展開殊死搏斗的,竟是一名清潔工。
作為公司最沒地位、最不起眼的角色,清潔工為了維護公司利益,愿拿生命去冒險。這家公司的凝聚力,成為其他大公司羨慕和猜測的謎。
在給清潔工舉辦的慶功宴上,有人問他動機何在,他回答說:“總經(jīng)理每次走過我身邊時,總會說,你的地掃得真干凈。”
答案沒想象那么復雜,但也絕不簡單。就這句“俘獲”人心的話,有多少日理萬機、位高權(quán)重的管理者想到去說,屑于去說?慣常的思維是,我付給你錢,你就該好好打掃衛(wèi)生,這是你的本職。
以人相許易,以心相許難。難怪古今帝王重要一課都是“得人心者得天下”。賞識地看待你的下屬吧,哪怕他只是把地掃得干凈,不要吝惜贊美和微笑,帶著真誠和尊重。
(摘自《無錫日報》 童卉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