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勝 ,滕訓輝 ,趙玉臣 ,張霞忠 ,滕 斐
1.山西省中條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侯馬 043400;2.山西省藥物培植場,山西絳縣 043600;3.山西省曲沃縣藥用植物開發(fā)研究所,山西曲沃 043400
中條山林源植物藥資源與可持續(xù)利用研究
李楊勝1,滕訓輝2,趙玉臣2,張霞忠1,滕 斐3
1.山西省中條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侯馬 043400;2.山西省藥物培植場,山西絳縣 043600;3.山西省曲沃縣藥用植物開發(fā)研究所,山西曲沃 043400
筆者經(jīng)過3年的調(diào)查得知,中條山分布的林源植物藥有1 181種,其中,菌藻類8科14種、蕨類19科29屬50種、裸子植物5科8屬13種、被子植物125科540屬1 104種(含栽培153種),占山西省植物藥種數(shù)的90%以上。針對資源面臨的林不管藥、過度利用、濫采亂挖等問題,提出林藥結(jié)合、強化管理、合理開發(fā)的對策,使林區(qū)植物藥資源得以保護與可持續(xù)利用。
林源植物藥;資源;可持續(xù)利用;中條山
中條山是我國藥材的主產(chǎn)區(qū)之一,由于中條山區(qū)特有的地理環(huán)境、溫和的氣侯條件和良好的山區(qū)自然條件以及有利于植物生長的種種局部小氣候,既分布著北溫帶植物,又分布著亞熱帶植物,蘊藏著種類繁多、資源雄厚的植物藥。1987年在歷次中藥資源調(diào)查的基礎上,已查清中條山共有中藥材622種,其中植物類藥材539種,動物類藥材65種,礦物類藥材18種[1]。為了進一步掌握中條山林源植物藥的現(xiàn)狀,筆者于2007~2009年經(jīng)過3次調(diào)查,通過收集中條山地形、土壤、氣候、植被和農(nóng)業(yè)、林業(yè)、牧業(yè)等歷史文獻相關(guān)資料,訪問藥農(nóng)、藥材購銷站、林場和野外調(diào)查,基本摸清了中條山林源植物藥的分布、蘊藏量以及重點品種的采挖、加工和購銷量情況,為林區(qū)林源植物藥資源的保護和開發(fā)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地理氣候
中條山山脈主要由云蒙山(海拔1 591 m,陽城)、歷山(海拔 2 358 m,垣曲)、雪花山(海拔 1 993.8 m,永濟)等組成,主峰為歷山舜王坪。發(fā)源于中條山山脈的主要河流有東洋河、西洋河、亳清河、板河、清水河、祁家河、太寬河、馬泉河、涑水河等均直接流入黃河,么里河、續(xù)魯河和翟家橋河流入澮河,沁水河、護澤河流入沁河。
中條山氣侯總的說來屬暖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季風氣侯,干燥缺雨,晝夜溫差大。據(jù)1956~1981年25年氣象資料計算,平均氣溫11.5~13.8℃,極端最高氣溫42.7℃,最低-24.6℃;日照時數(shù) 2 200~2 500 h;無霜期 130~221 d;全區(qū)年平均蒸發(fā)量在1 759.4~2 249.2 mm之間,降雨量在471.8~630.7 mm之間。
1.2 植物資源
中條山區(qū)植物種類繁多,資源十分豐富,中條山共有野生種子植物1 289種,分別隸屬于526屬111科,其中裸子植物9種6屬4科,被子植物1 280種520屬107科。按照經(jīng)濟用途劃分為9類,其中:藥用植物834種、油脂植物147種、觀賞野生植物674種、纖維植物有98種、芳香植物共有66種、蜜源植物97種、飼用植物資源166種、有毒植物137種、食用植物132種[2-4]。
2.1 種類
中條山是山西藥材的主產(chǎn)區(qū)之一,經(jīng)調(diào)查,中條山分布的植物藥有1 181種,其中菌藻類植物共8科14種、蕨類植物共19科29屬50種、裸子植物共5科8屬13種、被子植物共125科540屬1 104種(野生951種,栽培153種)。按科統(tǒng)計以菊科(99 種)、薔薇科(53 種)、豆科(46 種)、毛茛科(40 種)、百合科(32 種)、傘形科(26 種)、唇形科(22 種)和蓼科(21種)等的植物藥較多。
2.2 資源分布情況
2.2.1 水平分布
中條山區(qū)是我省野生植物藥寶庫,區(qū)域分布以垣曲縣、沁水縣分布的種類最多,其次是絳縣、聞喜、夏縣、翼城、永濟、平陸、運城等縣;水平分布依次為山區(qū)>河谷盆地>丘陵臺地,深山區(qū)>淺山區(qū),迎風面>背風面,陰坡>于陽坡。分布較多的都是喜陰濕、耐冷涼的藥用植物,分布較少的大多是喜溫熱、耐干旱的植物藥。
2.2.2 垂直分布
中條山地形錯綜復雜,氣象萬千,尤以垣曲縣最有代表性。它下至我省最低的黃河谷底馬家窯,海拔185 m,上至全區(qū)最高的中條山頂峰臺地舜王坪,海拔2 353 m,形成了明顯藥用植物類群的垂直景觀。
2.2.3 藥物分布
2.2.3.1 在海拔2 000 m以上的高山草旬、針闊葉混交林區(qū)特有的植物藥有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a),金蓮花、秦艽、馬先嵩、祖司麻、大丁草(Leibnitzia anandria)、湖南連翹、腎葉橐吾、太白貝母、九節(jié)菖蒲、伸筋草、冰涼花、蘆筍等百余種,并引種有人參(Panax ginseng )、西洋參(Panax ginseng)、廣木香、川貝母(Fritillaria cirrhosa)、當歸(Angelica sinensis)等名貴植物藥。
2.2.3.2 在海拔800~2 000 m的松櫟林帶區(qū)植物藥種類最多,達200~300種。收購量多的有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山杏(Prunus ansu)、山桃(Prunus davidiana)、穿山龍(Rhizoma dioscoreae)、玉竹、連翹、山楂、牡丹、芍藥、五倍子、黃精、菖蒲、天冬、嵩本、獨活、淫羊藿、馬尾連、竹節(jié)參(Panax japonicus)、烏頭、威靈仙、石韋、天南星、龍膽、葛根、黃芩、卷柏、大戟狼毒、升麻、白鮮、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等。
2.2.3.3 在海拔800 m以下的山區(qū)有遠志、防風、蒼術(shù)、茜草、薤白、柴胡、桔梗、沙參、酸棗、地榆、祁州漏蘆、白斂、列當、桃、杏、大薊、小薊、葶藶、敗醬草、丹參、香附、茵陳、瓜蔞、白芷、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透骨草、益母草等。
2.2.3.4 在前沿山區(qū)分布有大量肉質(zhì)肥厚的遠志、知母、茜草、酸棗仁、車前、甘遂、五加皮、茵陳、漏蘆、杏、槐、地丁、天門冬、沙棘、白毛根等。
2.2.3.5 還有些茜草、車前、蒲公英、列當、薄荷、艾草等分布于不同海拔高度。像黃河灘的蘿卜麻、柳葉白前,永濟雪花山的華山參(Physochlaina infundibularis),夏縣泗交的野生天麻(Gastrodia elata),垣曲舜王坪的秦艽、瑞香狼毒等植物藥又有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其他地方很少生長或不生長。
2.3 植物藥蘊藏量及產(chǎn)量情況
中條山植物藥資源雄厚,蘊藏量在10 000 000 kg以上。
2.3.1 藏量和年產(chǎn)量的100 000 kg以上
有:連翹、丹參、黃芩、羅卜麻、防風、益母草、大戟、狼毒、茵陳、柏葉、北柴胡等20種。
2.3.2 藏量和年產(chǎn)量在10 000 kg以上
有:酸棗仁、知母、皂角、黃芪、桔梗、大黃、牛蒡子、桃仁、補骨脂、苦杏仁、葛根、山楂、槐花、甜地丁、澤蘭、旋覆花、白頭翁、萱草根、墓頭回、翟麥、淫羊藿、遠志、大戟、赤芍、葶藶子、白薇、玉竹、黃精、香附、獨活、蒼術(shù)、劉寄奴、卷柏、蒲黃、白鮮皮、桑寄生、白藥子、紅藥子、藁本、常山、甘遂、商陸、王不留行、蒼耳子、麻黃、透骨草、扁蓄、翻白草、艾葉、草烏、椿根皮、薤白、獨角蓮、北五味子、仙鶴草、野菊花、蛇床子、馬鞭草、槐角、地骨皮、白蒺藜、車前子、附子、佩蘭等90余種。
2.3.3 藏量和產(chǎn)量在1 000 kg以上
有:黨參、麥冬、瓜蔞、孩兒參、紫蘇、射干、甜杏仁、馬兜鈴、款冬花、何首烏、白附子、秦艽、紫花地丁、刺五加、女貞子、芫花、白前、毛茨菇、白斂、前胡、金錢草、伸筋草、木通、黃藥子、旱蓮草、老鶴草、合歡花、草烏、龍膽、天南星、冬葵子、桑白皮、桑螵蛸、升麻、金櫻子、天門冬、瓦松、地膚子、苦楝皮、海桐皮、馬尾連、光茨菇、夜交藤、合歡皮、菟絲子等50余種。
2.3.4 藏量和年產(chǎn)量不足1 000 kg但有開發(fā)價值
任意多邊形工具一次只能畫一種顏色的形狀,它可以隨意地畫不同的形狀,組合成新的卡通圖案,增加幻燈片的趣味性(和Photoshop中的鋼筆工具操作相似),如圖7所示。
有:豬苓、天麻、太白貝母、苦丁香、祖師麻、福壽草、九節(jié)菖蒲、蛹蟲草(Cordyceps militaris)、馬勃等。
2.4 林源道地藥材
中條山地區(qū)分布的澤州連翹(Forsythia suspense)、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絳縣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酸棗(Zizyphus jujuba)、遠志(Polygala tenuifolia)、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夏縣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陽城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九節(jié)菖蒲、歷山秦艽等10種林源植物藥,產(chǎn)量大、質(zhì)量優(yōu),為山西道地藥材。
2.5 林源珍稀植物藥
由于中條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孕育了許多珍稀植物藥,其中南方紅豆杉(Taxus chinensis),連香樹(Cercidiphyllum japonicum)、翅果油樹(Elaeagnus mollis)為國家級保護的植物;阿爾泰銀蓮花(Anemone altaica)、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手 參 (Gymnadenia conopsea)、 綬 草 (Spiranthes sinensis)、黃花列當(Orobanche pycnostachya)、金蓮花(Tuol lius chinensis)、三椏烏藥(Lauraceae obtusiloba)、太白貝母(Friti llaria)等為山西珍稀瀕危保護植物[5]。
3.1 林不管藥
隨著國家“天保工程”和“生態(tài)公益林工程”的推進,林不管藥的問題十分突出。林不管藥主要表現(xiàn)在中藥材資源管理職能的缺失和森林經(jīng)營結(jié)構(gòu)的不合理,由于林業(yè)部門沒有明確的權(quán)力和義務,是導致林源植物藥資源不能得到有效保護的因素之一。
中條山的蛹蟲草由于市場需求量的增加,價格不斷攀升,受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動,許多外地私人商販涌入產(chǎn)區(qū),競相抬價收購,藥農(nóng)采取地毯式采挖方式,其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其收購量以50%的速度銳減,豬苓的產(chǎn)銷量已由80年代的10 000 kg減少至目前的2 000 kg,九節(jié)菖蒲的產(chǎn)銷量已不足2 000 kg。由于過度開發(fā)造成資源得不到有效恢復。
3.3 亂采濫挖
多年來由于野生植物藥資源保護意識不強,保護措施力度不夠,亂采濫挖的情況較為嚴重,掠奪式采挖行為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生境惡化,不僅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而且使不少野生植物藥瀕臨絕跡的危險。如秦艽在中條山的分布區(qū)域已萎縮至歷山自然保護區(qū)的舜王坪一帶,竹節(jié)參已經(jīng)面臨枯竭。
4.1 強化管理,是林源植物藥有效保護的基礎
林不管藥是野生植物藥資源安全的最大隱患,從林業(yè)部門的職能看,天保工程、生態(tài)造林和封山育林,只是針對林地恢復、積蓄量和覆蓋率的增加,沒有將植物藥資源的保護納入其目標范圍,從而形成林區(qū)亂砍亂伐樹木不能依法嚴懲,濫采亂挖藥材無法可依的局面,這是造成一些野生植物藥資源面臨枯竭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從戰(zhàn)略的角度看待,應將醫(yī)藥部門中藥資源管理職能賦予林業(yè)部門,強化其管理職能,使得林業(yè)部門在管好森林資源的同時,把植物藥資源管好,確保植物藥的資源安全,為民造福。
4.2 林藥結(jié)合,是林源植物藥可持續(xù)利用的保障
藥用動植物資源是森林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占森林物種數(shù)量的70%以上,更是中藥產(chǎn)品的重要來源。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植物藥的資源安全問題已擺在我們面前。營林結(jié)構(gòu)的不合理是野生植物藥生態(tài)安全的最大殺手,林區(qū)要實現(xiàn)轉(zhuǎn)型發(fā)展,就要改變過去林藥相爭的局面,因地制宜調(diào)整營林結(jié)構(gòu),把植物藥的開發(fā)利用納入森林經(jīng)營的范疇,使得植物藥在穩(wěn)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下得以生存和發(fā)展。
4.3 合理開發(fā)是林區(qū)實現(xiàn)轉(zhuǎn)型發(fā)展的源泉
利用山林資源,重點推廣林下、林緣、林間復合經(jīng)營模式。利用國家中藥材產(chǎn)業(yè)發(fā)展政策帶來的大好機遇和中藥材原產(chǎn)地的品牌優(yōu)勢,結(jié)合生態(tài)工程建設,加大山茱萸、山桃、山杏、連翹等鄉(xiāng)土樹種造林和封育工作,提高資源擁有量,為林區(qū)轉(zhuǎn)型發(fā)展奠定基礎。
通過采用封禁、野生撫育、仿野生栽培等方式,使野生藥材資源隨著人類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形成一種可持續(xù)利用的良性循環(huán),可有效解決藥材采集與資源更新的矛盾、野生藥材供應短缺與需求不斷增加的矛盾、藥材生產(chǎn)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矛盾、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矛盾,實現(xiàn)物種保護、經(jīng)濟、生態(tài)和社會效益的統(tǒng)一[6]。
[1]李開寫,李承志.山西中藥資源[M].太原:山西科學教育出版社,1989:50-51.
[2]張建民,張峰.山西歷山種子植物區(qū)系研究[J].植物研究,2002,22(4):444-452.
[3]茹文明,張峰.山西中條山東部種子植物區(qū)系分析[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a(1):82-87.
[4]上官鐵梁,張峰.中條山木本植物區(qū)系地理成分分析[J].植物研究,2000,20(2):143-155.
[5]上官鐵梁,馬子清.山西省珍稀瀕危保護植物[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8:235.
[6]陳士林,肖培根.中藥資源可持續(xù)利用導論[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6:136-208.
Research on forest plants medicine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Zhongtiaoshan
LI Yangsheng1,TENG Xunhui2,ZHAO Yuchen2,ZHANG Xiazhong1,TENG Fei3
1.Shanxi Province State-owned Forest Authority Zhongtiaoshan,Shanxi Province,Houma 043003,China;2.Shanxi Medicinal Animals and Plants Cultivation Research Base,Shanxi Province,Jiangxian 043600,China;3.Shanxi Province Medicinal Plants Development Institute,Shanxi Province,Quwo 0434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investigation in the past three years,there are 1 181 forest plants medicines in Zhongtiaoshan,among them thallophyte has 14 kinds of 8 families,ferns pteridophytes has 50 kinds of 19 families,ferns gymnosperm has 13 kinds of 5 families,ferns angiosperm has 1 104 kinds of 125 families(153 species of containing cultivation),the species for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total of the herbal medicine in Shanxi Province.Aiming at some questions such as forestry department do not manage plant medicine,excessive utilization,damaging exploitation of deforestation,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restry department manage such as combining with forestry and pharmaceutical,strengthening countermeasures management,reaso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ke plant medicine resources to be protected and utilized sustainable.
Forest plant medicine;Resources;Sustainable utilization;Zhongtiaoshan
R933.241
C
1673-7210(2011)03(b)-126-03
李楊勝(1964-),山西陵川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開發(fā)研究。
滕訓輝(1958-),山西曲沃人,大專學歷,主管中藥師,執(zhí)業(yè)中藥師,主要從事藥用植物資源與栽培技術(shù)研究。
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