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利
(徐州市銅山縣漢王鎮(zhèn)中心中學,江蘇 徐州 221149)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注重科學探究的理念”。這就要求當前的教學改革必須遵循學生的主體性原則,把課堂還給學生。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為本,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共贏,開拓創(chuàng)新,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1.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拓展學生思考的空間
一節(jié)課能否算作高效課堂,關鍵在于學生的情緒是否高昂,學生的心智是否得以啟迪,學生的技能是否得以發(fā)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而舞動思緒。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靈活改變提問方式,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合作探究提供良好的氛圍,讓學生用心去感悟、去體會、去探究。
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老師很像一位導演?!豆ぶ畠S獻琴》是一篇寓意深刻、異常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是中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篇目。但它是文言文,不像現(xiàn)代文那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更近的淵源。文章反映的生活背景與現(xiàn)代生活相去甚遠,還有不少生疏的詞語夾雜其中,學生理解文本已經(jīng)倍感吃力,個別學生甚至戰(zhàn)戰(zhàn)兢兢了。要想再完成對寓意的挖掘,老師著實難以撫平孩子臉上淡淡的苦澀。我在處理這個問題時,由于經(jīng)驗不足,先是問學生這篇寓言說明了什么樣的道理,教材安排這篇寓言的用意是什么?結果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奉行沉默是金,連小聲討論的勇氣都沒有。我一看情勢不妙,需改變戰(zhàn)術。在緩解了學生思想壓力之后,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大家想一想,紙終歸是包不住火的,幾年以后,國工、太常都罷官為民,告老還鄉(xiāng),也都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工之僑和他們在市上不期而遇,他們之間會聊些什么呢?教室里馬上炸開了鍋,學生興味盎然,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對于這一冷一熱的表現(xiàn),我的分析是,起初不是學生不愿意思考,而是問題太呆板、太老套,引發(fā)不了學生的興趣。如果把原來的問題拿到17世紀之前,相信任何一位學生都能做出與標準答案完全一致的答案。而新的問題不再需要學生在文本里、記憶里翻箱倒柜,它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積累、想象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答案來。它不再是以本為本,而是以生活為本,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充分發(fā)揮能動性拓寬了空間,開足了馬力,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就是好的情境的魅力。
2.給學生的思考留出充裕時間
聽一些老師的課總能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提出問題后,舍不得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馬上又是啟發(fā)又是引導,甚至直接就把答案告訴了學生,成了自問自答。之后還煞有介事地問學生,你們說對不對?這種教法實不足取。教師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索,許多問題還需要小組合作,討論交流,集思廣益。因為探究思考問題需要嘗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搜集、處理信息,這就需要占用一定的時間。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想一想、議一議、試一試的時間,還要給他們留出充分發(fā)揮、展示的時間。在學生思考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即便是發(fā)現(xiàn)了不正確的思路、意見以及不當做法,也不要當即指出,不能讓學生看到老師的不滿情緒,更不要有讓學生受點所謂“挫折教育”的想法。對于問題中最關鍵的那層窗戶紙,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充分討論,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有時甚至還要故意設置障礙或者陷阱,讓學生從不同側面探究問題的本質,全面徹底地認識問題。也讓學生有機會盡情地享受不同思想發(fā)生撞擊時所產(chǎn)生的思維的激蕩和完善認識后獲得的情感的愉悅,實現(xiàn)認知結構的升華。所有這些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時間,千萬不能吝嗇了時間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
雖然教師設計了很好的情境,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做好了知識的鋪墊和心理的調動,也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留出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但是學生依然還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地給予點撥和引導,否則學生的思考效率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中途擱淺。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尤其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蔽沂中蕾p這詩一般的境界,也能觀察到學生對這一段很有感觸。但是要讓學生說出它到底妙在何處?許多同學又一時語塞,說不上來,也就是說學生的思維遇到了小小的阻力。
“一道可人的菜肴要借助于色香味形,同樣一段優(yōu)美的文章也要善于調動各種感官打動讀者”。此言一出,學生就“七嘴八舌”議論開了,“白”是寫荷花的“色”,“清香”是寫荷花的“味”,“亭亭”是寫它的“形”,“明珠”“星星”既有“色”也寫“形”……接著我又啟發(fā)學生,這里還運用了動靜結合。同學們也很快得以領悟,體味出了作者細膩的心理感受?!盀榱送怀龊扇~、荷花的特點,作者還巧妙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你能找到嗎?”經(jīng)過討論,學生順利地找出運用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的語句。我則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這一句,這句應當屬于妙絕之筆。首先喻體中有人有物,單說喻物,有可以俯視的“明珠”,也有只能仰視的“星星”,角度靈活多變,別出心裁。更為巧妙的是,“明珠”與“星星”照應著“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荷花,而“如剛出浴的美人”又照應了“裊娜地開著”的荷花。前后響應,巧奪天工。至此學生已經(jīng)切實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簡潔純凈、準確傳神而多彩,領悟了荷塘給讀者帶來的美感享受,也學到了寫景狀物的非凡技巧。
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引導,體現(xiàn)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教師不能再把知識灌輸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動手解決問題上。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學生能力和個性的培養(yǎng)者,要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也是為了最終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原則。
4.恰當?shù)脑u價,保障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科學的教育方式必須堅持多元化的評價標準,也就是說對學生的評價要講求藝術性,要因人因事而異,要靈活多樣。評價要用詞準確,語氣適當,要用心點評,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教師適當?shù)脑u價是促使學生敢說愿說,積極探索的催化劑。面對想法獨特、見解出色的學生,我們應該不吝贊美之詞,充分肯定,使學生更有信心和充滿希望,誰不愛聽真誠的贊美呢。而對于不盡完美的回答,評價可以相對隱約委婉,有時需要暫不作評價,尤其是學生正在討論問題時。這樣做是為了參與討論的其他同學不受某種思路的限制,讓他們都能在較為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暢所欲言。當然,評價是否恰當還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靈活掌握,不可一個標準,一種尺度,一切應當以保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為前提。
1.反觀生活,通過辨析完成探究
收入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語境優(yōu)美、主題鮮明、寓意深刻的美文??刹还苁抢蠋熯€是學生,如果在賞析課文的時候,能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廣泛地議一議,必要時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深入地辨一辨,對于深刻地理解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丑小鴨》是對學生進行美德教育的好教材,旨在啟發(fā)學生思考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決定性因素是不懈的努力和奮斗,對于這個結論學生不難理解。但是,如果讓學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來分析,就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只是編者美好的一相情愿。眾所周知,決定一個人的成長和成才的因素有很多,僅靠自己的一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且不從生物學上論述“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可能性,單就說現(xiàn)實生活中的類似的成功事例也并非比比皆是。如若學生不跳出教材,盲目相信教材,將來在親身經(jīng)歷后只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脫離現(xiàn)實的片面追求帶給自己的將是無盡的失望和致命的打擊。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我以“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為題,讓學生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充分展開討論和辯析。經(jīng)過一番辯論和闡述,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了新的疑點、新的問題,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此又有了更新穎、更全面的認識。
如果教師不在課堂上適當?shù)匾龑W生結合現(xiàn)實生活思考、分辨,客觀地剖析這些現(xiàn)象,我想學生很可能變成的不是白天鵝,而仍舊只是一只受挫的丑小鴨。這樣處理,才是對教材的真正理解和超越,才能最終實現(xiàn)知識、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達到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
2.廣泛合作,在合作中探究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老師就要改變觀念,同時還必須幫助學生樹立合作觀念。使學生明白合作既是當今社會新型人才必備的一項基本素質,也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是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客觀要求。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各種競爭日趨激烈,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個人的潛能,最終使整個團體獲勝。
語文課堂上要保證合作學習的質量,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其中教師善于捕捉時機,促成合作學習的飛躍是根本。學生遇到疑難時,很多時候會思考,但單靠個人的力量往往受到限制。如果其他同學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便可以抓住機會,讓他們合作交流、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學生往往會紛紛拿出各自的見解,問題常常會因為不同見解的相互補充、完美組合而得到解決。問題解決帶來的成就感,也促進學生重新認識合作學習。有時也需要教師抓住課文中時隱時現(xiàn)的“矛盾”,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入這個矛盾中,讓他們的思想與作者的思想進行碰撞?!陡F人》這一課是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教師可以這樣提問:桑娜把兩個孩子抱回家后,為什么會忐忑不安?這表明了桑娜怎樣的思想品質?引導學生就這個問題認真地合作探討。有效的合作學習還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作導向,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清晰的方向。如教學《記承天寺夜游》中的第2自然段時,我先給學生提出了以下目標:①體會并理解句子,想象月夜美景,品味景中之情,領會比喻的作用。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然后根據(jù)小組的實際情況分配好每個成員的任務,使組內每個成員都有思考解疑的機會和展示自己的空間。這樣,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達到高潮。
3.發(fā)展想象力,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
新課標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解釋,是以解決科學或藝術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難問題為前提,用獨特新穎的思維方法,創(chuàng)造出有社會價值的新觀點、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等的心理過程。要求文本的接受主體跳出文本,設計或解決文本原意之外的新問題。基于這個要求,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善于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短鹛鸬哪嗤痢芬徽n是通過一包奶糖化成“甜甜的泥土”的事實,表達了一位離異母親對孩子的深愛之情,這里的愛不再是溫馨和諧的,而是苦澀的,是受到傷害的。學生對這個主題的理解與把握應該不存在太大難度。但如果僅停留在這一層面上,只是單純而片面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未免缺乏深度和廣度。
如果能引導學生,把這種現(xiàn)代社會家庭破裂現(xiàn)象給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通過周圍的事例來加以印證,讓學生重點描述殘缺家庭中的孩子所遭受的困惑和困難,使學生由衷地對他們寄予同情,然后再分析造成這種問題的社會原因,相信一定能給學生帶來認知上的提升,既讓學生受到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又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我在處理教材時,請學生給小說續(xù)寫一個結尾,把文本留給學生的想象空間補充完整,學生異常踴躍,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鍛煉。不少學生寫得很感人,充滿想象和新意。一些學生寫到“孩子的心變得很甜很甜,母愛把他孤獨的心融化了”,我想這時我們學生的心同樣變得很甜。
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義,在于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fā)潛能,形成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也在于開發(fā)學生的感情世界。語文教學理所當然地要以課本為基點,結合社會生活與學生實際,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幫助學生獲得新的完整的認知,推動學生不斷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和時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