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必富,盧建遠,黃志宏
(西南民族大學動物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巴貝斯焦蟲病是一種經蜱傳播,廣泛寄生于多種動物的血液原蟲病。犬患病表現為發(fā)熱、貧血,有黃疸、血紅蛋白尿,其發(fā)病病程較短,死亡率高。
德國狼犬,雄性,一歲半,該犬嘴角后有一息肉,經診斷決定手術摘除。首先用鑷子緊貼皮膚,將嘴部棕色物體取下,然后對患部進行常規(guī)消毒。術后一周,犬吃食減少,精神不振,走路不穩(wěn),牙齦發(fā)黃,開始排血尿。犬發(fā)病前曾長時外出。
病犬不愿站立,步態(tài)不穩(wěn),眼結膜、牙齦和舌黃染,黏膜蒼白,消瘦,體溫41.3℃,呼吸困難。據以上情況初步診斷為感染血液原蟲,遂采血送檢。
3.1 患犬前肢臂部皮下靜脈采血,進行紅細胞檢查。檢查結果:紅細胞總數為84萬/L,正常值為500~800萬/L。血紅蛋白含量為19g/L,正常值為120~180g/L。3.2 將患犬耳緣所采滴血推片、干燥、固定,用姬姆薩染色,鏡檢。鏡檢結果:見典型蟲體,其一端尖,一端鈍圓,呈梨籽形,蟲體長4.6μm,蟲體之間保持一定的角度,紅細胞呈紅色。
圖1 犬巴貝斯焦蟲的形態(tài)
3.3 對前述取下的棕色標本進行觀察,鑒定為吸飽血的雌蜱。
圖2 患犬嘴角后取下的雌蜱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實驗檢查結果,診斷本例為巴貝斯焦蟲引起的犬巴貝斯焦蟲病。
5.1 犬巴貝斯焦蟲病需要借助蜱進行傳播。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我國南方地區(qū)發(fā)病率較高,北方地區(qū)發(fā)病率較低。
本病具有一定季節(jié)性,一般4~10月份,蜱的活動季節(jié)多發(fā)。本病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痊愈后的母犬1年內再次發(fā)情、交配、懷孕時,即使處在健康狀態(tài),也可能不同程度地通過胎盤將該病傳播給仔犬。
本病對良種犬,尤其是對軍犬、警犬和獵犬的危害嚴重。有些品種犬,尤其是公犬,活潑好斗,野外活動較多,感染此病的機率較高。
5.2 巴貝斯焦蟲對犬紅細胞的破壞性:巴貝斯焦蟲在犬體的紅細胞內反復分裂繁殖,使紅細胞遭到大量破壞,致使犬體迅速貧血、消瘦,黏膜蒼白和黃染。
由于紅細胞被大量破壞,血紅蛋白從腎臟排出而導致出現血紅蛋白尿。患犬血液稀薄,紅細胞總數嚴重下降。重癥犬衰弱,在1周左右急性死亡。
5.3 犬巴貝斯焦蟲病的綜合防制:控制或禁止犬到有蜱的疫區(qū)活動,切斷傳播鏈。在非疫區(qū)每年對易感犬注射2次抗原蟲特效藥,在疫區(qū)除對犬進行預防性注射外,可用驅殺體外寄生蟲的藥物對犬進行藥浴。犬舍、蜱棲息地用火焰或藥物徹底消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