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朝陽
(南昌鐵路局,江西 南昌 330002)
昌九城際鐵路列車開行方案研究
任朝陽
(南昌鐵路局,江西 南昌 330002)
根據(jù)京九線南昌—九江段能力趨于飽和的現(xiàn)狀,結合昌九城際鐵路建成通車,應用系統(tǒng)分析方法研究南昌—九江段的運輸組織方案。根據(jù)昌九鐵路設計情況和運量預測,以及線路分工原則,提出3個運輸方案,經(jīng)優(yōu)缺點分析和綜合評價,確定采用方案三,即在城際線路運行快速跨線旅客列車和城際旅客列車、在既有線運行普速跨線旅客列車和貨物列車。該方案在實際運營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城際鐵路;運輸組織;列車開行方案
京九線南昌—九江段是全線最繁忙的區(qū)段之一,區(qū)間通過能力已趨于飽和,由于客貨共線運輸,行車密度大,運輸質量低,不能適應客貨運量增長的需求。隨著昌九城際鐵路的建成,京九線南昌—九江段形成四線格局,運輸能力得到極大提高,運輸質量顯著改善,使現(xiàn)有運輸組織模式發(fā)生重大變化。為充分發(fā)揮昌九城際鐵路建成后南昌—九江段的運輸能力,應用系統(tǒng)分析方法對該區(qū)段的運輸組織方案進行了分析研究。
既有京九線為Ⅰ級、雙線鐵路,限制坡度6‰,內燃牽引,牽引質量為 3 800 t,到發(fā)線有效長 850 m,其中南昌—九江段全長 134.83 km,線路允許速度為 120~140 km/h,其間共設 16 個車站,其中區(qū)段站1個 (九江西站),客運站2個 (九江、南昌站),中間站 13 個。
根據(jù)南昌鐵路局 2009 年4月1日實施的列車運行圖,南昌—廬山開行旅客列車 66 對/d、行包列車 2對/d、貨物列車 54 對/d,通過能力利用率為 111%;廬山—九江開行旅客列車48對/d、行包列車2對/d、貨物列車 52 對/d,通過能力利用率為 87%。
顯然,南昌—廬山通過能力已經(jīng)超飽和,廬山—九江通過能力接近飽和,昌九城際鐵路開通后,需要通過調整現(xiàn)有運輸組織模式,有效提高南昌—九江段的運輸能力,改善運輸質量。
昌九城際鐵路通車后,對南昌—九江段進行運輸組織調整的目的是采用最優(yōu)的分流方案解決區(qū)段能力飽和問題,使運輸能力提高的同時,運輸質量顯著改善。
(1)南昌—廬山、廬山—九江的線路能力利用率應留有一定余量,滿足一定時期的鐵路客貨運量發(fā)展需要。
(2)南昌—九江實現(xiàn)客貨分線運輸,使運輸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3)昌九城際鐵路是客運專線,其設計速度目標值高于京九線,在實現(xiàn)客貨分線運輸后,存在多個等級的旅客列車,有普速、快速、城際高速旅客列車,采用不同的運輸方案,將有不同的運營效果,需要采用系統(tǒng)分析方法統(tǒng)籌考慮,以得到最優(yōu)的運輸組織效果。
南昌—九江城際鐵路為雙線自動閉塞,限制坡度12‰,列車速度目標值為 200 km/h,電力牽引,到發(fā)線有效長為 650 m。該線路自九江地區(qū)既有廬山站引出,基本沿京九線東側而行,經(jīng)德安、永修、樂化至南昌北站北端 (K1427+400) 上接既有京九線,線路長度為 92.126 km (不含九江地區(qū)、南昌樞紐配套工程),然后利用既有京九線引入南昌站。廬山—九江新建旅客列車聯(lián)絡線沿京九線東側與既有京九線按線路別引入九江站,九江站設城際場和普速場,同時設上行疏解線跨京九線引入普速場。全線設廬山、德安、共青城、永修、樂化5個車站,列車追蹤間隔按 4 min 設計。
根據(jù)客流密度預測、城際旅客列車及跨線列車開行方案研究,預測昌九通道 (南昌—九江)2020年、2030 年旅客列車對數(shù)分別為 101 對/d、139 對/d,其中城際線路分別承擔 92 對/d、130 對/d。
根據(jù)區(qū)域地方運量和通過運量分析,設計年度京九線南昌—九江段主要以吸引大區(qū)間的貨物交流為主,下行為重車方向,貨運量以通過運量為主,占 99%,主要為煤、糧食及其他 (以集裝箱為主)等,占總運量的七成左右。預測本線下行貨運密度以年均 3.9% 的速度增長。
綜合考慮昌九通道的客流特點,以及城際線路和既有線合理分工的原則,主要有以下3個運輸方案。
方案一:九江—南昌城際旅客列車在城際線路上運行,其余客貨列車在既有線上運行。
方案二:旅客列車在城際線路上運行,貨物列車在既有線上運行。
方案三:快速跨線旅客列車和城際旅客列車在城際線路上運行,普速跨線旅客列車和貨物列車在既有線上運行。
(1)方案一。方案一近遠期城際線路分別開行旅客列車 23對/d、36 對/d,而既有線近遠期開行旅客列車 78對/d、103 對/d,開行貨物列車 93對/d、118對/d,兩線能力利用嚴重不均衡,而且進南昌站的旅客列車需要經(jīng)南昌北—樂化聯(lián)絡線 (單線) 運行,既有線及聯(lián)絡線能力不足,方案明顯不合理。
(2)方案二。方案二的優(yōu)點是客貨列車完全分線運行,列車開行沒有交叉干擾,運輸組織有較好的適應性。缺點:①城際線路的旅客列車速度等級多,低等級列車與高等級列車和城際列車速差較大,對通過能力影響大,運輸調整難度也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際列車的開行;②城際線路遠期能力趨近飽和;③城際線路僅設5個車站,所有旅客列車在城際線路運行,將造成既有線沿線部分地區(qū)旅客乘車不便;④非集便車在城際線路上運行,對道床及沿線造成污染。
(3)方案三。優(yōu)點:①基本實現(xiàn)了客貨列車分線運行,速度等級較高的列車集中在城際線路運行,速度等級低的列車在既有線運行,兩線運行的列車速差均較小,有利于提高整個系統(tǒng)的運輸能力;②能兼顧既有線沿線部分地區(qū)的旅客出行需要;③遠期城際線路 (旅客列車 130 對/d) 與既有線(旅客列車9對/d、貨物列車 118 對/d,能力利用率約 80%) 兩線能力基本均衡。缺點:仍有部分非集便車在城際線路上運行,對道床及沿線造成污染,但污染程度較方案二小。
綜上所述,可考慮昌九城際鐵路建成后,與既有線分工采用方案三,即快速跨線旅客列車和城際旅客列車在城際線路運行,普速跨線旅客列車和貨物列車在既有線運行。
通過對方案的優(yōu)缺點比較,顯然方案三的運輸組織調整效果最優(yōu),對方案三簡略綜合評價如下。
(1)運輸功能。方案三能有效緩解南昌—九江的運輸能力緊張狀況,解決區(qū)段運輸能力飽和問題,并且既有線和城際線路能力均衡 (遠期利用率為 80%);實現(xiàn)了客貨分線運輸,速度等級高的旅客列車在城際線路運行,速度等級低的旅客列車在既有線運行,線路列車速差小,有利于提高整個系統(tǒng)的運輸能力,使系統(tǒng)功能達到最優(yōu)。
(2)運輸費用與時間。方案三與其他兩個方案相同。
(3)可靠性。由于客貨分線運輸,方案三的列車運行速差小,可靠性、安全性都較優(yōu)。
(4)適應性。方案三對內外部環(huán)境均能有較好的適應性,而且考慮了長遠期發(fā)展。
(5)社會效益。方案三按不同等級旅客列車合理分線運行,可有效滿足不同旅客的出行需求,并且在方便旅客出行的同時,促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
昌九城際鐵路于 2010 年9月 20 日正式運營,采用方案三的運輸組織模式,在滿足每日昌九城際鐵路 3 h 垂直施工天窗、京九線 90 min V 型施工天窗的條件下,昌九城際鐵路開行城際動車組17對/d,并分流京九線 95 列旅客列車;京九線每日開行 60 對/d (含行包專列3對/d) 貨物列車、31 列旅客列車。南昌—九江間運輸能力得到極大提高,能力緊張局面有效緩解,運輸質量顯著改善,兩線能力得到充分釋放和均衡利用。
1003-1421(2011)06-0019-03
U292.7+3
B
2011-04-01
2011-04-18
林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