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東南大學圖書館 江蘇 南京 210096)
館舍空間匱乏、低利用率文獻占用有效書庫空間導致的新書上架困難等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普遍面臨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圖書館興起的信息共享空間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對圖書館的空間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藏書空間嚴重不足與新書購買數量激增之間的矛盾,圖書館適應現代發(fā)展的新型服務模式(如信息共享空間)與傳統(tǒng)的以圖書借還為主、圖書館藏書占用絕大部分空間的服務模式之間的矛盾已成為推動高校圖書館建設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強大動力。通過多館聯合,采取一定的存儲模式對高校圖書館低利用率文獻進行不同程度、不同規(guī)模的合作存儲,有利于提高低利用率文獻的利用率,降低總體費用,為圖書館優(yōu)化館藏、拓展服務創(chuàng)造條件,使圖書館可以將有限的經費用于圖書館核心資源的采購和核心功能的實現與拓展。
隨著國外存儲庫建設的發(fā)展和我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全國性文獻共享服務體系的建立,我國高校圖書館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構建已具備了共建共享的思想理念及合作運行機制等基礎保障。近1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fā)展促使多校區(qū)辦學模式及大學城模式形成,高校圖書館在這樣環(huán)境中最易實現、最有效率的文獻合作存儲模式就是建立區(qū)域性低利用率文獻存儲庫[1]。
1.1.1 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選址
區(qū)域性文獻合作存儲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圖書館或者相關機構之間的文獻資源合作存儲,可以是一個省范圍內或者跨省范圍內的合作,也可以是某幾類圖書館(如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和研究型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圖書館在一定區(qū)域范圍內形成的合作儲存具有長期儲存和提供服務的雙重功能。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參建主體主要是已經出現或者即將出現文獻存儲空間不足問題、集中在大學城的高校圖書館,因此合作存儲庫應選擇建立在與各參建館距離相差不多的地點,并且盡量靠近交通比較便利的一方或幾方,以便于文獻的取閱和利用[2]。
1.1.2 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建設條件
高校圖書館合作建立的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應具備以下物理條件:①合作存儲庫的物理建筑設計應體現出其靈活性。存儲庫應設有獨立的單元模塊,這種模塊式設計可根據今后的不同需求適時增加儲藏單元,盡可能大地發(fā)揮文獻存儲庫的空間優(yōu)勢。②合作存儲庫要有獨特的內部環(huán)境控制系統(tǒng)。獨特的存儲環(huán)境對文獻保護十分有利,存儲庫內部的環(huán)境設計應以盡可能延長各種載體文獻的使用壽命為目標,建立良好的儲存庫溫濕控制系統(tǒng),以保證書庫的恒溫環(huán)境;安置空氣循環(huán)和過濾裝置,及時去除有害粒子和氣體,將文獻酸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安裝能隔離紫外線的熒光燈,把紫外線對文獻的損害降到最低。③以先進的管理服務理念高效利用存儲空間。合作儲存庫應使用可調節(jié)書架以實現高密度存儲,在避免傳統(tǒng)的圖書館書架空間浪費的同時,便于跟蹤和查找文獻的條形碼標識系統(tǒng)與各圖書館計算機系統(tǒng)的鏈接,有效地解決文獻的利用問題[1]。
1.2.1 建立館藏電子聯合目錄以支撐儲存庫的合作運行
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建立在為各成員館解決藏書問題的同時也要解決用書的問題。區(qū)域性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各成員館之間應通過聯盟形式加強協調和合作,實行統(tǒng)一管理,建立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電子聯合目錄,以支持聯盟成員館用戶共享合作存儲庫的館藏資源。各成員館應基于現有的文獻揭示技術,通過統(tǒng)一的揭示平臺將合作存儲庫中的文獻信息清楚、準確地揭示給廣大的成員館用戶,并通過文獻傳遞和館際互借的方式滿足用戶的文獻請求,在各成員館用戶有文獻需求時提供閉架服務[3]。
1.2.2 建立均衡機制以有效協調合作存儲庫中各成員館之間的利益關系
由于成員館所屬高校的辦學定位、辦學規(guī)模等都不盡相同,所以應建立良好的均衡機制,平衡各成員館的投入與產出,保障成員館各自的利益,以更好地發(fā)揮合作存儲庫的功能[4]。由于學校定位不同,圖書館的定位也不同,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圖書館低利用率文獻的絕對數量相對較多,其進入合作存儲庫的文獻數量也會比其他成員館進入合作存儲庫的文獻數量多,因此需要針對這些高投入圖書館制訂一系列的優(yōu)惠政策,例如,①適當延長合作存儲庫中圖書的借閱時間和借閱量;②適當降低合作存儲庫中文獻傳遞費用等。
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館藏定位非常明確,即專門收藏利用率較低的文獻資料。但是文獻利用率的判斷標準復雜并且處于相對的動態(tài)變化中。對于各成員館的館員來說,在實踐中可根據某文獻的讀者借閱量及館藏文獻的利用率進行文獻篩選和選擇,在選擇中兼顧文獻的語種、所屬的學科及文獻出版年代等因素,在考慮紙本文獻利用率的同時也應考慮到各圖書館數字資源不斷增加對某種紙本文獻利用率的影響。一般來說,具有以下特征的文獻應從館藏中予以剔除并存放至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中:(1)近15年來,館藏中可用于流通借閱的借閱率為零的文獻。(2)內容陳舊、已經被新的理論或技術所替代的文獻,其中以內容更新速度較快、時效性較強的理工科文獻為主。(3)復本量過多的文獻。由于多年前我國高校圖書館以“重總量輕品種”為館藏發(fā)展理念,導致了很多圖書復本量非常大,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去了,這些復本并未被借閱利用過,但卻占據了過多的館藏空間,因此這些文獻應放入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4)經過長時間流通破損嚴重、無法修補而已經被新版本或者同版本新出版的文獻所替代的文獻。
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一經建立并投入使用,館內管理和館舍維護就成為各成員館所面臨的最迫切和最重要的問題,管理的優(yōu)與劣將直接決定合作存儲的效率與效益。
2.2.1 確定各成員館出資比例
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建設經費及維護費用應由各成員館按照什么比例進行投入,是存儲庫運行中應首先解決的問題。一般來說,出資比例應與成員館的規(guī)模成正比,因為圖書館規(guī)模越大,館藏中低利用率文獻就越多,進入存儲庫的文獻占存儲庫所有文獻的比例就越大。因此,出資比例應按照各成員館的原始藏書總量確定。
2.2.2 由專業(yè)物業(yè)公司負責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日常運作
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應交由專業(yè)的物業(yè)托管公司管理,各成員館派駐一名或幾名專業(yè)技術人員為物業(yè)托管公司聘請的具有一定計算機操作技能的人員進行圖書情報學方面的專業(yè)培訓,使他們能夠熟練掌握文獻傳遞、圖書借還的操作技能,以維持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日常運作。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中文獻的所有權應歸于其原始存放的成員館,各成員館應與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的物業(yè)托管公司簽訂細致、明確的托管合同,包括維護圖書存放的環(huán)境、圖書的定期維護和修補、圖書的缺藏追蹤、定期向各成員館報告存儲庫的使用情況等。
在印刷型文獻持續(xù)增長、圖書館儲存空間日益趨緊的背景下,建立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庫已經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可行方案。我國在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成熟,合作存儲還處于試驗階段,在合作存儲庫的具體運作中還會出現很多的細節(jié)性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繼續(xù)予以關注。
[1] 盛興軍.國外低利用率文獻合作存儲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0(21):86-89.
[2]鞏 梅.儲存圖書館的探索與嘗試[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3):54-57.
[3]宋惠民.圖書館低利用率文獻存儲共享模式選擇及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9):16-17.
[4]趙伯興,鄭春汛.我國低利用率文獻的合作儲存模型研究[J].圖書館,2009(2):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