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靜 蔣艷茹
(河北省唐山市第四醫(yī)院內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失眠是指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醒及早醒3種形式,可單獨出現,也可共同存在。老年人失眠發(fā)病率較高,約有半數65歲以上者患有失眠[1]。長期反復失眠會影響老年患者原發(fā)病的治療及康復,加重或誘發(fā)某些身體疾病,降低老年患者生活質量,是威脅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更好地評價老年患者失眠狀況,及時有效地進行干預,對老年患者的健康極為重要。茲將近年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及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1.1 環(huán)境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入睡潛伏期長、深睡眠減少,所以老年患者對睡眠環(huán)境要求較高。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是老年患者失眠不可忽視的客觀因素。噪聲及光照干擾是影響老年患者睡眠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2]。老年患者入院后,對周圍環(huán)境陌生,所用床、床上用品不舒適;病室的光線、溫度、氣味不適應;醫(yī)護人員的走動、談話的干擾、環(huán)境嘈雜等都可引起失眠[3]。
1.2 疾病因素 影響睡眠的主要因素為疾病因素[4]。老年患者身體上的任何不適,如頭痛、胸悶、腹痛、發(fā)熱、缺氧、咳嗽等都能直接影響睡眠。許多軀體化疾病可伴隨失眠癥狀,如心臟病、腫瘤、高血壓病、肺結核、肝病、尿頻及各種疼痛等。腦梗死是常見的腦血管病,多在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的基礎上發(fā)生,由于局部組織缺血、缺氧造成患者語言、運動、感覺障礙,急性期可有煩躁不安,大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壓而引起頭痛、頭暈,影響患者正常睡眠,最終導致失眠[5-6]。心血管病患者夜間迷走神經興奮、冠狀動脈收縮,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常因胸悶、憋氣而驚醒,導致睡眠不穩(wěn);夜間平臥后皮下水腫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產生陣發(fā)性呼吸困難,也影響患者睡眠[7]。
1.3 心理精神因素 老年患者的情緒異常,如心境不快、多思多慮、好回憶往事、擔憂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等會影響睡眠[8]。同時由于老年患者對生活的適應能力減弱,以及家庭關系的惡化、家庭經濟無保障、缺乏人際交流和情感支持等原因常會產生抑郁、焦慮情緒[9]。有研究表明,老年期焦慮、抑郁共病患者的睡眠質量降低更突出[10]。
1.4 藥物因素 老年患者因?;加卸喾N慢性疾病,而長期服用多種藥物?,F已知影響睡眠的心血管藥物有治療高血壓病的利血平、可樂定、卡托普利,治療心律失常的苯妥英鈉、β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阿替洛爾、倍他樂克、阿替洛爾等)[11]及含有咖啡因的感冒藥、止咳藥[12]等。長期依靠安定入睡且產生不同程度耐藥性的患者,停藥或減少服用量后亦產生失眠[5]。
1.5 不良生活習慣 老年患者多年來形成的不良生活習慣也是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之一,如過度飲酒、吸煙,晚餐過多或過少,睡前大量飲水引起夜尿次數增多,睡前喝濃茶、咖啡類等興奮性物質導致夜間遲遲不能入睡[13],日間睡眠過多,體力活動減少,特別是長期臥床或久坐也會導致失眠[14]。
2.1 創(chuàng)造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 老年患者睡眠的安全、舒適性主要依賴于良好的睡眠環(huán)境。要保證室內溫、濕度適宜,因為老年患者血管硬化,循環(huán)不良,體溫調節(jié)能力下降,易受環(huán)境影響,怕冷怕熱,故溫、濕度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睡眠,室溫18~22℃、濕度60%~70%為宜。做好夜間病房管理工作,盡量減少陪護和探視人員。護理操作盡量不安排在夜間,確實需要觀察和治療的患者安排在單人房間或重癥病房。夜班護理人員要做到走路輕、操作輕、開關門窗輕、談話輕。減少一切不良刺激,床鋪松軟舒適,睡前關燈或燈光柔和暗淡[15]。
2.2 調整心理狀態(tài) 失眠不只是睡眠生理紊亂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心理紊亂的過程,因此要加強對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患者入院,主動介紹醫(yī)護人員、病房環(huán)境、作息時間等。了解老年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安靜、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使其盡快熟悉并適應醫(yī)院的環(huán)境,以免產生新的焦慮,加重失眠[16]。護理人員要以熱情、誠懇的態(tài)度多與老年患者交流,關心體貼患者,耐心傾聽患者訴說,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認真回答,并向患者講解情緒與失眠的關系,尤其是焦慮、抑郁等情緒對睡眠的不良影響,引導患者說出心中苦悶,幫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緒,改善睡眠[15,17]。同時要發(fā)揮社會和家庭的力量,給予老年患者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使老年患者心情愉悅[18]。
2.3 合理服用催眠藥物 護理人員和患者都必須明確用藥的目的不是使睡眠依賴于藥物,而是以藥物為手段重建正常睡眠。由于現有的催眠藥物都可能發(fā)生藥物依賴性,故催眠藥物要間斷應用,收到效果之后要果斷停藥。老年患者胃腸對藥物的吸收較慢,吸收后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也較慢,容易在體內積累,故服用安眠藥后出現作用較遲,維持時間較長,而且老年患者對藥物的敏感性較高,所以藥量應相對減少。另外,老年患者記憶力下降,眼力、聽力也有所減退,護理人員要將服藥的注意事項要仔細交代給患者,最好請人代為照顧,防止吃錯藥或多吃藥事件的發(fā)生[8]。用藥后護理人員要細心觀察患者是否有睡意,中途有無睡眠中斷,次晨覺醒有無困倦等情況[19]。用藥期間注意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如嗜睡、頭暈等,囑老年患者改變體位時動作應緩慢。夜間不宜下床入廁排便者,需將便器置于床旁。長期服用者易產生藥物依賴,突然停藥可出現停藥反應,表現為焦慮、煩躁、無力、出汗、嘔吐,如發(fā)現上述情況,及時報告醫(yī)師[20]。
2.4 合理飲食 《黃帝內經》指出“胃不和則臥不安”,因此合理飲食,調和脾胃亦是調護失眠的重要方法。護理人員應指導老年患者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避免在睡前4~5 h飲用咖啡或濃茶。晚餐不宜過飽,以不產生饑餓感為宜。另外,少量飲酒能促進放松和睡眠,可根據老年患者的生活習慣和病情酌情考慮。小米粥有健脾、和胃、安眠之功效,具有良好的助眠作用,晚餐可適當食用以促進睡眠。臨睡前喝一杯熱牛奶,也有催眠作用[3]。
2.5 建立良好睡眠習慣 鼓勵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睡眠習慣,幫助老年患者消除影響睡眠的自身因素包括:①根據老年患者生物節(jié)律調整作息時間,合理安排日間活動,盡量避免在非睡眠時間休息,晚間固定時間就寢,不要熬夜,不談影響睡眠的話題;②做好就寢前準備,指導患者睡前喝一杯熱牛奶,協(xié)助用熱水泡腳,按摩足底睡眠反射區(qū),聽舒緩輕音樂等均可促進睡眠,保證睡眠質量;③囑患者不要在床上看報紙、電視、讀小說、思考問題[21-23]。
老年患者對失眠基礎知識的認知及睡眠衛(wèi)生不良的危害性認識不夠,存在知識與行為脫節(jié)的現象[24]。因此,亟須在老年人群中普及睡眠衛(wèi)生健康知識,盡早介入有效的睡眠衛(wèi)生教育和干預,對糾正老年患者不良睡眠衛(wèi)生習慣,提高老年患者健康意識和睡眠質量,促進其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目前護理人員對有關睡眠障礙知識的教育和培訓不足,能夠為老年患者提供專業(yè)護理的人員較少,使睡眠健康教育缺乏針對性。加強對護理人員睡眠相關知識的教育和培訓,培養(yǎng)符合社會老齡化需求的合格的專業(yè)護士,是現代護理管理者及護理教育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1]Ring D.Manage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in the elderly[J].Clin Excell Nurse Pract,2001,5(1):13-16.
[2]Béphage G.Promoting quality sleep in older people:the nursing care role[J].Br J Nurs,2005,14(4):205-210.
[3]趙培秋.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5(9):77-78.
[4]鐘雪蓮,張曉春,王淑云,等.內科住院患者591例睡眠質量調查及護理措施[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07,10(2):215-216.
[5]李文玲,孫紹杰.腦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護理[J].吉林醫(yī)學,2006,27(10):1216-1217.
[6]張秋華,沈惠仙,鄧雪珍.老年住院患者失眠原因100例分析及護理對策[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7,11(2):154-155.
[7]李靜,王葉麗.護理干預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6):70-71.
[8]王明明.老年人失眠的護理干預[J].河北中醫(yī),2006,28(12):932-933.
[9]孫華,郭長秀,白曉丹,等.老年抑郁障礙患者心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8,29(4):103-104.
[10]祁富生,李恒芬,賈福軍.老年期焦慮與抑郁共病患者的睡眠質量研究[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4,16(6):347-349.
[11]劉華,劉旦丹.老年心血管病病人失眠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家庭護士:專業(yè)版,2008,6(2):410-411.
[12]劉鴻麗.住院患者失眠因素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10B):2030-2031.
[13]劉春蓮.老年睡眠障礙患者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對策[J].中外醫(yī)療,2009,(7):122.
[14]郭忠玲,李華玲,魏嵐,等.睡眠障礙患者失眠機制及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13(24):697-698.
[15]宗士香.老年患者失眠的護理措施及體會[J].臨床誤診誤治,2006,19(5):84-85.
[16]鄒春莉,鐘代曲.心理疏導在神經性失眠患者治療中的作用[J].現代護理,2006,12(29):2747-2748.
[17]孫香華,呂曉輝,史麗芝.心理科病人睡眠障礙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6,27(17):2168.
[18]冉春芳.外科病房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J].中外醫(yī)療,2008,(20):121.
[19]任芬.腦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的分析及護理措施[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18(6):156.
[20]陳娟,曲延芳.老年失眠患者的護理[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6,18(1B):40.
[21]何恒媛,張玉俠.護理干預對內科住院病人睡眠狀況的影響[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0,(20):15-17.
[22]吳松花.淺談失眠患者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0,31(29):5175-5176.
[23]楊亞娟,費才蓮,張軍紅.護理干預對老年失眠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10):14-16.
[24]楊亞娟,趙忠新.中老年健康睡眠[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