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芳 □杜曉晨(河南省豫北水利工程管理局)
解放初期,黨和國家號召全民“興水利、除水害”,可中國百廢待興,經(jīng)濟落后資金緊缺,水利工程投資有限,而且當時工程設計標準較低;施工的經(jīng)驗不足;施工材料、施工設備質量較差,造成工程先天不足,再加上工程管理水平有限,雖然短時間內(nèi)建了不少水利工程,發(fā)揮了一定的效益,但在運行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同時年久失修,有的涵閘已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整修加固,有的已成為險工必須廢棄拆除,重新設計改建。
河道穿堤建筑物是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河道的防洪、排洪、灌溉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發(fā)現(xiàn)和總結其問題的同時,必須做好河道穿堤涵閘的設計、施工與管理。
(一)設計方面
1.設計標準低,滿足不了防洪、排澇的要求。
2.洞底高,排水不暢,不能發(fā)揮作用。
3.上游鋪蓋護坡短、下游海漫短、防滲效果差、尾部沖刷而被淘空。
4.閘下缺少消力設施,沖刷嚴重。
5.無閘房。啟閉設備長期遭受風吹、日曬、雨淋,風化嚴重,影響其壽命,會經(jīng)常發(fā)生故障,啟閉機不靈或漏水,降低了使用效果。
6.啟閉設備多為人工操作,即手動啟閉,使得啟閉速度慢,難度大,不能及時滿足防洪排澇的要求。
7.涵閘頂部河堤路面多為土質,遇到下雨道路泥濘,即使晴天車輪也能壓成深溝,使得工作人員不宜靠近啟閉設備,操作困難。
(二)施工方面
1.施工材料方面原因:由于受到當時整個制造水平的限制,缺乏很好的材料用于工程,使得工程耐久性差,使用年限滿足不了設計年限。
2.施工設備方面原因:往往使得混凝土標號達不到設計標號,填土達不到設計密度等。
3.施工人員方面原因:由于過分追求工期,再加上專業(yè)人員少,缺乏正確的施工常識,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導致質量不能滿足設計要求,降低了工程效益。
(一)設計原則
本著“安全、實用美觀、經(jīng)濟”的原則,根據(jù)具體情況,綜合分析。比如有的涵閘考慮閘房工程造價會高一些,但它保護了啟閉設備,方便了操作維修和管理,使得整個工程壽命延長了,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都得到了提高,那就要有長遠的考慮。
(二)確定涵閘位置時,應全面考慮河堤形狀、地質、進出口位置、施工條件等各種因素。
(三)在平面布置上涵閘中心線與堤防中心線交叉角宜控制在60°~90°之間,盡量做到水流順暢、堤面平直,洞身應盡可能為直線,如確需轉折時,應在轉折處設置平順的曲線段,曲線段的彎曲半徑應≥5倍洞深直經(jīng)(或寬度),轉角應<60°;曲線的兩端用直線段連接,其長度≥5倍的涵洞直經(jīng)。
(四)涵閘進口應設在涵洞所控制的排洪、排澇面積內(nèi)的較低處,進口端橫斷面應從大到小,做成喇叭口形狀,使水流平順。
(五)出口一定要設置門框,其作用是加固襯砌末端,防止洞臉坍塌。由于出口的斷面較小,流速高,單寬流量大且能量集中,在消能布置上必須使出中水流充分擴散以降低單寬流量。根據(jù)衛(wèi)河、共渠的實際情況采用平面擴散消能為好。邊墻的擴散角繼續(xù)擴散。消力池的深度和長度一定要通過水利學的公式計算(略)。消力池后還應做一段防沖襯護保護河床。
(六)在進行結構設計時,要本著安全、經(jīng)濟的原則,對作用在涵洞上的荷載進行認真分析、必要的組合,一般以正常運用情況作為結構設計的控制情況。
(七)穿堤涵閘同其他建筑物一樣,滲透破壞對其的安全影響也非常大,因此防滲設計也是相當重要的。首先要搞好閘涵所在位置的河堤情況,看它是沙土堤身還是粘土堤身;其次分析該土質可能產(chǎn)生滲透現(xiàn)象的機理,看是流土、管涌、接觸沖刷還是接觸流土,然后對癥下藥,不同情況做出不同方案,因此治滲不可千篇一律。只有防滲設計恰當,施工質量好,在運行過程中才不致于因滲透破壞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在抗?jié)B設計時,一般從兩方面考慮:第一,涵閘堤身和堤基滲透設計:主要選用粘性土質,加大土質的密實度、邊坡放緩、消除各種隱患等措施;第二,增加滲流流經(jīng)、降低滲流出口比降、降低滲流的破壞能力,一般采用在進口前面河底增加混凝土板,增加進水口兩側擋土墻的長度,所有接縫均防水處理;在出水口兩側采取防滲措施,如增加防滲鋪蓋,布置防滲斜墻等措施。
(一)保證施工隊伍的素質。要做到這一點,就得采取一定的辦法,如公開招標擇優(yōu)確定施工單位,并簽訂合同,明確各方職責、權益和義務,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和技術要求組織施工。
(二)健全質量監(jiān)督機構,對每個工程要派有施工經(jīng)驗的工程技術人員負責檢查監(jiān)督。建立施工記錄工作制度,對隱蔽工程及施工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處埋措施都要詳細記載,根據(jù)工程進度及時地組織檢查驗收,不留隱患。
(三)保證建筑材料的質量。施工中的主要材料如水泥、鋼材必須有產(chǎn)品質量合格證和試驗報告。石材要堅硬,不能使用風化料,砂料要選用潔凈的中粗砂。填土料一定要經(jīng)過篩選剔除雜物,含水量大的粘土、淤泥、凍土、膨漲性土及有機含量>8%、硫酸鹽含量>5%的土不能作為填土材料。
(四)嚴格各工序的施工控制參數(shù)。填土時一定要分層填筑,分層壓實,控制干容重和鋪土厚度。砌石工程施工時,因混合砂漿中的灰膏為氣硬性材料,只有在空氣中才能硬化,而穿堤涵閘埋設于土下,所以砌石砂漿一定要用水泥砂漿,不能用混合砂漿。混凝土施工時要注意石骨料的實際含水率、配合比、水灰比、混凝土攪拌時間等。另外混凝土應分層澆灌,分層振搗,連續(xù)澆筑,盡量縮短間歇時間,混凝土澆筑層的厚度,澆筑混凝土的最長間歇時間等不得超過規(guī)范規(guī)定值,并做好養(yǎng)護工作。
(五)在施工過程中,要對一些影響涵閘質量的問題進行處理。如混凝土開裂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結構的整體性,致使鋼筋結構銹蝕,承載力降低,影響結構和使用壽命。因此,對混凝土裂縫進行修補非常重要。具體來說:
1.對于細小的穩(wěn)定裂縫,因其對結構承載力無影響,用水泥砂漿加膠涂抹即可。
2.對于裂縫寬度較大且獨立的裂縫,先將裂縫處表面鑿毛,清除浮灰,深刷水泥水,置入鋼筋網(wǎng)、澆灌混凝土,養(yǎng)護達到標準后,進行水泥砂漿造面。
3.內(nèi)部有缺陷和有防水、防滲要求的深層裂縫,選用鉆孔,然后灌入高標號水泥漿。
4.若因外部荷載發(fā)生變化,或設計時鋼筋數(shù)量不足造成構件抗彎強度不夠時,可跨裂縫打斜孔,增加錨接筋,注入高強度漿液,表面水泥砂漿抹平。
對于水斷面糙率要求高的構件,可采用粘貼纖維布防滲的辦法,起到防滲補強的效果。
對于漏水的涵洞和閘門也要及時處理。較大直徑涵洞,人可以鉆進去用水泥砂漿涂抹;若頂部斷裂的涵洞,可在斷裂處用一定厚度的鋼板,下面設支撐柱支撐。洞徑小不能進人的涵洞,可將堤身挖開,取出破損的涵管,換上新管,接頭處一定要增加錨接筋,便于更好的連接,增加整體強度,還可以防止表面混凝土裂縫,然后采用分層壓實法將堤身復原。
閘門漏水時可移動、降低、墊高閘門止水橡皮和岸墻止水面復合,消除漏水現(xiàn)象。啟閉系統(tǒng)使用不靈時,要有足夠的潤滑劑潤滑轉動部件,同時易損件要有備用件,維修工具齊全。
穿堤涵閘在運行過程中,根據(jù)河流水位、季節(jié)變化情況,對其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實施觀測,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處理問題,防患于未然,具體應采取以下檢測措施:
(一)檢測閘房在多雨季節(jié)是否有漏水現(xiàn)象,一旦發(fā)現(xiàn)及時補救。
(二)檢測涵閘周圍河堤是否有蟻穴、滲流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后及時探明情況以及洞穴走向,及時采取措施堵洞滲。
(三)閘門檢測時,觀測其形狀、閘門運行軌道是否變形,常用的方法是:用鋼尺測量閘門的兩對角線是否相等,或在誤差內(nèi),用金屬吊墜觀測軌道的垂直度。檢查木件部分是否有蟲蛀腐蝕現(xiàn)象、金屬構件防銹漆是否脫落、有銹蝕現(xiàn)象;可用鐵錘的平面部分敲擊,然后再用錘尖敲擊,如漆皮脫落、掉銹渣,就應及時清理銹蝕部位重新刷漆,如果銹蝕面積較大、較深,就要請專家對其承載力、使用壽命進行鑒定。
河道穿堤涵閘建好后,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修、修重于搶的原則,克服“重建設,輕管理”的落后思想,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實行專人負責,配備必要的生活、管理設施,為保證管理工作的連續(xù)性,可采取分級管理、專管與群管相結合的辦法。多個村共同受益的,由建筑物所在鄉(xiāng)水利站負責,但都必須服從縣工程管理部門的統(tǒng)一指揮,管理人員可由縣、鄉(xiāng)、村三級商定,管理人員經(jīng)費可根據(jù)具體情況,由縣、鄉(xiāng)、村財政補給和自主經(jīng)營創(chuàng)收。
工程結束后應將竣工驗收資料交給工程管理單位,工程管理部門和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必須嚴格執(zhí)行水工建筑物技術管理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并按時進行觀測養(yǎng)護,以保證水工建筑物的正常運用。工程管理部門還應根據(jù)《水法》、《河道管理條例》等基本法律法規(guī),制定出相應的管理辦法,切實做好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