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學紅
(衡水市園林管理局,河北 衡水 053000)
褐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菌絲體在病葉中越冬。病菌借助風雨傳播,一般從6月開始發(fā)病,8月份為高峰期。多風多雨時發(fā)病嚴重。病葉初期產(chǎn)生紫褐色小點,后擴展成同心狀病斑,直徑3mm左右。病斑中央黃白色或褐色,邊緣紫褐色。后期病斑脫落形成穿孔。該病多危害老葉。
防治方法:①秋冬季節(jié)及時清除、燒掉枯枝殘葉,減少傳染源。②藥劑防治,可在紫葉李萌芽前噴灑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1∶1∶12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展葉后噴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隔7~10d噴1次,連噴3次即可。
一般由細菌引起,致病細菌在枝梢或病葉上越冬。來年春借雨水或昆蟲傳播侵染。葉片發(fā)病時,初為水漬狀小點,后擴大成圓形病斑,病斑周圍有紫色暈環(huán),之后,病斑干枯脫落,形成穿孔,有的多個病斑相連形成焦枯狀大斑,干燥脫落后形成大的穿孔。嚴重時造成葉片脫落。枝條受害后形成潰瘍,受害部位成暗紫色病斑,病斑上常發(fā)生大小不同程度的裂紋。該菌發(fā)育的適宜溫度24~28℃,華北地區(qū)一般5月發(fā)病,夏季高溫高濕季節(jié)為發(fā)病高峰期。嚴重時到8、9月份整棵樹的葉子都會千瘡百孔、斑斑駁駁,影響觀賞效果。
防治方法:①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春季合理修剪,增加植株透風、透光性。②注意防治蚜蟲、草履蚧等刺吸式害蟲,減少傳染機率。③春季發(fā)芽前可噴波美3度石硫合劑進行殺菌預(yù)防;發(fā)病期間噴95%細菌靈或65%的代森鋅500倍液,效果較好。
食葉害蟲,以老熟幼蟲在袋囊內(nèi)越冬。翌年春天取食后于4~6月在袋囊中調(diào)轉(zhuǎn)頭向下,脫皮化蛹。雌成蟲羽化后仍留在袋囊內(nèi),雄成蟲羽化后次日清晨或傍晚交尾。雌成蟲產(chǎn)卵于蛹殼內(nèi),卵經(jīng)15~20d孵化,初孵幼蟲吃去卵殼,從袋囊排泄口蜂擁而出,吐絲下垂,隨風吹到枝葉下,咬取枝葉表皮吐絲纏身做袋囊;袋囊表面附有細碎葉片和枝皮,初齡幼蟲僅食葉片表皮,隨著蟲齡增加,食葉量加大,大發(fā)生時,幾天能將全株葉片食盡,殘存禿枝光干,嚴重影響樹木生長,使枝條枯萎或整株枯死。10月中、下旬,將袋囊用絲牢牢固定在枝上,袋口用絲封閉越冬
防治方法:①如危害面積較小,可人工摘除袋囊深埋。②幼蟲危害期(7月上旬)噴2.5%溴氰菊酯乳油5000~10000倍液防治。
刺吸式害蟲,1a發(fā)生1代。以卵在土中或枯枝葉上越夏和越冬;翌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孵化群集上樹刺吸危害。雄若蟲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羽化,此時會看到樹干或枝條上有白色袋囊,羽化后即與雌成蟲交配,經(jīng)交配后的雌成蟲潛入土中(一般在距地表3~6cm深處)或在卷曲的枯葉內(nèi)產(chǎn)卵。卵有白色蠟絲包裹成卵囊,每囊有卵100多粒。一般衡水地區(qū)到5月底雌成蟲全部下樹完畢。草履蚧若蟲、成蟲的蟲口密度高時,爬滿枝干,排泄物順枝條下流,有時也會群體遷移,爬滿附近墻面和地面,令人厭惡。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樹下枯枝落葉、垃圾瓦礫及樹盤周圍有卵塊的土層。②若蟲出土前,組織人工在樹干的基部(離地70cm左右)將樹干的翹皮刮除,樹皮縫隙抹泥涂平(防止若蟲從縫隙爬上樹),纏上寬膠帶(20~30cm),在膠帶上涂上粘蟲膠,以防止若蟲上樹危害,然后在樹盤下噴藥殺死若蟲。③如若蟲已上樹危害,可噴樂斯本或高效氯氰菊酯防治。④保護天敵紅環(huán)瓢蟲,抑制草履蚧。
衡水地區(qū)每年5、6月份如天氣干燥,會出現(xiàn)紅蜘蛛危害紫葉李,可噴三氯殺螨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