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毛澤東晚年錯誤的深層原因哲學(xué)新探

      2011-04-12 22:40:01楊曉偉
      關(guān)鍵詞:符號革命

      楊曉偉

      (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上海200025)

      毛澤東晚年錯誤的原因很復(fù)雜。從毛澤東早年“尚動”與“奮斗”的思想、中國人“人格神”崇拜的“神靈”觀與“通變”的思維方式、人是一種符號的動物三個不同的哲學(xué)新視角可以加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一、毛澤東早年片面強調(diào)動和斗、相對忽視事物同一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的“尚動”“奮斗”思想是其晚年錯誤的潛在誘因

      毛澤東早年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泡爾生所著《倫理學(xué)原理》的時候做了一萬多字的批注,其中有很多話語反映出他強調(diào)“動”和“斗”的個人風(fēng)格。他把事物“動”“變化”之現(xiàn)象與改造社會結(jié)合起來,為他的早年革命觀構(gòu)建理論依據(jù),他認為“世上各種現(xiàn)象只有變化,并無生滅成毀也,生死也皆變化也?!瓏矣袦缤?乃國家現(xiàn)象之變化,土地未滅亡,人民未滅亡也。國家有變化,乃國家日新之機,社會進化所必要也?!ǜ淖冎氯绾芜M行,乃是問題。吾意必須再造之,使其如物質(zhì)之由毀而成,如孩兒之從母腹胎生也。國家如此,民族亦然,人類亦然”[1]182-183。因此,他認為“動”是宇宙、人生、社會之法則。他認為大困難和大障礙也是奮斗的極大動力,他形象地指出:“河出潼關(guān),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fēng)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fēng)力益增其怒號。”[1]165人類之文明進步正是在外界的斗爭中前進的,即“人類之勢力增加,外界之抵抗亦增加,有大勢力者,又有大抵抗在前也”[1]166。他喜歡讀中國歷史上那些“事態(tài)百變,人才輩出”的亂世的史書而不喜歡讀“承平之代”的史書,“非好亂也”,原因在于“安逸寧靜之境,不能長處,非人生之所堪,而變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1]170。圣人賢者正是在與惡的斗爭中成長起來而為人所認同完善自身的,所謂“圣人者,抵抗極大之惡而成者也”[1]167。原著中這些對外界的“抵抗”,以及強調(diào)“善惡相競”與人類進步關(guān)系的地方,是青年毛澤東發(fā)揮的重點。這些話語反映出了他思想中鮮明的“尚動”“奮斗”個性特征。

      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近代思想中都能看到毛澤東“尚動”思想的理論來源。夏威夷大學(xué)研究員田辰山認為,毛澤東的宇宙觀受中國通變思維的影響很深。第一是“通”?!霸谒劾?‘萬象之眾,息息相通’。也就是說,自然世界為天地人融通的一體,或者說一種不斷的連續(xù)貫通自然和人類,因此宇宙是個動態(tài)的過程”[2]134。第二是“變”。毛澤東認為,“天下萬事,萬變不窮”[1]582,“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以運之而已矣”[1]607。他明確把運動變化看作一切事物的屬性,具有普遍和絕對的意義。他認為,人類和萬物一樣,也處在生生不息的變易之中,所謂“人之生蓋日日變易者”。人類過的是一種“動的生活”,“天地蓋唯有動而已”[1]69??梢钥闯?“通”和“變”互為前提,互為結(jié)果。近代由嚴復(fù)翻譯過來的《天演論》顛覆了中國傳統(tǒng)的“向后看”的循環(huán)史觀,西方的進化論思潮所鼓吹的“向前看”的進步史觀也深深地影響了毛澤東的革命觀,強化了毛澤東“尚動”的思想。他把革命看作革故鼎新、社會進化的代名詞,從而以“造反有理”即“動”和“斗”為核心構(gòu)建了革命的主流話語體系。階級斗爭、群眾運動這些“動”和“斗”的特征很明顯的社會運動都成為革命的具體承載形式。

      毛澤東的“尚動”思想不僅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有明顯的詮釋,在他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也有大的發(fā)展。在1953年的武漢會議上,針對葉飛在匯報中著重批評的“穩(wěn)當派”的中庸之道,不敢躍進和求穩(wěn)的思想,毛澤東說:“對穩(wěn)當派有個辦法,到一定的時候就提出新的口號,不斷提出新口號,使他無法穩(wěn)?!盵3]從這里可以看出毛澤東早年“尚動”的思想痕跡。特里爾把毛澤東“尚動”的思想特征描述為“不斷用變化之棒攪動鍋中之水”?!拔幕蟾锩睆娬{(diào)“繼續(xù)革命”,就是毛澤東想用“天下大亂”的方法達到“天下大治”的嘗試,其哲學(xué)基礎(chǔ)之一就是其“尚動”的思想。

      “尚動”是奮斗的理論前提,奮斗是“尚動”的具體表現(xiàn)。毛澤東“尚動”的思想主張在過程中暴露事物的矛盾,然后以積極奮斗的、入世的人生態(tài)度勇敢面對,也就是他的斗爭哲學(xué)。其著名的言論為“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里有他早年讀書的思想痕跡。毛澤東1941年9月13日在《關(guān)于農(nóng)村調(diào)查》一文中說:“記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階級斗爭》,陳望道翻譯的《共產(chǎn)黨宣言》,和一個英國人作的《社會主義史》,我才知識人類自有史以來就有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初步地得到認識問題的方法論。可是這些書上,并沒有中國的湖南、湖北,也沒有中國的蔣介石和陳獨秀。我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斗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斗爭?!盵4]除了上述書籍的影響,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列寧主義的書籍大量被翻譯引介入中國。1926年,毛澤東在《紀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義》一文中寫出了《共產(chǎn)黨宣言》讀后的評價:人類歷史就是階級斗爭史[5]245-246。1965年4月21日,他在中南局黨的領(lǐng)導(dǎo)干部會議上曾經(jīng)說過:“我是先學(xué)列寧的東西,后看馬、恩的書。列寧的比較好懂?!盵5]700列寧關(guān)于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而統(tǒng)一性是相對的思想對毛澤東影響很大。毛澤東1936年讀西洛可夫、愛森堡等著,李達、雷仲堅譯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中譯本第3版)一書的批注中這樣說:“一切過程矛盾的運動,同一是相對的,斗爭是絕對的,這是任何過程如此。但因矛盾性質(zhì)每個過程不同,內(nèi)部構(gòu)造不同,這種絕對性、統(tǒng)一性的表現(xiàn)方法因而各異,這是要明白的?!盵6]在《矛盾論》中他進一步發(fā)揮了這一思想:“對立的統(tǒng)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而對立的互相排除的斗爭則是絕對的。”[7]333在革命與戰(zhàn)爭的時代主題里,強調(diào)矛盾斗爭性當然是正確的,但是,毛澤東矛盾斗爭性的絕對性是他在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堅持“繼續(xù)革命”的哲學(xué)基礎(chǔ),這就相對忽視了矛盾在一定階段的量的積累過程。毛澤東甚至還人為地制造一些矛盾來磨礪意志,以此來作為斗爭的對象來維持和發(fā)展他心目中的“善”。這從其早年讀泡爾生的《倫理學(xué)原理》一書的批注中也可看出其思想淵源。毛澤東認為事物“動”的源泉在于“抵抗”、在于“斗爭”、在于障礙的克服,并且只有“大困難”“大惡”才能帶來“大抵抗”和“大動力”。為此,毛澤東高度認同泡爾生關(guān)于“無抵抗則無動力,無障礙則無幸?!钡乃枷?認為這是“至真之理,至澈之言”[1]182,從而強調(diào),只有在奮斗中才能獲得幸福。柳宗元的《敵戒》一文與毛澤東的“奮斗”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柳指出:“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秦有六國,兢兢以強;六國既除,讠也讠也乃亡?!边@是指出了對立面的積極作用??梢哉f,“久無敵者國恒亡”,敵人的存在是一劑良藥,可以治很多弊病。所以毛澤東才說我們要感謝蔣介石,要感謝日本侵略者之類的話,沒有他們的反面教員作用,很多人就教育不過來;所以毛澤東才會說“越窮越革命”,把“一窮二白”這個本來是對于經(jīng)濟建設(shè)非常不利的條件轉(zhuǎn)變?yōu)榉e極的條件;所以也才會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接受艱苦環(huán)境磨礪運動的發(fā)起。個中滋味非常耐人琢磨。

      力求“變化民質(zhì)”,進行國民性的改造,造就“身心并完”的一代新民,是毛澤東革命觀中所孜孜以求的目標。早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錦熙的信中,他就認為:“天下亦大矣,社會之組織極復(fù)雜,而又有數(shù)千年之歷史,民智污塞,開通為難。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盵1]83這種早年的思想潛伏在他的頭腦中,在其以后的革命和建設(shè)生涯中不斷被激活。祛除內(nèi)心私念的革命精神,作為一種“奮斗”精神,他認為對于青年人來說是必需的成長歷練。因為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大風(fēng)大浪,那他心目中的社會主義新人就不會健康茁壯地成長起來。毛澤東要他們在革命的大風(fēng)大浪中經(jīng)風(fēng)雨、見世面,在艱苦奮斗的的環(huán)境中磨煉自己。可以說,“文革”一定程度上也是毛澤東心目中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人的工程,也是他心目中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工程。但是,由于他片面強調(diào)了動和斗的一面,忽視了事物同一的和相對穩(wěn)定的一面,這個所謂的偉大工程在“破舊”中并沒有立起“新”來,只是造成了社會的動亂和黨、人民事業(yè)的重大損失。

      二、中國人“人格神”崇拜的“神靈”觀與“通變”的思維方式是人民群眾對毛澤東的神化和毛澤東篤信人民群眾可以成圣實現(xiàn)對接的深層傳統(tǒng)文化因素

      西方人的神靈觀與中國人的神靈觀不同。耶穌的神格是上帝賦予的??鬃与m身世平平,他對中國社會也有近乎神的功能。但他的神格卻是由于他的偉大的人格和學(xué)識??梢哉f,耶穌是“神而人”(God-man),孔子是“人而神”(man-God)[8]68。與上帝是萬物的第一推動力的西方創(chuàng)世說不同,中國人的宇宙觀認為沒有一個超越俗世的、先驗的上帝,這就導(dǎo)致了兩種不同的神靈觀。中國人的神靈觀不是西方的人和神的二元對立,而是一種“通變”的關(guān)系,是一種“人格神”。人通過后天的努力可以成為神,神就是一種延展性,人認識了真理,開闊了視野,也就延展到了神的境界。

      這是一種“相反相成偶對體”的思維方式。“這種互系性偶對反映出對宇宙的通變意義的哲學(xué)理解。它要求將任何事物看成是具有兩個方面,正所謂‘一物兩體’,或者說‘有一物必有與之相反者以對之’。偶對雙方隨不同情況而不同,可以是兩方面、兩因素、兩基本成分、兩基本屬性、兩極或?qū)φ招蜗?。它們可以是屬于任何范疇的。比?只要它們構(gòu)成偶對、包含相反相成的互相作用,它可以是行為、模式、方式、性質(zhì)、位置、價值等等”[2]31?!斑@特質(zhì)十分突出而且強盛,它不僅僅局限在特定的哲學(xué)對話結(jié)構(gòu)里,而且滲透在哲學(xué)家和普通人平日的思維和生活中。它顯示出的是一種強有力的思維模式,將社會、政治和‘宇宙’的過程都作為偶對體和相反相成互動的觀念加以闡明”[2]33。這種思維方式對毛澤東發(fā)動“文化大革命”在兩方面起到了關(guān)鍵性的作用。

      (一)“毛主席萬歲”:中國人的“人格神”崇拜

      “神而人,人的偉大來自神。人只是神表演的工具,終極的目的還是為了神。人而神,人的偉大出自人本身,它終極的目的是為了人”[8]69。中國文化的這種人間性,決定了中國的人格神之所以被崇敬是因為他們對人們的杰出貢獻。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有充分的理由被人民認為是“立大言、立大德、立大功”的人,再加上中國共產(chǎn)黨長期以來的宣傳機器的形象塑造與放大,從“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重壓下解放出來的中國廣大的人民群眾有充足的理由對他產(chǎn)生崇拜心理,以擺脫一種精神上的無助感,找到一種心理安慰和精神的依托,從這樣意義上看,人民群眾在開國典禮上喊出“毛主席萬歲”無可厚非。但隨著新民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造等一系列的勝利,中國文化中的神靈觀推演的邏輯以一種無意識的形式主導(dǎo)了人民的思維,就把他從一個偉人逐漸過渡升級為下凡的“星星”或者“神靈”。所以毛澤東曾說過:要想破除幾千年來人們對皇帝的崇拜是困難的。因為中國古代的皇帝都是號稱天子,有君權(quán)神授的意味。新中國成立后乃至“文化大革命”中越演越烈的群眾運動以及林彪的造神運動則利用了這個中國文化的特殊性,通過一系列的“早請示,晚匯報”、跳“忠字舞”等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機制建構(gòu),使毛澤東最終走向了神壇。

      中國人突出“王道”的傳統(tǒng)政治哲學(xué)對個人崇拜的推進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這種神靈崇拜、英雄崇拜情結(jié),領(lǐng)袖情結(jié),在國家、民族處于危亡的時刻更為強烈。雖然偏重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使得個人英雄主義系統(tǒng)地遭到抑制,但在危急時刻,人們希望有一個人勇敢地站出來引領(lǐng)大家,能夠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拯萬民于水火的人往往更能激起人們的崇圣熱情。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擔負著民族拯救重任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陷入危機時,作為多次挽救了中國革命的毛澤東也就具備了成“神”的社會歷史條件。

      (二)“人民萬歲”:普通人也可以成圣

      “相反相成偶對體”的思維方式在毛澤東的思維里表現(xiàn)得非常典型。他反對那種機械的、靜止的唯物主義,他認為:矛盾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所以,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自信地總結(jié)道:“……新來的俘虜兵,他們感覺國民黨軍隊和我們軍隊是兩個世界。他們雖然感覺紅軍的物質(zhì)生活不如白軍,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就是民主主義的影響。紅軍像一個火爐,俘虜兵過來馬上就熔化了。中國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義,軍隊也需要民主主義。軍隊內(nèi)部的民主主義制度,將是破壞封建雇傭軍隊的一個重要的武器?!盵7]65這里就集中體現(xiàn)了毛澤東的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思想。白軍與紅軍本來是一對生死矛盾,但是,毛澤東認為他們大多數(shù)也是屬于受壓迫的階級,他們當白軍很多屬于為了生計或迫于無奈,因此,通過紅軍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可以爭取他們棄暗投明的。事實證明,毛澤東的這個思想在一定條件下是有道理的。用這種通變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卑賤者與高貴者的關(guān)系、普通人和神的關(guān)系,則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認知模式和價值秩序。他認為,“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人民群眾經(jīng)過學(xué)習(xí)與自我改造,是可以認識真理的。這個思想可以追溯到他青年時期《致黎錦熙信》中所講,“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為宇宙之一體,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雖有偏全之不同,而總有幾分之存在”[1]85,這就打破了普通人與“神”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普通百姓雖然對于宇宙真理掌握得不多,但也有幾分之存在,并非完全不懂。在這個基礎(chǔ)上,經(jīng)過那些掌握宇宙真理多的圣賢的言行來示范改造,再加上個人后天的學(xué)習(xí)與努力,“開其智而蓄其德,與之共躋于圣域”,就可以掌握宇宙真理,達到“神”的高度,造就“彼時天下皆為圣賢,而無凡愚,可盡毀一切世法,呼太和之氣而吸清海之波”[1]89的理想境界。所以,他認為要打破對偶像的迷信,“服從神何不服從己,己即神也”[1]230。

      他有理由相信人民群眾經(jīng)過文化教育權(quán)利的普及、政治參與意識和習(xí)慣的培養(yǎng)、利益表達意識的覺醒等這些“一定條件”的創(chuàng)設(shè),“六億神州盡舜堯”的美好前景就可以實現(xiàn)。由此,他發(fā)自內(nèi)心地喊出了“人民萬歲”,但這是超越了很多歷史條件的限制的,沒有具體條件限制的真理必然走向它的對立面。

      “毛主席萬歲”——毛澤東在長期革命和建設(shè)中累積的信任資本,領(lǐng)袖+底層民眾的運行機制,使得領(lǐng)袖繞開了政黨政治及其中間階層,繞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傳統(tǒng)的動員機制和動員模式,“毛主席萬歲”與“人民萬歲”這一對“相反相成偶對體”就這樣完成了對接與整合,這也就奠定了毛澤東發(fā)動“文革”、得以繞開中國共產(chǎn)黨科層等級結(jié)構(gòu)的思想基礎(chǔ),構(gòu)建了最高領(lǐng)袖“一竿子到底”的直接與下層民眾對話的動員機制與發(fā)生機制。然而,問題在于,當時歷史提供給毛澤東的歷史條件尚遠遠未達實現(xiàn)這些美好藍圖的最低限度,不但在于器物因素、制度因素,而且還有人的觀念層面:文化普及率和提高率都很低下,理性政治參與的技巧與習(xí)慣還沒有養(yǎng)成,人的現(xiàn)代化程度還遠遠不足,相當大的多數(shù)人并不明白政治參與的動機。所以毛澤東晚年發(fā)動的“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左”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只能是又一次道德烏托邦主義實驗的悲劇。

      三、人是一種符號的動物,革命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重要的符號,但忽視物質(zhì)因素限制的過度革命則又走向了反面

      長期的革命狀態(tài)造就了中國近現(xiàn)代獨特的革命文化氛圍,一切領(lǐng)域的革命化改造包括人的革命化改造,構(gòu)建了一個復(fù)雜的革命符號系統(tǒng)。人的革命參與,又不斷地用革命的材料與這個符號系統(tǒng)交流革命的信息,加強和繼續(xù)構(gòu)建著這個系統(tǒng),從而豐富著革命世界的內(nèi)容和形式,革命的意義也隨之得到擴展。這個革命的符號系統(tǒng)是充滿激情的、易變的。青年人的熱情和理想不斷給這個符號系統(tǒng)添加著燃燒的激情,他們?yōu)檫@個符號不斷地涂抹著耀眼的紅色,以至于他們自己也變成了紅色的世界的一部分,這是他們所渴望的,他們?yōu)槟軌蜻@樣而感到自豪。作為偉人的毛澤東也不例外,他高揚理想主義的大旗,他本身也成為紅色符號世界的巨大標志,西方人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他是這個革命符號的“始作俑者”,他要創(chuàng)造一個紅色的理想世界,既然革命是達到這個理想境界的道路,那么革命就要被符號化,革命就與“進步”“推翻反動的統(tǒng)治”“從根本上改造腐朽落后的舊制度”“自由”“平等”“真、善、美”等一切人間美好的字眼聯(lián)系了起來,革命作為一種榮譽和一種符號占領(lǐng)了道德制高點。以至于人們一聽到“革命”兩個字就兩眼放光,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精神頭十足。街頭的墻壁上、一切的日用品包裝上、報刊上、廣播影視里,多層次、廣角鏡式地制造著、彰顯著、傳遞著、放大著革命符號的形象和意義。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的斗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宗教、藝術(shù)、哲學(xué)、科學(xué)都被裹挾進這個革命的符號系統(tǒng)。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革命符號所裝飾和建構(gòu)的意義世界,“人的生活就一定會像柏拉圖著名比喻中那洞穴中的囚徒,人的生活就會被限定在他的生物需要和實際利益的范圍內(nèi),就會找不到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這個理想世界是由宗教、藝術(shù)、哲學(xué)、科學(xué)從各個不同的方面為他開放的”[9]57。毛澤東發(fā)動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被革命的崇高理想所指引,在這個創(chuàng)造出來的革命符號世界中展開,社會主義新人要在這個革命符號的意義招引下使革命的理想信念深入靈魂,所謂“靈魂深處鬧革命”。革命世界的景觀也與社會主義新人產(chǎn)生意義互動,從而達到深層意義耦合。因此,對于一般人來說,沒有這個自我革命符號,人就不能夠擺脫無意義感,為生命賦予一種意義感、崇高感和使命感,實現(xiàn)人的高級層次需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對于毛澤東來說,沒有這個符號化的革命景觀世界,沒有符號化的革命新人群體,人必然會墮入動物的低級需求和利己主義的泥沼,那么中國共產(chǎn)黨奪取政權(quán)的革命又有什么必要呢?

      革命本身沒有錯,然而,革命的過度參與卻導(dǎo)致了革命的危機,革命的“肥大癥”招致了革命新人的厭煩,終于他們要“告別革命”了。在革命話語沉默的時間和空間里,苦行僧的世俗生活和理想的崇高被噴薄而出的消費合法性熱情所取代,革命似乎真的該和青銅斧一起擺進歷史的博物館了。毛澤東常常想起塵封的革命往事,并且把那些往事緣由的苦痛細細咀嚼,以與當下建立意義聯(lián)系。人之所以為人,還在于他有“時間的第三維——未來之維”[9]72。

      毛澤東把他的革命理想從當下又擴展到了未來,與一種遙遠的美好的“大同”世界建立聯(lián)系,人們既工作和生活在當下的革命符號系統(tǒng)中,也生活在未來的革命符號中。也就是說,動物只是生活在現(xiàn)實中,人是生活在一種可能性的狀態(tài)中,人是活在自己的理想中,是活在自己對未來的希望中。從這個意義上看,毛澤東發(fā)動“文化大革命”也就有了一個更深刻的動機,似乎他早年在讀《倫理學(xué)原理》時作的批注“精神利己主義”也就有了較為明晰的答案——人是需要有一個憧憬美好烏托邦的未來政治想象力的。

      問題在于,承認乃至重視人是理想的動物固然沒錯,但是,我們同時也不能忘記馬克思的警告:“我們的出發(fā)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從現(xiàn)實的、有生命的個人本身出發(fā),把意識僅僅看作是他們的意識。這種考察方法不是沒有前提的。它從現(xiàn)實的前提出發(fā),它一刻也不離開這種前提。它的前提是人,但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tài)中的人,而是處在現(xiàn)實的、可以通過經(jīng)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fā)展過程中的人?!盵10]“在缺乏高度發(fā)展的生產(chǎn)力的前提下,對社會進行社會主義的改造的任何嘗試都要承擔巨大的風(fēng)險”[11],革命浪漫主義的激情必然走向它的反面,無政府主義和個人崇拜必然盛行。顯然,毛澤東的錯誤在于片面夸大了革命這個理想性的符號,忽視了物質(zhì)因素同樣也是人的本質(zhì)屬性,犯了夸大意志作用的錯誤。用革命烏托邦的美好理想激發(fā)人的奮斗精神如果不與物質(zhì)利益結(jié)合起來,對于一部分人可以,短時段可以,但是,對于長時間、世俗化、常態(tài)化,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還是應(yīng)該把革命精神與物質(zhì)利益結(jié)合起來,保持一定的歷史張力,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認同與恒久的生命力。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

      [2]田辰山.中國辯證法:從《易經(jīng)》到馬克思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8.

      [3]逄先知,金沖及.毛澤東傳(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809.

      [4]毛澤東農(nóng)村調(diào)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1-22.

      [5]陳晉.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上)[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

      [6]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哲學(xué)批注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92-93.

      [7]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

      [9]恩斯特·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11]莫里斯·邁斯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托邦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5:62.

      猜你喜歡
      符號革命
      將革命進行到底(節(jié)選)
      學(xué)符號,比多少
      幼兒園(2021年6期)2021-07-28 07:42:14
      “+”“-”符號的由來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變符號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音樂生活(2016年7期)2016-05-30 17:26:58
      粉紅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倍圖的全符號點控制數(shù)
      圖的有效符號邊控制數(shù)
      秦皇岛市| 宜昌市| 咸阳市| 子长县| 咸丰县| 和平区| 白玉县| 泰安市| 龙陵县| 同江市| 布尔津县| 涞水县| 自治县| 龙井市| 广汉市| 东光县| 四川省| 汨罗市| 江安县| 高雄市| 靖宇县| 罗源县| 宁陵县| 龙川县| 新丰县| 九寨沟县| 皋兰县| 安福县| 闽清县| 穆棱市| 吉木萨尔县| 井陉县| 宁武县| 屯留县| 扶余县| 大关县| 龙游县| 北辰区| 城固县| 普宁市| 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