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喜慶,張玉蘭,張偉,指導 陸小左
?
交叉透刺針法治療中風手指拘攣36例
吳喜慶1,張玉蘭2,張偉3,指導 陸小左4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部,天津 300193;2.山東省濟南市中醫(yī)醫(yī)院,濟南 250012;3.天津市武警醫(yī)院,天津 300162;4.天津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藥工程學院,天津 300193)
透針;中風后遺癥;手指拘攣;交叉透刺
中風偏癱患者中,有許多患者出現患肢手指拘攣癥狀,表現為手指屈曲、拘攣、強握,不能伸展,肌張力增高,被動活動困難,也稱痙攣性癱瘓。其機理為上運動神經元,即大腦的神經細胞和它發(fā)出的纖維受到損害。由于高級中樞失去對低級中樞的控制,肌肉無法隨意動作,感覺減退或消失,但肌肉張力增大,摸上去發(fā)硬,對刺激極為敏感,很容易發(fā)生不自主收縮。筆者僅對中風手指拘攣癥狀的治療進行探討。
36例均為我校附屬醫(yī)院保康醫(yī)院中醫(yī)門診患者,其中男11例,女25例;年齡最小49歲,最大80歲,平均61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6年。
①參照1993年王凈凈主編《中醫(y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中風診斷標準;②查體可見患者手指屈曲、強握,無隨意運動。
取合谷穴向后溪穴透刺,選取0.30 mm×75 mm毫針?;颊哒蚱教?半握拳,合谷穴常規(guī)消毒。醫(yī)生左手掌托住患者手掌小魚際處,中指伸入患者拳中,以防透針時針尖破皮而出;右手持針,快速刺入合谷穴并向后溪穴方向透刺。如果患者針感不明顯,可采取后溪透合谷再刺一針,將兩側毫針相對而刺,以增強針感。待手指舒張開后,再從合谷進針,沿食指橈側(手陽明大腸經),向商陽穴透刺,與合谷透后溪方向呈交叉型。上下提插,左右捻轉,患者出現酸麻脹痛或觸電樣感覺,多數患者以脹感最為強烈。得氣后留針40 min,每星期治療3次,10次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參照改良Ashworth痙攣評定量表[2]擬定。
0級 5指無屈曲,無拘攣,主動伸展自如,被動活動無抵抗。
1級 5指稍屈曲,無拘攣,可主動伸展,被動活動有輕微的抵抗。
1+級 5指稍屈曲,稍有輕微拘攣,主動伸展不全,被動活動有輕微的抵抗。
2級 5指輕度屈曲、拘攣,不能主動伸展或主動伸展不全,被動伸展有輕度抵抗。
3級 5指中度屈曲、拘攣,半握拳,不能主動伸展, 有明顯抵抗力,被動伸展比較困難。
4級 5指高度屈曲、拘攣、強握,阻力很大,不能主動伸展,被動伸展十分困難。
顯效 治療時即刻效果明顯,癥狀改善3級以上。
有效 治療時即刻效果不明顯,按療程治療,3個療程癥狀改善3級以上。
無效 治療3個療程后癥狀無改善。
顯效21例,占58.3%;有效11例,占30.6%;無效4例,占11.1%??傆行蕿?8.9%。
患者,女,52歲?;颊哂?008年7月24日無明顯誘因出現右側肢體不能活動,言語不利,顱腦MRI示左側半卵圓中心梗死,經醫(yī)院脫水、降顱壓、控制血壓、改善心肌供血、腦代謝等,以及口服中藥,醒腦開竅針刺等治療,病情好轉出院。為后期康復,來門診針灸治療。就診時面色淡白,語言不利,右側肢體癱瘓,右上肢肌張力高,手指屈曲、強握,不能伸展,被動活動困難,按拘攣評定屬4級。飲食正常,二便正常,舌紅苔黃,脈弦細。診斷為中風(肝腎陰虛型)。予口服中藥、針刺治療。針刺除常規(guī)針刺方法外,對于患側上肢,采用合谷透后溪、合谷透商陽交叉透刺,10次為1個療程,每星期3次。治療1個療程后,手指出現部分隨意運動。治療3個療程,癥狀明顯改善,手指活動較為自如。
透刺是用毫針從某一個穴位進針,穿透兩個或多個穴位,主要功能是通經活絡,調補氣血,舒利關節(jié),以達到治療疾病的作用。一般治療頑固性疾病或是病邪入里較重,影響兩到多個經脈所表現的疾病癥候。但透刺不是穿透對側穴位,而是使針尖到達對側穴位得氣。如果穿透對側皮膚,邪氣也許可出,但正氣也會外泄;另外還會損傷氣血,引邪內入,正所謂“過之則內傷”。《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針刺治療以扶正祛邪為目的,同時需要注意祛邪而不傷正。
取手三陽經的腧穴進行治療,從陽引陰,改善陰陽失衡的狀態(tài)[3]。合谷穴為手陽明之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腧穴,主治指攣、手指屈伸不利;后溪穴為手太陽經輸穴,是經氣漸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為輸”?!短绞セ莘健?后溪主“肘臂腕重難屈伸,五指盡痛,不可掣”。且后溪又為八脈交會穴,通于督脈,能夠疏通督脈經氣、行氣通絡、調和氣血。同時督脈貫脊入腦,而腦為元神之府,故透刺間接起到醒腦開竅的功能。大腦功能的改善與手功能的恢復相輔相成,相互為用,從而加速了康復的進程[4]。針刺合谷透后溪,并施用提插捻轉手法,可以激發(fā)陽氣,調節(jié)陰陽平衡,疏經通絡,滑利關節(jié),有利于手指拘攣的緩解。
從局部解剖學上來看,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一骨間背側肌中,后溪穴位于小指展肌起點外緣,它們附近有指背動靜脈、手背靜脈網及掌背神經(尺、橈神經分支)等分布。手指拘攣主要以肌張力亢進為主,合谷透后溪,針刺穿透掌淺弓與掌深弓之間,對局部感覺、運動神經有直接刺激作用,且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有氧代謝,從而促使協(xié)調肌張力平衡,拮抗亢進肌群(包括肌肉、肌腱、相關韌帶等),而發(fā)展遲緩肌群,其亦有利于局部痙攣的緩解[5]。
臨床觀察表明,針刺合谷透后溪,配合從合谷沿手陽明大腸經透刺商陽穴,交叉透刺治療中風后手指屈曲、拘攣、強握,具有顯著療效。
[1] 王凈凈,龍俊杰.中醫(y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37-40
[2] 竇祖林.痙攣評估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41- 42.
[3] LIU Wei-hong, DU Yuan-hao.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Needling Three Hand Yang Meridian Acupoints to Treat Postapoplectic Finger Contractur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7, 5(5):301-303.
[4] 王春南,魏曉紅,金妍.后溪透合谷治療痙攣型腦癱手功能障礙60例[J].中國針灸,2007,27(7):552.
[5] 王可博,龐國軍,方智松.針刺合谷透后溪治療中風偏癱后手指拘攣127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8,27(1):35.
2011-02-20
吳喜慶(1981 - ),男,2009級博士生
1005-0957(2011)07-0485-02
R246.6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