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津莉,王玉玲
(天津市南開醫(yī)院,天津300100)
近年來,在超聲造影劑和造影成像技術等方面獲得的重大進展使臟器占位病變的診療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因患者對該技術缺乏全面了解,檢查前或檢查中容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反應。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使人無論在心理、生理方面都達到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009年12月~2011年3月,我們對行超聲造影檢查的患者采用舒適護理模式,與常規(guī)護理比較取得滿意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在我院行超聲造影檢查的患者282例,其中男153例、女129例,年齡(43.3±12.48)歲。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將檢查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41例,兩組性別、年齡、文化層次和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
檢查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具有超聲造影功能及分析軟件的德國西門子SEQUIA51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藥品均為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聲諾維)造影劑。使用前用注射生理鹽水5 ml溶解造影劑,用力振蕩使其充分產生氣泡,根據(jù)檢查部位不同每次最大用量2.4 ml,經(jīng)肘靜脈快速注入,然后轉動三通接頭開關,經(jīng)側孔迅速推注注射用生理鹽水10 ml。
檢查前的舒適護理:①環(huán)境準備:應盡量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如室溫控制在22~24℃,濕度以50% ~60%為宜,在檢查室周圍不允許有人大聲喧嘩,醫(yī)護人員各項操作做到“四輕”,從多方面減少不良刺激,保持檢查環(huán)境的安靜,增加患者的安全感。②患者準備:造影前對患者進行宣教,介紹該檢查的必要性及安全性,說明檢查的大體過程及配合方式,使患者充分了解以減輕焦慮情緒,從而取得良好的配合。對無法進行配合的患者,必要時給予鎮(zhèn)靜劑。評估檢查者的一般狀況,如有無過敏史、心肺疾病史及現(xiàn)病史,有無應用藥物的禁忌證等。③心理護理:主動、熱情地與患者及其家屬交談,了解他們的顧慮,有針對性的實施心理疏導。交談時醫(yī)務人員應注意自己的儀表儀態(tài)和言行舉止,語言要誠懇易懂,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
檢查中的舒適護理:①體位:根據(jù)病灶的部位選擇合適的體位,以能夠最大限度地顯示病灶為原則,護士應在檢查床旁協(xié)助其翻身,保護患者,防止墜床。②心理護理:檢查過程中,護士守護在患者身邊,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輕輕握住患者的手),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給予其安全感。不斷鼓勵患者,告知患者注藥后不要緊張,應平穩(wěn)呼吸以配合檢查者觀察病灶部位,病情輕者通過交流轉移其注意力,必要時讓家屬陪伴,以給予心理依托。③生命體征和病情的觀察:注入造影劑后,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對造影劑的反應。應詢問患者有無不適癥狀,比如注射部位有無疼痛、灼熱,有無頭痛、頭暈、腹痛、背痛、胸痛、味覺異常、視覺模糊等,有無出汗、面色潮紅、瘙癢、皮疹、紅斑、全身虛弱等。如有異常及時匯報,對癥處理。尤其對老年患者伴心肺功能不全者,更應加強監(jiān)護,觀察藥物的反應及生命體征變化。若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意外,如造影劑溢出血管外,造成皮下氣腫,應立即拔出針頭,用手將氣泡擠出。
檢查后的舒適護理:造影結束后,拔掉留置針,協(xié)助患者按壓穿刺部位,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囑患者平臥30min,無不適后方可離開。
評價方法:心理指標的測量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分別在患者到超聲室進行登記和檢查后進行。安排培訓過的專人發(fā)放問卷,患者以自愿的原則自行或由指導者提問填寫。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結果:實驗組登記后、造影后焦慮評分分別為48.13±5.64、41.52 ± 6.20,對照組分別為 46.58 ± 7.64、46.62 ±6.69,實驗組造影后低于登記后及對照組造影后(P<0.05)。
討論:造影檢查時患者的心理反應是影響耐受力的主要因素,許多患者由于不了解而表現(xiàn)出擔憂、信心不足甚至害怕等反應,護士應及時發(fā)現(xiàn),并給予有效的關懷和幫助。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后,焦慮值明顯降低??梢姡瑢⑹孢m護理應用于超聲造影檢查中,提高了患者舒適度,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和被尊重感,改善了護患關系,調動了患者在檢查中配合的主動性。同時豐富了整體護理的內涵,真正做到了人性化服務,提高了檢查成功率,增加了患者對超聲造影檢查的接受度和滿意度,另外也明確了未來護理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