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松林 馬海州 (山東省成武縣畜牧局 274200)
?
識雞糞辯雞病
丁松林 馬海州 (山東省成武縣畜牧局 274200)
雞的糞便由盲腸糞便和小腸糞便組成,盲腸糞便主要在清晨排出,雞的主要糞便為小腸糞便,正常的小腸糞便為灰色或灰褐色,多數(shù)為圓柱形或條形,比較干燥,且表面有一層較薄的白色尿酸鹽,在養(yǎng)雞生產(chǎn)中,通過觀察糞便的狀態(tài),可以初步了解雞群的健康狀況。如發(fā)現(xiàn)糞便稀薄如水,肛門周圍的羽毛被糞便污染,或糞便為非正常狀態(tài),則可能是疾病造成的。異常的雞糞有以下幾種:
(1)雛雞急性盲腸肝炎初期可拉帶血糞便,卡氏白細胞原蟲病后期可拉帶鮮血的糞便;絳蟲病、蛔蟲病和腸炎恢復期的雞也可引起血便,糞便呈肉紅色,如同爛肉。(2)壞死性腸炎、新城疫、霉玉米中毒等也可引起雞糞便帶血。另外,壞死性腸炎,雞群排黑色帶血樣粘液糞便。(3)球蟲病、盲腸肝炎、腸毒綜合癥等可見拉帶血糞便;一般情況下,糞便呈暗紅色、黑色或茶黑色,常見于上消化道出血,糞便呈紅色或鮮紅色,多見于消化道出血。
臨床上雛雞白痢時,病雞常排出濃稠、石灰狀的糞便,此種糞便一排出即凝固成石灰石狀,堵賽肛門,小雞常因全身性敗血癥而死亡。發(fā)生禽霍亂時,多見于成年雞,病雞常劇烈腹瀉、排灰白色糞便。此外,弧菌性肝炎可拉牛奶樣稀糞;傳染性法氏囊、腎傳支、綠膿桿菌病、泄殖腔炎、痛風、中毒等均可見排白色石灰樣稀糞。
屬血便的一種,常因消化道前部如十二指腸、小腸等出血引起,糞便外觀多為黑色或茶黑色,呈潛血狀。如果糞便呈鐵銹色水樣并混有尿酸鹽,多見于新城疫早期中毒等引起消化道嚴重出血。此外,腐爛魚粉中毒引起的肌胃糜爛也會引起黑便。
由于膽汁和腸道脫落的組織細胞相混而成,多見于禽霍亂、新城疫、禽流感、大腸桿菌病、白冠病等都能引起雞群排綠便。此外,如雞采食過量的草粉飼料,也會使雞排出的糞便呈現(xiàn)綠色,但此種糞便較干硬。
(1)組織滴蟲病可引起雞排出姜黃色的稀糞;杏黃色的糞便由鏈球菌引起;(2)黃白稀糞可由傳染性法氏囊炎或雞彎曲桿菌病引起。(3)黃色硫磺糞便:糞便表面有層黃色或淡黃色的尿覆蓋。那是由于肝小葉受損從而影響膽汁排泄,導致膽紅素進入血液,經(jīng)尿排出而形成的。多見于盲腸炎、肝炎;包涵體肝炎可引起雞排出淡黃色水樣稀糞。
(1)當雞發(fā)生急性傳染性法氏囊炎、嚴重的雞白痢或大腸桿菌時,可發(fā)生持續(xù)性下痢,排出水樣糞便,病雞精神、食欲不佳,肛門下方羽毛污穢、潮濕、粘結。(2)食鹽中毒或腎傳之,飼料中含鹽量過高,引起雞只大量飲水,而排出大量水便;腸道菌群失調也能引起水便。(3)正常情況下,夏季熱應激也可引起雞只采食量減少,飲水量增多,多余的水分從尿中排出,使糞便因含水量較多而變的稀薄,應注意與疾病引起的水樣糞便相區(qū)別。
糞便如粘液狀,其中夾雜有小水泡,這是由于厭氧菌感染或腸道寄生蟲、舍內過于潮濕,受寒感冒或核黃素缺乏,造成腸內容物發(fā)酵而引起的。
(2010–12–15)
S858.31
B
1007-1733(2011)02-0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