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
臘梅本名黃梅,原本并無芬芳香味。相傳西周鄢國的國君,很喜歡黃梅的艷麗和不畏嚴(yán)寒,卻又嫌其不香。
一天,國君下令,要花匠限期讓黃梅吐香,否則要將花匠全部處死。正當(dāng)限期已近,花匠們個個束手無策之時,一個姓姚的叫花子帶了幾支臭梅闖進(jìn)花園,對花匠們說:“將臭梅和黃梅嫁接后即可吐香。”
花匠們覺得可以一試,便把臭梅接到黃梅樹上,裹上濕土,外面用繩子扎好。過了幾天,黃梅花苞綻開,果然散發(fā)出陣陣香味。國君聽說黃梅花開,十分高興,便來到花園賞花。當(dāng)他得知事情的由來后,立即下令把全國姓姚的花匠都召到花園里當(dāng)花工。
后來,鄢國被鄭國所滅,宮廷一片廢墟,但花園卻被保留了下來,后來成了一個村莊。由于花匠都姓姚,家家戶戶都種花草,所以這個村莊就叫姚家花園。又因香黃梅是這里的花園培育出來的,所以有了“姚家黃梅冠天下”的說法。從此,黃梅的只艷不香也就永遠(yuǎn)成了歷史。到了北宋年間,蘇東坡、黃庭堅在開封、洛陽見到這種黃梅,其色酷似蜜蠟,像是捻蠟而成,便將黃梅改名為蠟梅。
牡丹
牡丹,群花之首。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率唐軍征戰(zhàn)至安徽鳳凰山時,有半數(shù)軍士突染時疫,高燒不退。隨軍大夫束手無策。
這時,軍內(nèi)有個老兵,自告奮勇地向李世民提出,有辦法醫(yī)治眾人疾病。原來此人是花農(nóng)出身,懂得牡丹的藥用功能。他見山溝和路旁長著許多野牡丹,便提出采集牡丹根皮,洗凈后搗碎成泥,然后調(diào)水為漿給患者服用。軍士們服后果然有效,很快恢復(fù)如常,李世民率軍所向披靡。
后來李世民登基稱帝,不忘牡丹之功,御封牡丹為“花中之王”。
百合
關(guān)于百合,有這么一則故事:古代有一伙海盜搶劫了一個漁村,把村中的婦女兒童劫持到一個荒島上。有一次,這伙海盜外出時遇到風(fēng)暴襲擊,全部葬身大海。孤島上的婦女兒童吃完了島上可吃的食物,只好挖野菜果腹。
一天,一個婦女在山野里挖到一種比大蒜頭略大的植物鱗莖,拿回來煮熟后分食,覺得味香可口,于是便又出去在山坡上挖到一些。她們發(fā)現(xiàn)這種鱗莖不但可以充饑,而且還有助于一些原先體弱多病的人逐漸恢復(fù)健康。當(dāng)時被遺棄在孤島上的婦孺合起來正好一百人,她們便將這種鱗莖命名為百合。不久,一艘商船途經(jīng)孤島救回了她們,百合也隨著在各地種植。
茉莉
茉莉,其花名是由諧音而得,這里而有一個故事。
相傳古代蘇州地區(qū)有一戶姓田的人家,三兄弟靠種花采茶過日子。有一年,他們在北山種了茶樹,在南山種了一種稱為摩尼的花。這年夏初,摩尼花開了,香氣沁人?;ㄏ泔h到北山的茶林,竟連茶葉上也有了一股清新的香味。老大瞞著老二、老三,摘了香茶拿到市場上去賣,賣到了好價錢,貪心的老大把錢都裝進(jìn)了自己的腰包。老二、老三知道了這事,就和老大吵了起來,最后居然相互打了起來,直打得頭破血流還不肯罷休。
無奈中,他們來到當(dāng)?shù)匾晃粸槿苏薄⒁娮R豐富的老人那里,請他評理。老人聽了三人的訴說后說:“人不能過分求利,更不能因利忘義。為了謀利而傷了兄弟手足之情,實在不值得。要是你們兄弟一條心,門前的黃土也會變成金。我看以后把‘摩尼花改稱‘茉莉花吧,意思就是為人處事,都把個人私利放在末尾?!毙值苋擞X得老人說得有理,便聽從了他的勸告,從此團(tuán)結(jié)一心,日子越過越興旺。
后來,人們便把“摩尼花”改稱為“茉莉花”,再后來文人為了字形美,又在“茉莉”兩字上各加上一個草字頭,就成了“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