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同針灸方法治療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療效觀察

      2011-05-06 05:58:16朱俊平趙韻韻楊曉虹楊怡張偉
      上海針灸雜志 2011年5期
      關鍵詞:水針針灸療法電針

      朱俊平,趙韻韻,楊曉虹,楊怡,張偉

      (1.樂山市人民醫(yī)院針灸科,四川 614000;2.樂山市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四川 614000;3.四川省中西醫(yī)結合研究院,成都)

      不同針灸方法治療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療效觀察

      朱俊平1,趙韻韻2,楊曉虹3,楊怡1,張偉1

      (1.樂山市人民醫(yī)院針灸科,四川 614000;2.樂山市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四川 614000;3.四川省中西醫(yī)結合研究院,成都)

      【摘要】目的觀察不同針灸方法治療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00例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治療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溫針治療,對照組采用電針治療,兩組均在治療2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定。結果治療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90.0%和94.0%,對照組分別為38.0%和80.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愈時間比對照組快(P<0.01);治療組半年隨訪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穴位注射配合溫針較電針治療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具有見效快,療效好,復發(fā)率低的優(yōu)勢。

      【關鍵詞】針灸療法;水針;溫針療法;電針;顳下頜關節(jié)綜合征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TMD)是口腔面部常見病之一,它是一類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發(fā)病因素和臨床癥狀的一組疾病的總稱。目前口腔科的治療手段包括藥物和手術,療效不確切,大部分患者轉到我科就診。而傳統(tǒng)單一的針灸治療方法對TMD的治療療程長,療效較差,且易復發(fā)。因此,筆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溫針治療TMD50例,并與電針治療50例相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100例患者均為我院口腔科及針灸科門診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1]按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診斷標準

      參照《口腔頜面外科學》[2]的診斷標準。①下頜運動異常,包括開口度異常(過大或過小),開口型異常(偏斜或歪曲),開閉運動出現(xiàn)關節(jié)絞鎖等;②頜面部疼痛,主要表現(xiàn)在開口和咀嚼運動時關節(jié)區(qū)或關節(jié)周圍肌群的疼痛;③下頜關節(jié)部彈響和雜音,即開口運動中有“咔、咔”的彈響音,“咔叭、咔叭”的破碎音和摩擦音。

      1.3納入標準

      ①符合以上診斷標準;②能堅持治療者;③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排除標準

      類風濕性、感染性顳下頜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病、顳下頜腫瘤、由牙正畸等所致者。

      1.5脫落標準

      在治療前就告知患者,若在沒有治愈情況下要堅持治療2個療程以上,并經患者同意,故無脫落病例。

      2 治療方法

      2.1治療組

      2.1.1穴位注射

      顳下頜關節(jié)疼痛如牽掣太陽穴或偏頭痛,取上關、下關穴;如牽掣面頰部疼痛取下關、頰車穴。用一次性5 mL口腔注射器,抽取潑尼松龍注射液1 mL(25 mg)、維生素 B12注射液 0.5 mL(0.2 mg)、2%利多卡因注射液0.5 mL(12.5 mg)三藥混合均勻。穴位局部消毒后,快速進針,緩慢推進5~8分深,不能深刺,得氣后針尖略后退一點,回抽無血后推注藥液,每穴1 mL。每隔3 d注射1次,共注射4次即不再注射。

      2.1.2溫針治療

      取穴同穴位注射,加聽會。如肝氣不疏,情緒焦慮,緊張者加陽陵泉;心脾兩虛,失眠,納差者取足三里。穴位注射完畢后即行溫針治療。用0.38 mm×50 mm一次性毫針,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進針得氣后分別將溫針用艾灸條一段(1.5 cm)套在針柄上,點燃距穴位近端,待燃盡后去灰,留針20 min。每日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5 d休息2 d。治療10 d為1個療程。

      2.2對照組

      取穴同治療組。選取上關、下關或下關、頰車 2個穴位為1組,針刺得氣后接G6805電針儀,采用連續(xù)波,頻率為1~1.5 Hz,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留針30 min。每日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5 d休息2 d。治療10 d為1個療程。

      兩組均在治療2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定。同時對兩組患者都進行有關本病的健康教育,以便患者進行自我治療和保護關節(jié),改變不良咀嚼習慣,進軟食等。還要進行積極的心理支持治療。

      3 治療效果

      3.1療效標準[3]

      治愈自覺癥狀完全消失,顳頜關節(jié)功能運動正常,開口度正常(3.7 cm),彈響消失,咀嚼功能恢復正常,關節(jié)區(qū)無壓痛。

      顯效主客觀癥狀基本消失,開口度接近正常,僅余輕微彈響或張大口有不適感。

      有效主客觀癥狀均好轉,但未全部消失。

      無效主客觀癥狀與治療前比較無改變或加重。

      3.2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PEMS3.1處理完成。

      3.3治療結果

      3.3.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90.0%和94.0%,對照組分別為38.0%和80.0%,兩組療效經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3.3.2兩組治愈患者治療時間比較

      經方差齊性檢驗,兩組方差齊。F=1.7037,自由度n1=37,n2=18,P=0.1679,t檢驗t值=14.636,P<0.01,治療組平均療程x=8.3,對照組平均療程x=12.2,說明兩組治愈患者治療平均時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治療組治愈患者治療時間較短。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愈患者治療時間比較 (n)

      3.3.3治療組患者病程與療效關系,詳見表4

      TMD的發(fā)展一般有3個階段[2],早期為咀嚼肌功能紊亂,屬關節(jié)外疾病,是引起面痛的肌病;中期為結構紊亂階段;晚期為關節(jié)炎癥性病變和器質破壞。對治療組患者 3個階段療效經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病程越短,治愈率越高,療效越好。詳見表4。

      表4 治療組患者病程與療效關系 (n)

      3.3.4兩組患者半年后復發(fā)率比較

      兩組患者半年后復發(fā)率經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治療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詳見表4。

      表5 兩組患者半年后復發(fā)率比較 (n)

      3.4病例介紹

      患者,男,33歲,于2007年9月5日初診。左側顳頜關節(jié)部疼痛1年,時輕時重,近1月因工作緊張而疼痛加重,出現(xiàn)張口時有輕微彈響,并發(fā)右下頜關節(jié)也有輕微疼痛。曾服用消炎止痛類西藥,療效不佳。前來我院口腔科就診,經口腔科轉到我科診治。檢查X線攝片示雙側顳頜關節(jié)結構及骨質無異常。外觀無紅腫,開口度減小,閉口時有彈響,舌質淡紅,苔白,脈弦。診斷為雙側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經穴位注射1次、溫針治療3次,疼痛明顯減輕。開口度增大,彈響變輕微,經2次穴位注射、8次溫針治療后痊愈。半年后隨訪無復發(fā)。

      4 討論

      本病屬中醫(yī)學“痹證”、“頰痛”、“口噤不開”等范疇,多由于正氣不足,情志不舒,外傷,寒濕等,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脈阻滯。肝與膽互為表里,故在膽經循行于面部的上關、聽會處出現(xiàn)疼痛。下關位于上下齒與下頜關節(jié)鄰近處,屬足陽明胃經和少陽經的交會穴,故下關、頰車部也會出現(xiàn)疼痛。筋失所養(yǎng),則肌肉拘攣和張口不利,故取以上穴位可直達病所。以上幾個穴位也在西醫(yī)解剖部位的下頜骨髁突狀后緣、前方及關節(jié)上腔?,F(xiàn)代醫(yī)學認為[2],本病多是因為心理社會因素、免疫因素、關節(jié)負荷過重、關節(jié)解剖因素、及其他因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發(fā)生。在顳頜關節(jié)內持續(xù)微小創(chuàng)傷引起關節(jié)結構紊亂,大多數(shù)處于臨床下狀態(tài),一旦心理情緒改變和肌緊張、痙攣等因素作用下,由此誘發(fā)心理神經內分泌和心理神經免疫反應的參與,遂由臨床前發(fā)展為臨床疾病,出現(xiàn)功能障礙和疼痛。主要為肌功能紊亂和下頜關節(jié)功能紊亂。而頜面部疼痛是重要癥狀,也是迫切求治的主因之一。

      由于本病病變部位小等特殊性,西醫(yī)對本病的治療,大部分都采用激素或利多卡因局部組織及關節(jié)腔封閉,其療效不理想,口服和靜脈給藥作用不大,且副反應大。而穴位注射綜合了穴效與藥效的兩大效應[4],從而使整體治療效應優(yōu)于靜脈注射,肌肉注射或單純針灸,具有明顯的增效減副優(yōu)勢。有研究認為,同樣條件下,注射的藥物于穴位與非穴位的作用有顯著差別,注射于穴位的藥效發(fā)揮顯著,非經穴注射藥效則大多作用不明顯[5-7]。因此,我們首選穴位注射治療。選取病變部位的關鍵穴位下關、上關、頰車,采用小計量的激素,它對無菌性的炎癥療效好,見效迅速,利多卡因可立即緩解局部的肌痙攣和疼痛,維生素B12能營養(yǎng)神經,這些作用都為針灸所莫及。而穴位注射后緊接著采用溫針療法,主要是利用艾火溫和的熱力,擴張局部的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并加速穴位組織內血液和淋巴液循環(huán),促進炎性滲出物,特別是致痛物質的吸收、轉移和排泄[8-10]。另外,溫針也可促進藥物在組織中的吸收,以免藥物對關節(jié)的損害。溫針陽陵泉和足三里,可疏肝理氣,平衡陰陽,強壯機體,扶正祛邪,又是藥物所不及的?,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11],溫針能夠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組織的水腫、充血、滲出、粘連、攣縮、缺血等病理變化,從而加快循環(huán),促進代謝,使病變組織和神經重新修復。穴位與非穴位區(qū)紅外輻射光譜差別較大,而艾灸必須作用于穴位才能發(fā)揮其治療效果[12,13]。故溫針對TMD病變局部和全身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醫(yī)學入門》:“虛者灸之使火氣以助元氣也,實者灸之使實邪隨火氣發(fā)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氣復溫也,熱者灸之引郁熱外發(fā),火就燥義也?!惫P者在長期臨床工作中體會到,穴位注射配合溫針治療本病,具有標本兼治,針、灸、藥、穴共同作用,功效相彰,也體現(xiàn)了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本病的優(yōu)勢和獨到之處,為臨床治療 TMD較實用的方法。

      參考文獻

      [1]賀石林,王建,王凈凈.中醫(yī)科研設計與統(tǒng)計[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52-253.

      [2]邱蔚六,張震康.口腔頜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304-307.

      [3]李金杯,李友誼.穴注貼磁治療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病 66例[J].中國針灸,2003,23(2):70.

      [4]諸敏輝.論穴位注射的穴藥效應[J].中國針灸,2005,25(1):46-48.

      [5]吳煥淦,趙琛,陳漢平.略論穴位注射[J].中國針灸,1998,18(5): 304.

      [6]劉銘.電針配合超短波治療顳下頜關節(jié)綜合征62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7,26(6):27.

      [7]徐凱,陳秀玲,黃云聲.電針圍刺治療顳下頜關節(jié)功能紊亂綜合征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5):303-304.

      [8]陳美仁,王萍,成鋼,等.溫針對坐骨神經痛患者痛閾值的影響[J].中國針灸,2005,25(12):831-833.

      [9]戎軍,劉智艷,李薇.電針配合推拿治療顳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47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7,26(4):22.

      [10] 鄧江華,劉敏勇,凌細平.隔姜灸治療顳下頜關節(jié)炎3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8,27(6):50.

      [11] 唐照亮,宋小鴿.灸療抗炎免疫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針灸, 1997,17(4):233.

      [12] 鄧海平,沈雪勇,丁光宏.艾灸與經絡穴位紅外輻射特性[J].中國針灸,2004,24(2):105.

      [13] 吳煥淦,嚴潔,余曙光,等.灸法研究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上海針灸雜志,2009,28(1):1-6.

      【中圖分類號】R246.2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05.307

      文章編號:1005-0957(2011)05-0307-03

      收稿日期2010-10-11

      作者簡介:朱俊平(1960 - ),女,副主任醫(yī)師

      Different Acupuncture Methods for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ZHU Jun-ping1, ZHAO Yun-yun2, YANG Xiao-hong3, YANG Yi1, ZHANG Wei1.1.Acupuncture Department of People’s Hospital of Leshan City,Sichuan 614000,China; 2.Stomatology Department of People’s Hospital of Leshan City,Sichuan 614000,China; 3.Sichuan Academ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hengd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acupuncture methods in treating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50 in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oint injection plus warm needling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was treat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fter 2 treatment sessions. ResultThe cured-effective rate (90.0%)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94.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38.0% and 80.0% respectively)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took far less time than the control for attaining cured (P<0.01). A follow-up study of half a year found markedly lower relaps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0.01). ConclusionCombined acupoint injection and warm needling therapy is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and with low relapse rate.

      [Key words]Acupuncture-moxibustion; Hydro-acupuncture; Needle warming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Syndrome

      猜你喜歡
      水針針灸療法電針
      造紙機水針控制系統(tǒng)參數(shù)測試與優(yōu)化
      中國造紙(2023年2期)2023-03-31 04:30:06
      水針結合腹針治療術后胃癱綜合征驗案
      針灸療法在院前急癥救治中的應用
      PLA長絲成網水刺纏結系數(shù)和水針能量的研究
      便秘不想吃藥?試試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
      電針改善腦卒中患者膝過伸的效果
      低頻電針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30例
      電針“遠心”穴治療心腎不交型失眠療效觀察
      福爾電針概述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7:53
      岳普湖县| 漠河县| 平顺县| 岳西县| 逊克县| 平潭县| 新干县| 辰溪县| 泰宁县| 通山县| 镇安县| 全南县| 卫辉市| 富川| 兰坪| 竹山县| 泗阳县| 蓝田县| 小金县| 合水县| 永泰县| 交城县| 中江县| 三亚市| 乐亭县| 麻阳| 渝北区| 遵义县| 阜阳市| 白河县| 东光县| 翼城县| 南投县| 巴塘县| 阿荣旗| 固安县| 奉贤区| 武宣县| 宣威市| 嵊泗县|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