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呂凌寒
一方面,7月的CPI繼續(xù)高企,生活成本因物價上漲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美國和歐洲的主權債務引發(fā)全球性的資本市場動蕩;面對這樣的兩難局面,貨幣政策適度放寬,抑或繼續(xù)從緊?
走進北京市民李帆位于南四環(huán)附近新婚的家,首先看到的是門口儲物室里堆放的幾個大紙箱,里面盛放的都是他從四處“淘換”來的生活必需品,最新加入的,正是近期漲價風潮中的食用油?!安畈欢嗍菑?月份開始吧,各種商品漲價的傳聞不斷變成現(xiàn)實,只好遇到便宜的就多買一些,”李帆向《中國新聞周刊》展示他的“戰(zhàn)利品”,“柴米油鹽醬醋茶,基本樣樣俱全”。
“開雜貨店不至于,反正小區(qū)的小賣部是讓我買光了”,這是相聲演員姜昆的一段作品《老急》中的一句臺詞,李帆用來調笑自己這種“掃貨”的行為。這句臺詞講的正是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應對漲價時候的囤積行為。
數(shù)據(jù)顯示,李帆對物價的感覺是正確的。2011年4月到7月,CPI(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同比漲幅分別達到5.3%、5.5%、6.4%和6.5%,其中6月和7月連續(xù)創(chuàng)出30多個月以來的新高。
與高企的通脹形勢相對的,是全球的資本市場正承受著來自美國和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引起的沖擊。北京時間8月6日,美國因債務問題被國際三大評級公司之一的標準普爾宣布下調主權信用評級至AA+之后,全球股市經歷了“黑色星期一”,道·瓊斯指數(shù)收盤重挫628點,道指、納斯達克、標準普爾500三大股指跌幅均超過5.5%。
CPI見頂?
在一個月前,6月份的經濟數(shù)據(jù)發(fā)布時,不少經濟學家曾表示,6.4%的CPI漲幅很可能將是年內的高點,7月CPI漲幅會有稍微回落。
但是,從8月9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來看,7月份CPI漲幅仍然高企,經濟學家管清友在7月份經濟數(shù)據(jù)公布后的第一時間在新浪微博表示,7月份CPI同比上漲6.5%,高于此前市場預期的6.2%、6.3%,有些出乎意料。
從數(shù)據(jù)來看,14.8%的食品價格同比漲幅仍是推動CPI再創(chuàng)新高的主要原因,在食品價格中,備受關注的豬肉價格更是以56.7%領跑漲幅榜。
在又一個高點來臨的時候,CPI是否真的見頂,還是會在“出乎意料”中迎來下一次的新高?
對此,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除了下半年翹尾因素不斷減弱之外,對穩(wěn)定物價起重要作用的供給也在不斷增加,早稻和夏糧都獲得了增產,秋糧播種面積也在增加,豬肉生產的水平也在平穩(wěn)恢復之中,各種蔬菜的生產能力也比去年有明顯增加。綜合這兩點原因,他對8月之后的CPI開始回落表示樂觀。
“今年以來生活用品的漲價都是打著‘成本上漲的旗號,現(xiàn)在基本能漲的都漲了,成本已經轉嫁給了消費者,后面應該沒的可漲了吧?”對未來物價的走勢,李帆也有自己的分析。
國家開發(fā)銀行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監(jiān)事會監(jiān)事王松奇也持同樣觀點:“7月份6.5%的CPI數(shù)據(jù)很可能是年度高點,8月份CPI可能就往下走了。”他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
加息或不會落下
經過6月和7月連續(xù)兩波CPI超過6%的沖擊,市場對加息的“靴子”將會在8月落下的傳言日盛。每月負擔房貸還款約3000元左右的李帆也格外關注央行是否再次加息,“再加息的話,我每月的房貸還款又得增加了?!?/p>
國家開發(fā)銀行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監(jiān)事會監(jiān)事王松奇直截了當?shù)馗嬖V《中國新聞周刊》,7月再創(chuàng)新高的CPI數(shù)據(jù),很可能會帶來今年的第四次加息。
但原本順理成章的加息,因為美債危機而變得曖昧不明。美債危機已經造成了世界金融市場的動蕩,中國也未能幸免,這就給中國的經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受美債危機影響,A股市場在周一同樣表現(xiàn)低迷。滬指盤中一度跌至2497.92點,創(chuàng)今年新低。如果在這個時候選擇加息,會不會進一步打擊到中國經濟和脆弱的股市?
“如果加息,無疑會雪上加霜。加息的概率也因此變低。”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從理論上講,CPI上行,證明通脹壓力仍然較大,貨幣政策需要有所動作。但在吳曉求看來,無論是加息還是提高準備進利率,去年以來已經使用的頻率過高,都“已經不太可能、也不應該被使用”。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也認為,由于國際層面的影響,會讓加息產生一些變數(shù),從而增加了不確定性。“未來,央行可能會有一個觀察期,應當多謀少動。”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但是,個人認為加息還是必要的。”
面對加息這把雙刃劍,中央貨幣管理當局也顯得很遲疑。8月4日,加息未動,國債先行。當天,財政部國庫司發(fā)布公告,將在8月10日發(fā)行總額300億元的憑證式國債,其中1年期、3年期和5年期的票面利率分別為3.85%、5.58%和6.15%,而同期的整存整取利率分別是3.50%、5.00%、5.50%。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jié)是,在6月初,市場都在關注是否加息的時候,財政部同樣采取了發(fā)行憑證式國債的方式。
政策的連續(xù)性和靈活性
在上半年持續(xù)收緊的宏觀經濟政策之下,CPI依然持續(xù)走高;另一方面,美國評級下調,全球股市一路下挫,再加上中國經濟增速穩(wěn)步回落;這一漲一落中,中國的貨幣政策,無疑處于深深的兩難之中。
“中國政府處在一個非常復雜的兩難階段。一方面,要控制通脹,進一步收縮貨幣,加息,就需要收緊銀根”,吳曉求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但外部金融市場的動蕩,的確給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這就不允許過度的總量收縮,需要適當?shù)厮蓜?,但是又會對CPI產生影響。”
王松奇則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是獨立的,美債危機不會對中國的貨幣政策造成影響?!懊绹男庞迷u級被下調一個等級,引起的只是短暫的恐慌,美國經濟的基本面不會受到影響?!?/p>
而對于中國資本市場的基本面,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美債和歐債的危機,對未來的影響是有的,但是不是主要的。
“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是要取決于中國經濟的增長,美債危機引起的A股市場反應只是短暫的恐慌。我們現(xiàn)在強調的內部因素,對外部需求的依賴在趨勢上是越來越小的,包括股市在內,中國投資者對美債危機不應反應過度。”郭田勇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興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同樣強調在制定宏觀調控政策時要“以我為主”。如果國內的經濟增長依然良好、沒有受到影響,而不要在國內經濟增長原本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實行寬松的政策,“那樣中國未來出現(xiàn)資產泡沫化的風險將會很高”。
“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要求整個宏觀經濟政策,包括財政、貨幣和信貸政策,要保持靈活性、結構性,但是又要相對穩(wěn)定?!眳菚郧蟊硎?,“簡單的總量收縮這個政策取向已經基本上告一段落,現(xiàn)在需要加強的是靈活性和針對性?!?/p>
無獨有偶, 國家統(tǒng)計局副局長謝鴻光8月8日在《經濟日報》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經濟增速在一定范圍波動是正常現(xiàn)象》的文章,文章說,從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看,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經濟增速快速回落的風險比較小?!爱斍爸袊洕m有小的波動,但運行態(tài)勢總體穩(wěn)定良好”?!耙獔猿趾暧^經濟政策取向不動搖,繼續(xù)保持政策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吹竭@句話,每月還房貸的李帆和無數(shù)股民,也許會微微松一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