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夏
夜幕下,大家都安靜地等待著遠航歸來的藍企鵝。這一群大約有20來只,上岸后,晃晃悠悠向叢林方向走來,邊走邊梳理自己的羽毛,走走停停,一副交頭接耳、磨磨蹭蹭的樣子。它們停在路邊,觀察了一下,開始集體過馬路
因為多年前曾到過新西蘭北島的最北端——雷恩加角,似乎是為了圓滿,這次的南島自駕游,我們自然而然地選擇了前往南島的最南端——小鎮(zhèn)布拉夫。
1號公路是新西蘭唯一一條貫穿南北的交通要道,北起雷恩加角,南至布拉夫。順著這條公路一直南行,出最南端的大城市因弗卡吉爾,很快,公路兩邊開始出現(xiàn)大片自然生長的野菊花,海風(fēng)裹挾著海腥味迎面而來,濃烈得讓人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南太平洋的蔚藍。
自然界以其特有的方式向我們報告,目的地就在前方不遠。
隨著一個大轉(zhuǎn)彎,小鎮(zhèn)布拉夫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不遠處有一個紀念碑。根據(jù)經(jīng)驗,有石碑的地方就是當(dāng)?shù)氐闹行?,石碑上通??虒懼?、二?zhàn)時期為國捐軀的本地人士的名字。
在碼頭邊,遇見一位老人家。看我們在找1號公路的終點,他指點我們再往前開,看到標(biāo)志點——斯特林角就是。
斯特林角是新西蘭機動車能夠行駛到達的最南端,據(jù)說也是全世界機動車可行到的最南端(智利的最南端比新西蘭要更往南幾十公里,但完全是機動車無法行走的山路)。
此時正是下午兩三點,天空從多云變得完全放晴,陽光燦爛耀眼,海風(fēng)一如既往的強勁,但反而不覺透骨,似乎比靠北的很多城市氣候更溫和。
斯特林角是向大海伸出的一處小小觀景臺,前有透明鋼化玻璃,像是流線型船頭?!凹装濉鄙县Q著個漆成明黃色的指路牌,指向東南西北各處,標(biāo)明此地至世界各大城市的距離,比如,到南極4810公里,到紐約15008公里,到倫敦18958公里。
這里是陸地上最接近南極的地方,前往南極的旅行團通常從布拉夫港出發(fā)。近年來,越來越熱的南極游使這個小鎮(zhèn)知名起來。
小鎮(zhèn)是個半島,民居都背山面海而建。在下午暖洋洋的陽光下,小鎮(zhèn)懶洋洋地打著盹,幾乎見不到什么人。飯館更是大門緊閉。
靠海邊有幾處形狀色彩別致的房子。其中有一家,叫“海洋天堂”,就在1號公路邊上,前院打著B&B(bed and breakfast,即提供含早餐住宿)的店招。藍白相間的外墻,門前開著藍色紫色的鮮花,每間房間都面朝大海,房內(nèi)布置典雅溫馨。樓上有一個船型的陽臺,站在那會產(chǎn)生一種欲乘風(fēng)歸去的感覺。我們當(dāng)即決定,就在這里住下了。
這是一個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家庭。丈夫達利有著新西蘭人典型的高大身材,是位修理集裝箱的高級技師,女主人麗莎除照料家庭外,兼做家庭旅館的生意。與達利憨厚少語的性格相反,金發(fā)碧眼的麗莎活潑幽默,我們對小鎮(zhèn)無窮的好奇都能從她那里一一得到解答。
剛下早班的達利主動提出,帶我們到他工作的集裝箱碼頭去轉(zhuǎn)轉(zhuǎn)。從他那我們了解到,布拉夫小鎮(zhèn)一直是個港口。這幾年與中國的貿(mào)易多起來了,出口商品以木材和農(nóng)產(chǎn)品居多。
小鎮(zhèn)上的大部分居民是以捕撈牡蠣(也叫生蠔)為業(yè)的漁民。布拉夫港是世上最好的牡蠣——布拉夫牡蠣的產(chǎn)地。這里的生蠔與肥美多汁的法國蠔不分仲伯,以口味清鮮、肉質(zhì)脆而不膩著稱。每年4月到8月是生蠔的收獲期,當(dāng)?shù)貢e辦熱鬧的布拉夫生蠔節(jié)。屆時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美食家們會蜂擁而至,如不提早預(yù)訂旅館,便無落腳之地。也就是看準(zhǔn)了這點,有酒店工作經(jīng)驗的麗莎便申請了牌照經(jīng)營起家庭旅館來??上覀儊淼貌皇羌竟?jié)。
既然住在海邊自然就少不了釣魚的活動,達利帶我們?nèi)チ怂烎~的老據(jù)點——離碼頭不遠的礁石堆上。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很快就收獲了四條大魚。
在回去的路上,我們遇到幾位潛水捕撈鮑魚的年輕人,每人都收獲有拳頭般大的鮑魚五六只。
新西蘭對在什么季節(jié)可釣魚和捕撈,以及可捕撈的魚類的數(shù)量和尺寸,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通常海邊都會有告示,提醒捕撈者。一般沒有專門的值勤人員,大家自覺遵守。捕撈上來的魚經(jīng)過處理后,內(nèi)臟會扔回大海再喂魚。
這里還是藍企鵝的棲息地。
一直以為,企鵝都生活在南極的冰雪世界中,其實,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也是企鵝的棲息地,生活著黃眼企鵝和藍企鵝。
前兩天我們因為趕路,錯過了一次觀看黃眼企鵝回巢的機會,這次,機會絕對不容再錯過了。因為藍企鵝回巢是在晚上,所以大家決定在麗莎家再多住上一天。
藍企鵝棲息在離海邊100米左右的灌木叢里。
這里灌木濃密,有一條環(huán)山的叢林小道。人在叢林中行走,只能看到小小的一片海景,海水、島嶼、海鷗不時從樹縫里閃現(xiàn)出來。
藍企鵝是世界上體積最小的企鵝,許是因背上長有深藍色羽毛而得名,身高大約只有40厘米,體重約一公斤。當(dāng)?shù)厝朔Q之為藍色小精靈。它們以魚、蝦、烏賊、浮游生物和甲殼類動物為主食,游泳速度最快可達每小時10公里。
藍企鵝通常早出晚歸,天不亮就出海捕食,晚八九點從海中回巢,到巢穴中哺育后代。母企鵝可進食身體重量2.5倍的食物,上岸后回吐喂食小企鵝。
在大海里,企鵝的覓食環(huán)境并不安全,鯊魚、海豹、虎鯨都是其天敵。據(jù)說,它們晚上歸巢,也是為了有效避開天敵。
觀看點在企鵝上岸到灌木叢林之間的中間地段。這是免費開放的,但指示牌上要求,不得拍照、喧鬧以免驚嚇了生來膽小的企鵝,導(dǎo)致它們改變上岸路線,最終找不到巢穴。
夜幕下,大家安靜地等待著遠航歸來的藍企鵝。
很準(zhǔn)時地,在8點左右,800米開外的海上,出現(xiàn)了一片片小黑點。有人低聲說:來了!
不愧是水中精靈,藍企鵝大約只花了五六分鐘的樣子便游到岸邊。
這一群大約有二十來只,晃晃悠悠向叢林方向走來,邊走邊梳理自己的羽毛,走走停停,一副交頭接耳、磨磨蹭蹭的樣子。
藍企鵝個子很小,有點像鴨子一般大小,由于天色已晚,看不出它們皮毛的藍色。可能由于風(fēng)太大,它們的身體都微微向前傾斜。
這群藍企鵝停在路邊,觀察了一下,開始集體過馬路。
每群企鵝里似乎都有個“領(lǐng)隊”,“領(lǐng)隊”護送團隊成員歸巢后,又再次回到了登陸點,等待下一批的到來。
說也奇怪,一到9點,就狂風(fēng)大作,變得很冷。有些游人看了一批企鵝歸巢就冷得受不了,退場了。
我們堅持等待著。
過了很長時間,另一批企鵝終于姍姍而來。它們和等候的企鵝領(lǐng)隊擁抱,場面很像分別已久的情人會面。灌木叢中不斷傳出“哦哦”的叫聲,是大企鵝呼喚小企鵝的聲音。
離開的時候,想起白天在路邊上看到的大標(biāo)語:“注意,企鵝通過!”原來,真的有企鵝會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