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民主”和“悲劇”是古希臘貢獻給世界的兩大遺產(chǎn)。如今,在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中,“民主”具化為民眾對抗緊縮政策的街頭抗議,而“悲劇”正在歐元區(qū)變成無法預料情節(jié)的長篇連續(xù)劇。
剛剛過去的兩周,從歐盟艱難達成一攬子債務解決方案、忍痛給希臘輸血,到威脅要把希臘趕出歐元區(qū);從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突然宣布全民公投,到他收回成命、在議會信任投票中涉險過關,直至與反對黨就成立聯(lián)合政府達成一致、黯然“讓位”,人們在驚心動魄的劇情中,沒有看到希臘債務危機解決的開端,卻等來了意大利等歐元區(qū)重磅國家可能重蹈希臘覆轍的壞消息。
法國《費加羅報》不理解老牌政治家帕潘德里歐為什么要引爆“公投詐彈”,“這種舉動無益于高風險的政治賭博,令歐洲伙伴震怒,讓世界不安。風波留給市場和投資者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希臘離開歐元區(qū)并非不可能。”
“到底是希臘民眾綁架了政府,還是政府在利用民意呢?”英國智庫歐洲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經(jīng)濟學家凱汀卡·巴里奇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反思希臘債務危機,可以從希臘經(jīng)濟制度和社會積習入手,“希臘是歐洲悲劇的一個樣本。長期享受高福利制度的民眾厭倦了改革和緊縮。”
“公投杠桿”的得失
“攪局大師”,這是帕潘德里歐收獲的新外號。在這場搭上歐元前途的政治豪賭中,歐盟是最受傷的一方。
就在10月27日,歐盟經(jīng)過馬拉松談判,達成一攬子救助方案,準備向希臘提供1300億歐元救助資金,并減其75%的債務。對于大筆債務即將到期的希臘來說,方案解了燃眉之急,帕潘德里歐當時也表現(xiàn)得感激不盡,“人民的努力獲得了回報”。怎料他翻臉比翻書還要快,短短4天后就拋出了公投計劃。
“希臘毫無征兆的決定,無疑在背后捅了歐盟一刀。”英國《經(jīng)濟學人》評論道。但從帕潘德里歐的角度來說,這是挽救政治生命的最后一搏。
在希臘,“喬治·帕潘德里歐”是同一政治家族的兩個同名人物。
老喬治·帕潘德里歐于1944年、1963年和1964年三任希臘總理,他的孫子小喬治·帕潘德里歐正是剛剛下野的希臘總理。而小喬治的父親喬治烏·帕潘德里歐也曾兩度出任總理,經(jīng)歷更為傳奇:他是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黨創(chuàng)始人和主席,曾在1993年總理任上結識一名空姐,不顧此女年齡等同孫輩,堅決離婚再娶,終得償所愿,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現(xiàn)年59歲的帕潘德里歐繼承了祖父、父親的政治基因和冒險精神,素有“策略大師”之稱。他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母親是美國人,早年先后在美國馬薩諸塞州阿默斯特學院、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和英國倫敦經(jīng)濟政治學院求學,攻讀社會學,西方教育背景遠勝父輩。
2004年帕潘德里歐成為泛希臘社會主義運動黨領袖。隨后兩次競選,兩次鎩羽而歸,獲稱“政壇斗士”。2009年他高舉改革旗幟,三度出戰(zhàn),贏得選舉,成為總理。
上任之初帕潘德里歐躊躇滿志,著眼根除社會痼疾,引領希臘成為現(xiàn)代化國家,一系列改革舉措深得民意。但一年前,一場債務危機悄然成為他的夢魘,也為不喜歡他的人增加了口實,“一個吃不慣希臘菜,說話沒有希臘口音的人怎能領導好這個國家?”
面對債務危機,接受救助,意味著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央行等機構監(jiān)督下進一步實施財政緊縮政策,民眾一百個不愿意,發(fā)動連續(xù)48小時大罷工,反對黨更是步步緊逼、煽動民意;不接受,則意味著承認違約、國家破產(chǎn),被歐元區(qū)所拋棄。雙重壓力之下,“策略大師”做出公投決定,讓希臘民眾和歐元區(qū)大國直接過招。
要么合作,要么走人,這是法國總統(tǒng)薩科齊和德國總統(tǒng)默克爾在戛納G20峰會前夕給希臘的最后通牒。他們無法坐視救市努力付諸東流,坦言希臘公投等同于表決是否繼續(xù)留在歐元區(qū);即便希臘退出,法德仍將維系歐元。
盡管希臘經(jīng)濟只占歐元區(qū)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2.5%,它脫離歐元區(qū)在技術和法律上卻都行不通。2009年12月發(fā)布的歐洲央行工作文件中明確禁止退出歐元區(qū)而不退出歐盟,而歐盟至今沒有制定退出機制。
“希臘強行退出將帶來災難性后果。希臘人民可能認為他們不妨離開歐元區(qū),而這意味著歐洲50多年的一體化融合遭遇嚴重挫折,可能開啟一個分崩離析的新階段。嚴重性怎么設想都不過分。”巴里奇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
“沒有誰會樂意再把錢投在歐洲?!蹦藸栕约阂渤姓J,希臘退出將產(chǎn)生毀滅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退出歐元區(qū),以致最終退出歐盟,對希臘來說更是不可想象的。
這個嚴重依賴服務業(yè)的國家,受金融危機沖擊已連續(xù)兩年經(jīng)濟下滑,失業(yè)率猛增,今明兩年分別預計要出現(xiàn)5%和3%的負增長。如果少了歐盟統(tǒng)一市場,希臘人將徹底告別他們的幸福生活。帕潘德里歐正是看準了人們的心態(tài),才敢孤注一擲。
果然,觸碰到被趕出歐元區(qū)的底線,就連反對黨新民主黨領導人喬治斯·薩馬拉斯,也轉而支持歐盟救助計劃。
“公投未必舉行了。它讓很多人清醒,制造了一種有益的震動,對我國的政界產(chǎn)生積極影響?!迸僚说吕餁W絲毫不隱瞞破釜沉舟的用意。
兩千多年前,古希臘科學家、哲學家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了以小搏大的杠桿原理。如今,他的后世子孫帕潘德里歐同樣運用“公投杠桿”,撬動國內(nèi)反對派和歐盟——憑借這場豪賭,消減國內(nèi)政治壓力,也將了財大氣粗的德法兩國一軍。
但在一些雅典人看來,在要他們選擇是否否決歐元這一問題上反復無常,充分表明政治家只關心自身前途而不是國家利益?!按蟛糠窒ED人都要面對越來越少的薪金、養(yǎng)老金,政客們卻在公投與否上開玩笑。他們都該滾蛋。”雅典青年比洛娃對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說。
最終,“公投杠桿”只給帕潘德里歐以喘息之機,并不能真正解決積重難返的希臘債務危機。他也精疲力竭、萌生去意。
高福利政策惡性循環(huán)
自去年3月政府第一次公布48億歐元緊縮方案后,希臘人已經(jīng)習慣了抗議的日子,就如同他們多年來習慣高福利政策一樣。
“大家都上街了。公務員不再辦公,公交車罷工,機場一片平靜,加油站停業(yè),商場停業(yè),面包店也關門了。他們(德法)在勒索,我們不知道政府為什么會犧牲掉我們?!毖诺浯髮W學生斯威克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他參加了10月19日的游行,當天希臘國會正準備就新一輪財政緊縮方案進行投票。在國會大廈附近,抗議者與防暴警察發(fā)生沖突,20日稍晚時候法案獲得通過。
“從小學到大學,所有的公立教育都是免費,學費不用花錢,書不用花錢,但現(xiàn)在政府說慢慢地都不管了?!?斯威克拉介紹說。
昔日最令希臘人驕傲的免費教育成了危機的犧牲品:教師數(shù)量被削減,工資降低,一些中小學開始使用光盤和教材復印件來代替課本。于是,很多中學生在游行時把光盤四處亂扔的畫面出現(xiàn)在媒體鏡頭中。
希臘公務員群體付出的“代價”更為巨大——削減政府開支和公務員收入是獲得國際援助的重要前提條件。
希臘經(jīng)濟網(wǎng)站數(shù)據(jù)顯示,在不到500萬的勞動力人口中就有100多萬公務員;每年政府都要為公務員福利撥出數(shù)以10億計的款項。公務員每月可享受到5歐元到1300歐元之間的額外獎金,獎金名目包括會用電腦、會說英語、能準時上班等等。
據(jù)歐盟委員會統(tǒng)計,到2050年,希臘養(yǎng)老金開支將上升到等于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12%。而歐盟其他成員國的平均養(yǎng)老金開支,還不到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3%。如此高比例的養(yǎng)老金支出中,有一些項目讓人無法理解,比如已經(jīng)去世的公務員的未婚或者離婚的女兒可以繼續(xù)領取其父母的退休金。
如今,這些高福利中的很多部分被逐漸砍掉。
長期以來,像希臘這樣,以選舉為中心、政府權力少受限制的歐洲國家,不同政黨做出各種不切合實際的承諾,爭取選民。一旦上臺后,出于同樣目的,又不斷給福利制度加碼,造成了高福利的惡性循環(huán)。若經(jīng)濟形勢喜人,高福利也能維持,但希臘經(jīng)濟發(fā)展停滯不前,政府靠借債度日,卻把借來的錢用來發(fā)放不合理的福利,這成為援助希臘時,歐盟諸國民眾心理不平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