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蔣肖斌
湖南衛(wèi)視《快樂大本營》中那個胖胖的主持人海濤把自己打扮成了一只毛茸茸的雞。他穿著一身卡通服,站在路邊推銷“鳥師傅”蛋黃酥。這是他的工作——在這部名為《@誰誰》的短片中——海濤扮演的主角藥家威是個失敗者、小人物,每天卑微地為生活打拼,把夢想寄托在虛擬的微博世界里。他幻想一夜成名、暴富、改變命運。機會終于降臨了,藥家威冒充著名作家“王碩”開了微博,引發(fā)一場風波……
22分21秒的片長講完了這個故事。它是個短片,有個明星、有些熱點、有些搞笑,不想給人深刻的啟示或者正經的教育,但總會讓人有點反思的空間。人們給這些片子起了個順應潮流的名字——“微電影”。
圍觀 人肉 加V
“和傳統(tǒng)的大電影相比,微電影區(qū)別還是很大的。因為制作周期短、片長短,要求故事更精致,一般不能有幾條故事線,就要把一件事情講明白?!薄禓誰誰》導演郭正定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微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需要比傳統(tǒng)電影更詳細一些,要細到每一個鏡頭,一次性完成,后面沒有補拍的機會?!?/p>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片子中全是固定鏡頭,里面手機或者電腦屏幕上顯示的內容都是后期合成的,瑕疵很多。這完全是因為拍攝時間緊張而不得已的選擇?!禓誰誰》剪輯的節(jié)奏很快。實際上一共拍了530多個鏡頭,這在時長二十多分鐘的“微電影”中已經算多的。與此相對,一部120分鐘的傳統(tǒng)大電影一般有1200-1500個鏡頭。
《@誰誰》是一個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三部曲播出不足一月,總點擊量已超五千萬次。和這部作品一樣,前兩部《目擊者》和《私信》的話題同樣圍繞著微博和網絡——圍觀、人肉、加V——這些都頻繁出現(xiàn)在片子里,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本身就是隱性的主題?!爸牢⒉┰趺椿鸬膯??就是三體啊。尸體、裸體、咆哮體?!眲≈械娜宋镞@樣調侃著。這就是生活真實的翻版,只不過利用了幾個戲劇性的故事反映主題而已。
《微博有鬼》三部曲總共投資不到300萬元?!笆苤谱黝A算,包括要趕著上片的影響,我們三天三夜,幾乎沒有什么休息時間,每天差不多只能睡兩個小時?!薄赌繐粽摺穼а輩菄聦Α吨袊侣勚芸氛f,“我理想的拍攝時間是一周。”
和傳統(tǒng)電影的創(chuàng)作過程一樣,劇本通常需要集體討論,并請一些專業(yè)編劇出謀劃策。因為貢獻分散,所以對于編劇團隊的酬勞也相對分散。在確定了劇本的主旨和故事之后,導演會列出一個適宜出演且加碼適中的演員備選名單,然后再去和演員談判?!段⒉┯泄怼啡壳闹破届`思傳播機構媒介總監(jiān)王越說:“演員基本都知道微電影現(xiàn)在的影響力,他們也會挑選微電影本子,對于《微博有鬼》這類無廣告植入的原創(chuàng)作品,都會給一個友情價。出演價也和這部微電影的推廣力度有多大有關?!?/p>
對于“三部曲”,觀眾中爭議最大的是《私信》。喜歡的人說導演金赫手法超前,不喜歡的說片子拍得像話劇?!白獾臄z影棚拍攝空間不到500平米,而且一個面是大門,一個面是劇組人員所在區(qū)域。能拍攝的面只有兩個?!?/p>
實際上,導演金赫都沒看過幾次話劇。“手法超前”的原因更多是無奈之舉?!拔㈦娪邦A算很少,場景的預算也很少。每次拍片前我都要算,這樣的預算我能拍幾個場景。我要想方設法解決預算少的問題?!边@與導演個人手法有關。有些微電影也可有大投資和充裕的拍攝時間。
“微電影”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種更高級的廣告。它們的誕生常常得到品牌冠名或是直接宣傳商品。而《微博有鬼》之所以火爆,是因為三部片子都擺脫了廣告的嫌疑,而試圖變成真正的反映社會熱點的電影短片。
實際上,三部曲的3位導演從業(yè)以來也一直在拍MV和廣告,還有少量的微電影。除這類導演以外,拍攝微電影的人大多是電影發(fā)燒友和玩票兒的大導演。沒有專職的微電影導演,但隨著受眾對微電影要求提高,如何拍好微電影,成了一個新門類。
短片 廣告 作品
“微電影是專業(yè)人士為了區(qū)別于短片起的名字,但現(xiàn)在誰拍短片都叫微電影。這個名詞在當下很尷尬,時髦大家都想靠。兩個月前,我還愿意說我在拍微電影,最近我都不想提這個詞了?!薄端叫拧穼а萁鸷諏Α吨袊侣勚芸氛f,“電影應該有電影的元素和態(tài)度,對作品質量的要求在里面,很多人對這個比較模糊,認為是個片子都能叫電影。但片子主要看受眾的認知度有多少,名字怎么界定無所謂?!?/p>
“微電影”確實有些尷尬??陀^地講它就是時長較短的片子,少則幾十秒,多則二三十分鐘。但隨著微博的普及和風靡,借助微博所引申出的廣泛含義和便捷的傳播途徑。樂于切中社會熱點的微電影愈發(fā)火爆。實際上,早在2001年,導演伍仕賢曾拍攝了11分鐘電影《車四十四》,雖在國外獲獎,但一開始并未在國內引起關注。
直到微電影的概念逐漸興起,那些無法實現(xiàn)大銀幕夢想的MV和廣告片導演們開始利用自己的積蓄拍攝短片,這成為了早期微電影的雛形,但它似乎注定無法逃出廣告的窠臼。2010年12月,某汽車廣告《一觸即發(fā)》被首次冠上微電影概念,設置了預告片和首映式。繼而,某著名時尚酒店以微電影的名義,結合12星座以及男女關系的勁爆話題打造出系列宣傳片。
雖然有著濃重的廣告色彩,但這仍然是很多年輕導演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以往年輕導演們拿著長篇電影的劇本去找投資,即使劇本過關,投資方可能仍無法定奪是否投資。他們無法知曉年輕導演能否挑起這個擔子,微電影成為了鋪墊和展示能力的簡歷。
2010年底讓無數(shù)人落淚的片子《老男孩》出現(xiàn),很多人開始關注這類故事生動、制作細致的網絡短片,微電影出現(xiàn)了一個從廣告載體向正式作品的重要轉折,投資方開始將這樣的微電影看作一種“正式的創(chuàng)作”。
“現(xiàn)在拍微電影和以前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以前沒有投資方,今年5月份開始,大家都在關注微電影,傳統(tǒng)電影公司也在關注,不再只是廣告商關注。這給年輕人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平臺。”《@誰誰》導演郭正定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而微電影的創(chuàng)作也成為導演向正式電影過渡的訓練。“微電影給導演拍長篇電影前帶來一個緩沖期,這是自我考驗和自我認識的過程,盲目去拍長篇,夭折的很多?!睂а萁鸷諏Α吨袊侣勚芸氛f,“每次拍,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比如拍十部微電影,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新的不足,如果將這些不足帶進長篇電影,是很要命的。”
不涉黃 不露點 不講政治問題
“對于傳統(tǒng)的影視作品,原則上要實現(xiàn)上院線、實現(xiàn)版權發(fā)行收入的話,一定要經過兩道審批,一個是廣電總局的,另一個是中影的,這都要拉很長的時間,而微電影是不需要的。如果你不期望實現(xiàn)任何版權收入的話,你可以不用經過那兩道審批。我們的片子能夠在短時間內制作出來。這是傳統(tǒng)電影和微電影最大的不同?!?《微博有鬼》三部曲投資方,靈思傳播機構北京公司總經理宋環(huán)鈺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目前針對微電影的審查基本上是真空的。”
拿到《攝制電影許可證》、電影劇本備案、申請、影片審查……目前國內的電影審查制度仍較嚴苛。雖然拍攝微電影不存在這些問題,但這就對微電影的制作者有很高的自律要求。
“實際也很簡單,不要涉黃,不露三點,不要講黨政問題,其他都可以拍。網絡的包容空間很大?!睂а萁鸷罩毖圆恢M地描述了微電影的底線,“就怕片子太火,引起關注了,如果其中有(某些該回避的內容),會被禁?!?/p>
但是,隨著微電影的火爆,在中國現(xiàn)實語境下,不可能長期存在監(jiān)管空白。相關部門也注意到了微電影發(fā)展的趨勢,業(yè)內有消息稱,針對微電影的審查機制可能也會出臺。其實,一些微電影的制作方也希望所拍攝的片子可以進入這個審查體系。隨著微電影制作越發(fā)精良,投入越大,如何收回成本甚至盈利成為制作方必須考量的問題。
目前,微電影多在各網站被網友們自覺點擊傳播。制片方無法將版權賣給電視臺,更無法進入院線放映系統(tǒng)。視頻網站作為微電影唯一的播出平臺,卻是免費的。
但改變的跡象已經出現(xiàn)。各地方電視臺開始關注微電影,有的電視臺已經準備開設專門欄目。這就對微電影的制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比如在盡量不出現(xiàn)“鬼”,但可以提到“妖”,這是很多衛(wèi)視臺不成文的規(guī)定。按照這樣的規(guī)則,如果《微博有鬼》要進電視臺,可能就得改名。另外,《目擊者》的結尾,做了壞事的女主角在片中一定要被繩之于法。
針對于微電影的特性和中國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制片方通常把微電影分為三類,一是針對當下熱點迅速制成的免費短片;二是類似《微博有鬼》這類能促成觀眾反思的策劃之作;第三則是大投入、制作精良的微電影精品。而尷尬的是,在網絡為微電影提供了最初的平臺與陣地之后,因為免費分享的原因,如果微電影制片方企圖盈利,就必須進入傳統(tǒng)電影體系。
“現(xiàn)在網絡視頻短片的市場比較浮躁,惡搞的、無厘頭的、惡心的、亂七八糟的一些東西比較受網友喜歡,這些傳播的東西比較膚淺。而我們微電影的制作就是要擺脫這種印象。我們下幾季的作品都會經過廣電總局相關的主管部門的審批。我們對自己(對影片尺度的把握)有自信,但是我們希望得到更多的反饋。” 《微博有鬼》投資方負責人宋環(huán)鈺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我們要使參與微電影這個平臺的個人、企業(yè)的利益最大化。而發(fā)行中的版權收入必不可少的,所以會走傳統(tǒng)電影的發(fā)行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