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株野鴨源基因III型新城疫病毒主要生物學(xué)特性及基因組序列測定分析

      2011-05-21 04:36:26劉懷然劉培欣李東偉華育平孔憲剛
      關(guān)鍵詞:毒力致病性毒株

      石 躍,劉懷然,劉培欣,李東偉,楊 煦,華育平,孔憲剛*

      (1.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獸醫(yī)生物技術(shù)國家重點實驗室/禽傳染病研究室,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2.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野生動物資源學(xué)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3.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生命科學(xué)與技術(shù)學(xué)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 ND病毒(NDV)引起,主要危害家禽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1]。我國對ND的防控采用的是嚴格的疫苗免疫,已經(jīng)基本上控制了ND的流行,但與此同時來自疫苗的免疫壓力和宿主的選擇壓力也加速了NDV的變異。近年來不斷有高水平免疫雞群發(fā)生病例,以及NDV感染家養(yǎng)水禽鴨、鵝發(fā)病的報道。野生水禽被認為是NDV的天然宿主,體內(nèi)多攜帶對雞無致病性的NDV弱毒株,但有證據(jù)表明家禽爆發(fā)ND與持續(xù)存在于野鳥體內(nèi)的NDV有關(guān)[2]。本研究對從黑龍江地區(qū)獲得的一株野鴨源NDV分離株進行生物學(xué)特性鑒定,表明該病毒株的ICPI值達到強毒株的標準,而基因組測序結(jié)果顯示它與疫苗株Mukteswar同源性很高。本研究為進一步了解野鳥源病毒株與疫苗株的潛在關(guān)系提供依據(jù)。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材料 NDV Mallard/CH/HLJ383/06(簡稱WB383),分離于2006年采自黑龍江三江自然保護區(qū)野生綠頭鴨泄殖腔拭子,拭子樣品由東北林業(yè)大學(xué)提供;9日齡~10日齡SPF雞胚、1日齡及15日齡SPF雞均由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提供;NDV標準強毒株(F48E9)陽性血清、DH5α感受態(tài)細胞由本實驗室保存;TRIzol reagent購自Invitrogen公司;M-MLV購自MBI Fermentas公司;ExTaq、dNTP、pMD18-T均購自TaKaRa公司;DNA膠回收試劑盒購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shù)服務(wù)有限公司。

      1.2 病毒純化及F基因擴增 鑒定為陽性的NDV按常規(guī)方法在雞胚成纖維細胞(CEF)上進行蝕斑純化[3]。用引物P4358(5'-GCCATTGCCTAAATACAAT CC-3')和引物 P6031(5'-GGCTCCTCTTACCGTTCTA C-3')擴增全長F基因,克隆至pMD18-T載體中,進行序列測定。參照GenBank登錄的NDV各參考病毒株F基因序列構(gòu)建F基因遺傳進化樹。

      1.3 1日齡雛雞腦內(nèi)致病指數(shù)(ICPI)測定 將蝕斑純化的NDV分離株按照OIE方法進行1日齡雛雞ICPI的測定,共測定兩次。

      1.4 15日齡SPF雞致病性試驗 取10只15日齡SPF雞,以103TCID50/0.1 mL劑量通過滴鼻點眼方式接種WB383分離株,隔離器飼養(yǎng)3周,記錄SPF雞的發(fā)病和死亡情況,接種5 d后取3只雞剖檢,觀察病變情況,并檢測存活雞的血清抗體效價。

      1.5 病毒全基因組序列測定與分析 根據(jù)WB383分離株F基因序列分析結(jié)果,參照GenBank登錄的Mukaswar株序列(EF201805),設(shè)計11對引物用于擴增WB383病毒基因組全長,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shù)服務(wù)有限公司合成(如果需要引物序列作者可以提供)。擴增片段克隆至pMD18-T載體中,由北京六合華大基因公司進行序列測定。

      2 結(jié)果與討論

      2.1 F基因進化分析 自野生綠頭鴨的泄殖腔拭子分離出一株具有血凝性病毒,經(jīng)血凝抑制試驗鑒定為NDV,命名為Mallard/CH/HLJ383/06,簡稱WB383。RT-PCR擴增其F基因核苷酸序列,將其測序結(jié)果與NDV參考株進行比較,結(jié)果表明WB383株與Mukteswar同源性最高為99.9%,屬于ClassⅡ的基因Ⅲ型(圖 1)。

      2.2 致病性試驗 對WB383分離株進行的兩次ICPI指數(shù)測定平均值為1.81,明顯高于NDV中等毒力病毒株判斷標準(ICPI<1.50)(表1)。結(jié)果表明,與最近報道的江蘇分離株鑒定結(jié)果相似,基因Ⅲ型病毒株ICPI值均有所升高[10],接近近年來我國流行的基因Ⅶ型NDV的ICPI值水平。15日齡SPF雞致病性實驗結(jié)果顯示接種3 d后,均出現(xiàn)臨床發(fā)病癥狀,無死亡病例。接種后5 d,剖檢可見2/3雞腺胃壁變薄,乳頭覆蓋大量粘液,乳頭突起不明顯,無出血現(xiàn)象;接種后14 d,血清抗體血凝抑制效價達到1∶25~1∶28,表明它對于15日齡SPF雞的致病力仍低于同水平ICPI值的基因VII型NDV株[4]。以上試驗結(jié)果表明,雖然野鳥源病毒株WB383的ICPI值已達到強毒株判斷標準,但仍屬于基因Ⅲ型中發(fā)型病毒株,致病性的改變也許正處于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中,有潛在引起雞群發(fā)病的可能。

      表1 Mallard/CH/HLJ383/06與其他NDV毒株的ICPI值比較Table 1 ICPI value comparision of Mallard/CH/HLJ383/06 with other NDV strains

      2.3 全基因序列比較 通過RT-PCR擴增出11條目的片段,測序后通過DNAStar軟件進行拼接。結(jié)果表明,WB383病毒株的基因組全長為15186 nt,長度與基因Ⅰ型、Ⅱ型、Ⅳ型等較古老的基因型NDV株相同,基因組長度符合“6的整數(shù)倍”原則[5]。在GenBank登錄的NDV全長序列中,WB383與Mukteswar株、JS/705/Ch株、JS/9/05/Go株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高達99%以上,結(jié)構(gòu)蛋白氨基酸同源性為99.0%~99.7%。

      NDV F蛋白裂解位點的氨基酸序列是決定病毒毒力主要因素之一,強毒株在該位點的氨基酸基序為112R/KRQK/RRF117,而弱毒株基序則為112G/EK/RQG/ERL117。HN蛋白具有受體識別和神經(jīng)氨酸酶的作用,與病毒的嗜性相關(guān),也是NDV重要的毒力相關(guān)因子之一[6]。近年來,隨著NDV反向遺傳操作系統(tǒng)的建立和應(yīng)用,研究表明除了F和HN基因外,其他幾個基因也與NDV毒力相關(guān)[7]。Rout等研究表明NDV的L蛋白通過影響病毒的復(fù)制水平影響病毒的毒力,所以該蛋白的變化對NDV毒力演化的作用很關(guān)鍵[8]。

      Mukteswar病毒株是從印度分離強毒株經(jīng)雞胚致弱多代獲得的,是我國Ⅰ系疫苗株的原始病毒株[9]。雞源JS/7/05/Ch株和鵝源JS/9/05/Go株與疫苗株Mukteswar同源性最高,但它們的ICPI值卻高于Mukteswa株,同時由于我國一直沒有基因Ⅲ型強毒NDV流行的報道,偶爾分離到的基因Ⅲ型病毒株與Mukteswar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由此推測這兩株分離株很可能是疫苗株Mukteswar的返強病毒株[10]。

      WB383與Mukteswar全基因組序列間核苷酸同源性高達99.8%,共有33個核苷酸差異,導(dǎo)致16個氨基酸突變,低于JS/7/05/Ch和JS/9/05/Go變異的25個氨基酸。WB383株與Mukteswar株相比變異的16個氨基酸中,有9處氨基酸變異為WB383株所獨有,而Mukteswar與JS/7/05/Ch、JS/9/05/Go株在此處相同(表2)。分析這4株病毒的結(jié)構(gòu)蛋白,F(xiàn)蛋白差別最小,WB383、JS/7/05/Ch和JS/9/05/Go與疫苗株Mukteswar的F蛋白僅在氨基酸203位發(fā)生A-T的一致性變異;HN蛋白同源性差別最大,在0.7%~1.8%之間且變異的15處氨基酸位點均不相同,這可能主要與3株病毒分離自不同的宿主有關(guān);L蛋白發(fā)生氨基酸變異的點也較多,WB383株與Mukteswar株相比較有5處變異,JS/7/05/Ch和JS/9/05/Go均為13處變異。相對于Mukteswar疫苗株,WB383、JS/7/05/Ch和JS/9/05/Go株有4處一致性氨基酸變異。雖然3株病毒的主要毒力因子F和HN蛋白的氨基酸殘基相比于Mukteswar株都發(fā)生了改變,但是三者發(fā)生一致性突變的位點卻多集中在L基因上。據(jù)此,我們推測WB383株與JS/7/05/Ch和JS/9/05/Go分離株一樣可能為疫苗株Mukteswar在不同宿主體內(nèi)進化而來,由于宿主或免疫壓力而發(fā)生變異,這些變異以點突變?yōu)橹?,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致病性的改變。至于HN蛋白及L蛋白的氨基酸點變異是否與病毒嗜性、毒力是否相關(guān),尚需進一步驗證。

      表2 Mukteswar株與WB383、JS/7/05/Ch和JS/9/05/Go蛋白變異位點Table 2 Protein and mutation site of NDV strains Mukteswar and WB383,JS/7/05/CH,JS/9/05/Go

      綜上所述,自不同地區(qū)(江蘇,黑龍江)及不同禽源(雞、野鴨、鵝)均分離到與疫苗株同源病毒株,而且毒力升高或具有升高趨勢,表明NDV可以在雞群-家養(yǎng)水禽-野生水禽間傳播而形成一個天然的NDV循環(huán)庫,并在宿主選擇壓力及其它因素作用下發(fā)生變異,進而導(dǎo)致宿主嗜性及致病性改變?,F(xiàn)階段應(yīng)擴大NDV流行病學(xué)監(jiān)測范圍,加強對野鳥特別是野生水禽的NDV流行病學(xué)監(jiān)測,為ND防控和新型疫苗研制提供數(shù)據(jù)。

      [1]Aldous E W,Mynn J K,Aexander D J,et al.A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avian paramyxovirus type I(Newcastle disease virus)isolates by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 partial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fusion protein gene[J].Avian Pathol,2003,32:239-256.

      [2]Alexander D J,Campbell G,Manvell R J,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n antigenically unusual virus responsible for two outbreaks of Newcastle disease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in 1990[J].Vet Res,1992,130:65-8.

      [3]孫敏華,劉懷然,孔憲剛,等.2003年~2006年東北地區(qū)新城疫病毒部分分離株分子遺傳學(xué)特征[J].中國預(yù)防獸醫(yī)學(xué)報,2008,30(5):354-358.

      [4]劉懷然,孫敏華,孔憲剛,等.不同宿主源NDV毒株對SPF雞致病性研究[J].中國預(yù)防獸醫(yī)學(xué)報,2009,31(2):99-109.

      [5]Calain P,Roux.The rule of six,a basic feature for efficient replication of Sendai virus defective interfering RNA[J].J Virol,1993,67:4822-4830.

      [6]Hung Z,Panda Z,Elankumaran S,et al.The 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 protein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determines tropism and virulence[J].J Virol,2004,78:4176-4184.

      [7]Estevez C,King D,Yu Qing-zhou,et al.Evaluation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chimeras expressing the 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 protein of velogenic strains in the context of a mesogenic recombinant virus backbone[J].Virus Res,2007,129:182-190.

      [8]Rout S N,Samal S K.The large polymerase protei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irulence of Newcastle disease virus[J].J virol,2008,82(16):7828-7836.

      [9]Iyer S G,Dobson N.A successful method of immunization against Newcastle disease of fowls[J].Vet Rec,1940,52:891-894.

      [10]仇旭升,孫慶,劉秀梵,等.兩株基因Ⅲ型強毒新城疫的全基因組測序及其與I系苗的親緣性分析[J].微生物學(xué)報,2009,49(3):302-308.

      猜你喜歡
      毒力致病性毒株
      法國發(fā)現(xiàn)新冠新變異毒株IHU
      12種殺菌劑對三線鐮刀菌的室內(nèi)毒力測定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04
      阿維菌素與螺螨酯對沾化冬棗截形葉螨的毒力篩選及田間防效研究
      一例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診治
      高致病性藍耳病的診斷和治療
      廣西鴨圓環(huán)病毒流行毒株遺傳變異分析
      水稻白葉枯病菌Ⅲ型效應(yīng)物基因hpaF與毒力相關(guān)
      牛傳染性鼻氣管炎IBRV/JZ06-3基礎(chǔ)毒株毒力返強試驗
      豬瘟強毒株與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鑒別檢測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防控
      志丹县| 江西省| 元阳县| 麻江县| 纳雍县| 明溪县| 大余县| 台安县| 遵义市| 南阳市| 临朐县| 库车县| 巴彦淖尔市| 商都县| 广安市| 浦东新区| 金阳县| 青田县| 旬邑县| 广宁县| 湾仔区| 铁力市| 峨眉山市| 庆元县| 甘孜县| 宽城| 涞源县| 砀山县| 崇州市| 砚山县| 巴林左旗| 张家港市| 吴川市| 武胜县| 宾阳县| 新田县| 林口县| 夏河县| 手机| 澎湖县| 榆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