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向平 彭堅
(江西省宜黃縣林業(yè)局 344400)
江西省宜黃縣是江西省重點林業(yè)縣之一,亦是全省毛竹主產區(qū)之一。全縣林地面積15.4萬hm2,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9.2%,其中毛竹林面積3.5萬hm2, 占全縣有林地面積的26.8%,毛竹立竹量6828萬根。為提高單位面積竹材產量,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加工需要,根據(jù)分類經(jīng)營的辦法,選擇宜黃縣森福木竹制品有限公司租賃經(jīng)營的43.3 hm2立地條件較好的低產毛竹林進行毛竹林高效經(jīng)營模式與示范,以期通過試驗示范,帶動全縣毛竹林豐產基地的建設,提高毛竹林竹材產值。
試驗地選擇在宜黃縣森福木竹制品有限公司租貸經(jīng)營的毛竹林,面積43.3hm2,海拔420~605 m,土壤為山地紅壤,土層深厚,一般在100 cm以上,表土層10~20 cm,立地級為6Ⅱ4Ⅲ。所在區(qū)域年降雨量1800~2000 mm,該片毛竹林由于長期經(jīng)營粗放,年產竹材很少,林地內雜草較多,物種組成7竹3闊,小、老竹比例大,竹林結構不合理。
樣地按竹林所處的不同海拔,坡位進行設置,整個試驗示范區(qū)設8個樣地,每個樣地均為20 m×20 m的正方形,面積為0.04 hm2。
樣地本底情況見表1。
針對試驗地的竹林現(xiàn)狀,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是:調整立竹結構與土壤墾復同步,前2年強化土壤墾復,清除老竹蔸、老竹鞭,釋放空間,使竹林地下網(wǎng)絡厚而寬松,并進行竹腔竹蔸施肥,大幅度提高發(fā)筍量;在調整地上立竹結構方面,先伐除竹林中的小老竹,合理留養(yǎng)新竹,提高立竹量,改善年齡結構,使竹林結構趨向合理。
表1 各樣地本底情況
表2 各年度樣地立竹統(tǒng)計
調查統(tǒng)計表明(表2),經(jīng)過3年培育,立竹密度從原來的1950株/hm2提高到3750株/hm2,增加了92.3%,立竹胸徑從原來的7.6 cm提高到11 cm,增加了44.7%;投入產出比為1:2.6。表明進行砍采撫育、竹腔竹蔸施肥、號竹、護筍、病蟲害防治、鉤梢采伐等毛竹林豐產培育技術,低產毛竹林經(jīng)過3年培育,是完全可以達到豐產目標,其投入產出比為1:2.6。
低產毛竹林改造成豐產竹林要針對竹林的基本情況,將竹林改造的各項技術措施合理組裝,重點是施足肥料,解決土壤養(yǎng)分,壯大竹鞭,長大且多筍,大筍成大竹,配合土壤墾復工作,清除雜灌、老竹鞭、老竹蔸,做好護竹工作,迅速增加立竹量,效果明顯。
試驗證明,低產毛竹林通過竹腔竹蔸施肥配合其他的技術措施,是能夠改造成大徑豐產竹林。
(1)改善毛竹林林地立地條件,重點是土壤的營養(yǎng)條件,竹腔竹蔸施肥是改造成大徑竹竹林的物質基礎,另外還應配合其他技術措施主要有:砍雜撫育、松土、號竹、合理留養(yǎng)新竹及合理采伐等。
(2)調整竹林結構是改造毛竹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毛竹個體繁殖更新主要依靠無性繁殖,即竹鞭的延伸和筍芽的萌發(fā)來實現(xiàn),因而合理的竹林結構顯得十分重要,只有一個好的群體結構,才能使竹林生長旺盛,產量高、質量好。
(3)科學施肥是保證毛竹林豐產的主要措施之一。采用竹腔竹蔸施肥方法,是近年來較普遍被接受的科學方法。針對測土配方施用什么肥種及如何進行套種綠肥,養(yǎng)肥育林等問題,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探討。
[1]黃超鋼,汪愛君,張乃華.毛竹種子播種技術[J].世界竹藤通訊,2011,9(2):27-30.
[2]李玉紅.毛竹施用有效生物肥效果研究[J].世界竹藤通訊,2011,9(3):53-56.
[3]林連光.毛竹林內竹蔸分布及其促腐情況的調查[J].世界竹藤通訊,2011,9(3):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