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遠
小區(qū)里有家小吃店,因為面好吃,遠近聞名。有一天下班早過去,面賣完了。老板出來,指著玻璃熟食柜里的五個包子說,就這幾個包子了,叉燒包也沒有了哦……我轉身離開,決定再不來了。如果我的面賣光了(且不打算再做),那我就關了門去玩耍。通常,如果某美國餐館的漢堡非常受歡迎,店主第一想到的事就是把路對面的三明治店盤下來,開分店,擴張……如果中國某飯館的啥東西非常受歡迎,店主第一想到的事就是門口掛一牌子“每天限賣50份”,然后看著門口排起長隊擁擠的場面不亦樂乎。
那一刻,我想到一個詞:“民族品牌”。一說民族品牌,人們總有一種超越商業(yè)規(guī)則的情緒在里面。就像我們在某些方面不如意的時候常常把“國情”、“初級階段”拿來說事一樣 ,“民族品牌”也常適用拿民族特殊性來說事。想起微博上,有人問民族品牌到底有啥使命時,某民族電子品牌的老總說:“改變全世界對中國品牌原有的偏見。絕大部分中國人是善良的,我們想逐步地贏得全世界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尊重……”我得承認,話說得是不錯。但如何才能改變原有的偏見?我想如果當一個消費者在拿起一件中國產品時,其眼光和心態(tài)如同拿起他國產品般毫無二致的時候,這才算是偏見真正消除了——“民族品牌”只應該描述品牌的歸屬特性,不代表產品性質和質量。
作為攝影愛好者,當看到某民族電子品牌出了款以青花瓷為外表的數碼相機以突現品族性的時候,我頓時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消費者在日本相機群中,一眼發(fā)現一臺性能一般,但外表是青花瓷的DC時,很難說別人是建立起偏見還是改變原有偏見。
很多人在此時會跳出來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的確不錯;姑且不爭論青花瓷是不是可以代表民族,就算可以,上面這句話也不等同于“只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桃獾摹懊褡濉被?,并不能幫你走向世界。如果一定要說民族品牌的使命,我相信應該是“增長”,是“股東利益最大化”——沒有看錯,這與別的品牌本來沒有什么區(qū)別,市場中沒有捷徑可走,當你真占據市場的時候,你還用刻意強調你與別人歸屬地的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