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軍
(黃河上游水電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青海 西寧 810000)
積石峽水電站工程受地形、地質條件的限制,溢洪道、導流洞、中孔泄洪洞、泄洪排沙底孔等泄洪建筑物均布置在左岸。導流洞洞身總長660.087 m,中孔泄洪洞采用 “龍?zhí)ь^”形式與導流洞結合布置,非結合段洞身長217.15 m,結合段洞身長442.937 m,開挖斷面尺寸均為13 m×15 m,兩洞在距中孔泄洪洞口253.39 m處交叉,交叉角19.9°。兩洞結合部位的交叉段形成跨度為28.4 m、高20.59 m的城門洞形大斷面洞室(見圖1)。在其拱頂上方有一厚3~10 cm的軟弱夾層穿過,圍巖巖性為礫巖、中細砂巖和泥質粉砂巖,巖層產(chǎn)狀為NE13°SE∠13°,成層狀分布;巖體弱風化,發(fā)育有三組中陡傾角裂隙,巖體完整性差,基本屬Ⅲ類圍巖,局部為Ⅳ類圍巖。地質條件復雜,斷面多變,跨度大,施工高差大,工程安全問題突出,施工極為困難。鑒于以上特點,該部位的開挖方案、支護方式及混凝土襯砌方案的選擇對洞頂圍巖的穩(wěn)定、工程安全及施工質量、進度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圖1 交叉段開挖體形(尺寸單位:m)
在平層結構裂隙發(fā)育的砂巖層中進行的大斷面平頂拱的開挖、支護及混凝土襯砌施工,在目前國內(nèi)已建和在建工程中尚屬首例。經(jīng)過對交叉段不同方案的理論計算分析和數(shù)據(jù)分析模型綜合比較,考慮中孔泄洪洞與導流洞交叉段洞室地質條件和結構特點,確定施工采用分序開挖及素噴混凝土、錨桿、預應力錨索支護形式的方案(見圖2)。具體支護形式為:邊墻素噴10 cm厚混凝土及φ28 mm@2 m×2 m、長7.0 m的系統(tǒng)錨桿支護;頂拱噴15 cm厚鋼纖維混凝土及長7.0 m和8.5 mφ28 mm@1.5 m×1.5 m長短系統(tǒng)錨桿支護;拱頂部位采用長20、25 m的1 000 kN預應力錨索支護,開挖完成后澆筑1.5 m厚鋼筋混凝土襯砌。
圖2 采用的分序開挖及支護形式
針對交叉段特殊部位,將導流洞導0+160.0~0+217.15段劃分為4個開挖區(qū)(見圖3),并制定了相應的施工方法。導0+140~0+160.0段為第一開挖區(qū),導0+160.0~0+169.39段為第二開挖區(qū),導0+169.9~0+217.15段右半幅為第三開挖區(qū),左半幅進行反方向開挖為第四開挖區(qū)。施工爆破均采用短進尺、淺孔、小藥量、多循環(huán)、間隔裝藥、分段光面爆破。開挖過程中嚴格控制裝藥量,以減少爆破振動對已開挖中孔泄洪洞洞室的影響,保證交叉段的開挖安全。
(1)第一開挖區(qū)施工。導0+160.0段以前兩洞室之間的最小圍巖厚度為7.22 m,施工時按全斷面12.20 m×7.0 m(寬×高)正常進行施工,循環(huán)進尺控制在3.0~3.5 m以內(nèi)。支護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并跟進掌子面,噴10 cm厚素混凝土。局部存在巖石破碎、裂隙發(fā)育及軟弱結構面的部位及時進行封閉,采用掛網(wǎng)噴護及C30鋼纖維混凝土噴護。
圖3 開挖施工程序
(2)第二開挖區(qū)施工。導0+160.0~導0+169.39段導流洞與中孔泄洪洞之間的最小圍巖厚度為4.0m,對該區(qū)段開挖采取先導洞后擴挖、導洞與擴挖同步進行的方式,導洞斷面尺寸為8.0 m×5.0 m(寬×高),循環(huán)進尺控制在2.0~2.5 m以內(nèi)。造孔時將全斷面的孔一次性造設完畢,但在爆破時只對導洞斷面進行爆破,待導洞爆破兩個循環(huán)后進行一次擴挖,若遇到有巖石特別破碎、斷層裂隙發(fā)育或存在軟弱結構面等情況,進行多次爆破擴挖。開挖施工中在下一個循環(huán)開始放炮之前采用間距80 cm的鋼支撐進行加固;頂拱錨桿采用預應力錨桿,側墻采用砂漿錨桿支護,及時跟進掌子面;噴護采用10 cm厚素混凝土,局部存在巖石破碎、裂隙發(fā)育及軟弱結構面的部位時進行封閉,并采用掛網(wǎng)噴護及C30鋼纖維混凝土噴護。
(3)第三開挖區(qū)施工。導0+169.39~導0+217.15段采用半幅開挖。第二區(qū)段開挖支護全部完成后進行右半幅(即第三區(qū)段)開挖,開挖高度8.0 m。為了便于進行預應力錨索及預應力錨桿施工,開挖斷面左側墻超過導流洞軸線1~1.5 m,循環(huán)進尺控制在1.5~2 m。半幅開挖過程中仍采用導0+160.00~導0+169.39段開挖支護方式,即導洞開挖兩個循環(huán)后進行一次半幅擴挖,以及頂拱預應力錨桿及側墻砂漿錨桿支護及時跟進掌子面。此時可提前對中孔泄洪洞中0+217部位的三角體進行鉆孔爆破,為右半幅的貫通創(chuàng)造條件,同時可提前連接鋼支撐。貫通后導0+193.93~導0+217.15段開挖面每掘進一個循環(huán)即可安裝一榀鋼支撐,間距80 cm,并與中孔泄洪洞內(nèi)鋼支撐進行連接,鋼支撐與鋼支撐間采用橫向連接,形成整體;掛網(wǎng)噴混凝土及時跟進掌子面。在第三區(qū)開挖施工時,對中0+192~0+196.0段右半拱從欠挖部位進行切割,待導0+169.39~導0+217.15段右半幅開挖貫通后,隨即進行該段的12~21號錨索施工。
(4)第四開挖區(qū)施工。導0+169.39~導0+217.15段右半幅開挖貫通后,對左半幅(即第四開挖區(qū))反方向進行導0+193.93~導0+169.39段的開挖,開挖循環(huán)進尺控制在2 m以內(nèi);頂拱預應力錨桿及時跟進掌子面,側墻視地質條件,如有陡傾角裂隙則進行對錨加固。每一個爆破循環(huán)結束后,立即進行鋼支撐安裝,間距80 cm。
(5)開挖施工時根據(jù)巖體不同情況,采用縮短進尺、密孔、小藥量和強支護的形式進行開挖,將循環(huán)進尺控制在1~2.5 m以內(nèi),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增設觀測儀器,對圍巖進行監(jiān)控;根據(jù)不同的爆破參數(shù),做爆破震動試驗,及時調(diào)整爆破參數(shù)。
(1)考慮交叉段的特殊情況,為確保施工安全,避免對中孔泄洪洞、兩洞室之間圍巖及新澆混凝土產(chǎn)生影響,確定安全質點振動速度,為開挖提供最佳爆破參數(shù),在導流洞非結合段開挖時進行了爆破振動測試。根據(jù)測試結果,嚴格控制爆破規(guī)模和單響藥量;交叉段范圍導0+160以下游的爆破單響藥量均控制在5 kg以內(nèi)。
(2)及時支護,每循環(huán)爆破完成后,最短時間內(nèi)完成該循環(huán)內(nèi)的支護工作。
(3)如遇有巖石特別破碎、斷層裂隙發(fā)育或軟弱結構面不利于洞室穩(wěn)定時,在原設計支護形式的基礎上,再采取如下措施:①隨機超前錨桿支護,主要對多組結構面切割形成的楔形體進行預加固;②加密鋼支撐;③加密長、短錨桿間距;④短進尺弱爆破及危石處理結束后,噴3~5 cm厚鋼釬維混凝土,或掛鋼筋網(wǎng)噴混凝土進行補強支護,厚度應達到設計要求。
根據(jù)開挖過程中揭露的巖石條件及設計支護形式,并結合現(xiàn)場情況,對交叉段在原有的設計支護的基礎上進行了強化。
(1)預應力錨索施工。交叉段洞室頂部設計加固措施為現(xiàn)場增加高強錨桿(張拉150 kN)與28根1 000 kN預應力錨索聯(lián)合作用,噴鋼纖維混凝土。交叉段開挖前,對中0+192.823(導0+174.242)~中0+242.664段預先完成中孔泄洪洞一側及導流洞側的預應力錨索加固,并對中0+201.00~中0+204.00、中 0+209.00~中 0+213.00、 中 0+216.50~中 0+218.50、中0+223.80~中0+225.80段內(nèi)的鋼支撐進行切割,切割后沿拱頂洞軸線方向的鋼支撐之間采用型鋼連接,并與預應力外錨頭部位焊接。
(2)預應力錨桿。在導0+170~導0+217段開挖時,對頂拱采用 φ32 mm(PSB785)、長7.5 m、間排距1.5 m×1.5 m的預應力錨桿加強支護。
(3)砂漿錨桿。導0+170~導0+217段側墻采用φ28 mm的砂漿錨桿支護,錨桿長7.5 m、入巖7.0 m、間排距2 m×2 m,梅花形布置;導0+160~0+170段開挖時,左邊墻砂漿錨桿長3.5 m、入巖3 m、間排距2 m×2 m,梅花形布置。
(4)噴護、鋼支撐加固。導流洞開挖時,頂拱噴10 cm厚C30鋼纖維混凝土,側墻噴10 cm厚素混凝土支護。導0+160.00~導0+174.242段與中孔泄洪洞之間的最小圍巖厚度為7.22~2.0 m,導0+160~0+169.3段上擴開挖后即安裝鋼支撐加固,型號為 22,間距80 cm,鋼支撐之間用 [14槽鋼橫向焊接,間距100 cm,鋼支撐在洞頂緊貼巖面,超挖部位采用拱上拱,安裝后噴15 cm厚C30鋼纖維混凝土。
(5)超前灌漿。對中0+190~0+196段右邊墻因裂隙發(fā)育進行了超前固結灌漿,布孔方向與中孔泄洪洞洞軸線成45°夾角,灌漿壓力為0.3 MPa,入巖深度為6.0 m,全孔一次灌漿,灌漿采用卡塞法進行。
大斷面隧洞的開挖支護是一個施工環(huán)節(jié)多、程序嚴謹?shù)膹碗s過程,在施工中應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選擇先進、安全、合理的技術方案以及合理的施工程序。積石峽水電站導流洞和中孔泄洪洞交叉段洞室開挖斷面最大跨度28.4 m,是目前國內(nèi)在白堊系水平巖層中最大的洞室之一,采用的開挖施工方案確保了交叉段順利貫通,保證了施工安全,其開挖施工工序和支護措施的成功應用,可為國內(nèi)特大斷面洞室開挖尤其是存在水平層狀圍巖、巖性變化多、夾泥層面與多組裂隙組合情況下的工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