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亞新,毛金媛,單忠艷*
(1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沈陽110001;2中國醫(yī)科大學內(nèi)分泌研究所、遼寧省內(nèi)分泌疾病重點實驗室)
血脂作為代謝綜合征的組分之一,與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密切相關(guān)。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血脂異常的發(fā)病率正逐年上升[1]。體脂含量是反映人體脂肪含量的重要指標,目前國內(nèi)外關(guān)于體脂含量與血脂水平關(guān)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學生[2,3],而關(guān)于中老年人研究較少。2010年7~10月,我們觀察了沈陽市某社區(qū)中老年人的體脂含量與血脂水平的關(guān)系,為高脂血癥的早期篩查及預(yù)防提供簡易的工具?,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沈陽市南站社區(qū)40~65歲居民為研究對象,共763位居民參與調(diào)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人口統(tǒng)計學資料、血脂、體脂含量缺失者及測量12 h內(nèi)進行劇烈運動、過度飲食等對體脂含量測定結(jié)果造成影響者,共759例納入研究。按照2007年《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的標準[4]分為:血脂正常組240例,男101例、女139例,年齡(48.75±6.32)歲;血脂異常組519例,男289例、女230 例,年齡(50.78 ±6.95)歲。
1.2 方法 對居民進行問卷調(diào)查,測量身高、腰圍、臀圍,采用日本TANITA TBF-300A型人體脂肪儀(生物電阻抗法,BIA法)測定體質(zhì)量、體脂含量,計算BMI及腰臀比(WHR)。采集受試者空腹靜脈血5 ml,室溫靜置1 h后離心分離出血清,應(yīng)用酶比色法檢測血清TC、LDL-C、HDL-C的水平,應(yīng)用比色法檢測血清TG的水平。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結(jié)果以±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秩相關(guān)分析。應(yīng)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尋找體脂含量判斷血脂異常的切點。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脂正常組與血脂異常組的臨床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血脂正常組與血脂異常組臨床資料比較(±s)
表1 血脂正常組與血脂異常組臨床資料比較(±s)
注:與血脂正常組比較,*P<0.05,**P<0.01
組別 n 年齡(歲) BMI(kg/m2) WHR 體質(zhì)量(kg) 脂肪塊質(zhì)量(kg)體脂含量(%)TC(mmol/L)LDL-C(mmol/L)HDL-C(mmol/L)TG(mmol/L)血脂正常組 240 48.75 ±6.32 23.66 ±3.10 0.86 ±0.61 64.63 ±10.31 17.28 ±6.33 26.82 ±7.54 4.40 ±0.49 2.60 ±0.45 1.49 ± 0.30 1.03 ±0.31血脂異常組 519 50.78 ±6.95**25.02 ±3.67**0.90 ±0.78**69.39 ±11.97**19.47 ±6.60**28.08 ±6.43* 5.52 ±2.18** 3.41 ±0.88** 1.31 ±0.36** 2.45 ±1.95**
2.2 體脂含量與血脂的相關(guān)性 秩相關(guān)分析顯示,體脂含量與 TC、LDL-C、TG呈正相關(guān)(r分別為0.12、0.12、0.11,P 均 < 0.01),與 HDL-C 無相關(guān)性。
2.3 體脂含量判斷血脂異常癥的切點 ROC顯示,男性體脂含量曲線下面積為0.654、女性為0.565,與0.5(完全無診斷價值的曲線下面積)相比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或 <0.05)。通過 SPSS軟件計算,男性體脂含量22.65%、女性26.85%可作為判斷血脂異常癥的切點。見圖1、2。
圖1 男性受試者體脂含量ROC
圖2 女性受試者體脂含量ROC
肥胖人群是血脂異常的高發(fā)人群。現(xiàn)有研究表明,即使在體質(zhì)量正常的個體,體內(nèi)脂肪的堆積亦與血脂異常相關(guān)[4]。日本學者 Ito等[5]發(fā)現(xiàn),脂肪的堆積(尤其是上半身的脂肪)與血脂異常存在關(guān)聯(lián)。林琳等[3]對284名小學生的研究發(fā)現(xiàn),受檢小學生血脂異常的患病率為30.3%,肥胖小學生血脂異常率明顯高于非肥胖組,TC、TG、LDL-C及HDL-C分別與體脂含量呈中、高度相關(guān)。上述研究提示體脂含量與血脂存在明顯的相關(guān)性,體脂含量在一定意義上可反映血脂的水平。
ROC曲線下面積綜合了靈敏度和特異度2個指標,并且考慮了每一個可能的界值,因而能夠更客觀地評價診斷試驗的診斷價值,目前已作為診斷試驗公認的標準評價指標[6]。ROC曲線下面積作為診斷試驗真實性評價的固有準確度指標已被普遍認可,完全無價值的診斷試驗曲線下面積為0.5,理想的診斷試驗曲線下面積為1,而一般認為對于一個診斷試驗,ROC曲線下面積在0.5~0.7時診斷價值較低,在0.7~0.9時診斷價值中等,在0.9以上診斷價值較高[7]。本研究得出的男性及女性體脂含量ROC曲線下面積均大于0.5,提示體脂含量這一指標對于血脂異常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該社區(qū)40~65歲居民血脂異常的患病率高達68.4%,血脂異常組的體脂含量明顯高于血脂正常組,受檢者的體脂含量與TC、LDLC、TG均呈正相關(guān)。提示體脂含量測定對預(yù)測血脂異常有一定的價值,尤其對于男性體脂含量大于22.65%、女性體脂含量大于26.85%的人群非常有必要進行血脂水平的檢測,以早期發(fā)現(xiàn)血脂異常,從而早期進行干預(yù)。
[1]胡大一,王家宏.我國血脂異常防治現(xiàn)狀[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9,29(1):2-4.
[2]Vizcaíno VM,Aguilar FS,Martínez MS,et al.Association of adiposity measures with blood lipids and blood pressure in children aged 8-11 years[J].Acta Paediatr,2007,96(9):1338-1342.
[3]林琳,劉偉佳.廣州市城區(qū)284名小學生血脂水平與體脂含量關(guān)系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29(10):918-919.
[4]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
[5]Ito H,Nakasuga K,Ohshima A,et al.Excess accumulation of body fat is related to dyslipidemia in normal-weight subjects[J].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4,28(2):242-247.
[6]宋花玲,賀佳,虞慧婷,等.用ROC曲線下面積對兩相關(guān)診斷試驗進行評價和比較[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27(5):562-563.
[7]余松林.醫(yī)學統(tǒng)計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6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