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小順
摘要:由杜琪峰執(zhí)導、韋家輝編劇的愛情喜劇電影《單身男女》,在延續(xù)其《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的基礎上,為了順利進入內(nèi)地電影市場進行了策略上的調(diào)整并取得了突破。論文從電影本體意義上對該片進行了多元化的解讀。
關鍵詞:《單身男女》;愛情喜劇片;多元化解讀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6-0095-02
《單身男女》是當下華語電影中一部有突破性的愛情喜劇片,它以浪漫喜劇的形式“揭示了愛情的真諦,表現(xiàn)了人們對真愛的渴望與執(zhí)著?!盵1]從而比我們通常所見的充滿了矯情虛華的同類型電影流暢輕靈許多,同時無論在票房還是在口碑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對這部電影進行多元化的解讀。
一、人物∕形象
本片三個主角都是精英階層。高圓圓是一個處于“情感搖擺”中的都市白領,古天樂是一個帥氣且花心的公司總裁,吳彥祖則是一個有點落魄且執(zhí)著的建筑師。三位人物的形象塑造都相當精彩,但相較于其他兩位男主角來,女主角高圓圓的形象更具有典型意義。與以往杜琪峰電影中充滿個性的女主角不同,她有點過于簡單、傳統(tǒng),所以高圓圓的形象比較符合這個女主角的定位。高圓圓扮演的灰姑娘是影片中唯一能讓人有代入感的角色,當然也僅限于女性觀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把這種代入感帶到現(xiàn)實中來,也不要去想如果你自己是程子欣的話會如何選擇,因為首先你不是女主人公,其次也不會有那么兩個夢幻先生來眷顧你平凡的人生。其實程子欣也是《單身男女》中唯一一個有塑造難度的角色,因為她一直在搖擺,同時她也是觀眾借以審視這兩個符號化人物的眼睛,因此高圓圓需要讓觀眾去認同她的優(yōu)柔,這個度的把握還是挺難拿捏的,否則觀眾有可能會對這個在感情上享受齊人之福的人物產(chǎn)生基于羨慕嫉妒恨之上的反感。而她無論選擇了哪一方都必有另一方受到傷害,但任何一方受到傷害都不是觀眾希望看到的。高圓圓對這一人物的詮釋不同于以往我們所看到的《好雨時節(jié)》、《無人駕駛》等影片中知性冷美人的形象,從方法上賦予了人物更多的外在元素,這對于習慣于收著演的高圓圓來說是個突破。
二、文本∕語言
由于文化語言上的差異內(nèi)地觀眾接受香港愛情喜劇片并不是很順利,前不久的《神奇?zhèn)b侶》就是這樣的范例?!跋愀鄣牡鼐壩幕绊懼愀垭娪暗木駜?nèi)涵和敘事模式,形成香港文化獨特的人文景觀,也正是因此,香港電影才得以在世界電影帝國中保持著自己獨特的姿態(tài)。”[2]但如何在不失這種“姿態(tài)”的前提下,適應并突入到內(nèi)地語言文化和觀眾審美經(jīng)驗中,對于許多香港編劇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挑戰(zhàn)性。
韋家輝編劇在《單身男女》中依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浪漫愛情片所能獲得的突破應該說完全不比動作片容易,而《單身男女》依然有許多浪漫、新鮮的橋段,即辦公室隔空傳情,而且還傳錯了情,這個細節(jié)算是整部影片中最有趣的,也是感情關系走向另一個方向的關鍵點。而整個故事看完,回味開頭你或許可以體會到,導演在一開始就決定了女主角的感情歸屬,女人最需要的是安全感而不是浪漫,雖然浪漫在你追求她的過程中不可或缺。古天樂表白橋段最有創(chuàng)意,雖然最后的大樓求婚有點將浪漫刻意化,“浪”得過火,變魔術霓虹燈兩帥哥斗智層層升級,但最有創(chuàng)意的橋段還是古天樂爬進屋里瞬間準備好各種求婚細節(jié),這種在短時間內(nèi)表白的段落,真正打動了女主角。韋家輝的編劇功力可見一斑,包袱抖的恰到及時,雖然是童話里的愛情故事,但是看了還是讓人很想有種好好戀愛的感覺。
三、故事∕情節(jié)
《單身男女》上演的正是這樣經(jīng)典的兩男追一女的辦公室三角戀故事,一向玩世不恭的金融才俊帥哥張申然(古天樂),戀上來港專才的蘇州女孩程子欣(高圓圓),但勁敵方啟宏(吳彥祖)卻是活在火星上的絕世好男人,三人春風沉醉于中環(huán)這片金融地,在咫尺相對的摩天商廈你追我逐,構成宏偉壯麗的愛情迷宮。故事整體結構并沒有多大新意,但難得的是在情節(jié)上的設計,這種有著過多的巧合和高度的假定性情節(jié),造成了故事始終在一種夢幻般的完美形態(tài)下展開。古天樂和吳彥祖這兩個人物盡管在開始人物屬性的設定上有差異,一個是財富階級的,一個是情趣階級的,但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兩個人物實際上是在趨同的。
《單身男女》戲劇本身節(jié)奏感處理得很好,且充滿都市愛情片必須的夢幻感、都市感。女人都愛看,因為真有了夢幻的感覺,雖然影片很寫實。在影片中,《單身男女》給觀眾出了道愛情難題:一個是會犯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但激情四射且浪子回頭的“地球男”;一個是為愛苦守、入得廚房出得廳堂的“火星男”。古天樂飾演的“地球男”是典型的香港男人,會討女生歡心但有一點點花心。吳彥祖飾演的“火星男”是才華橫溢的建筑師,雖然略顯無趣但對感情十分專一。巧合的是,二人都喜歡上了高圓圓扮演的女孩,并為此各出奇招展開追女大戰(zhàn)。于是各種追女孩的經(jīng)典技巧與情節(jié)被一一展現(xiàn):魔術表演、便簽傳情、隔空約會、愛心午餐、角蛙牽線、偷錄視頻、豪宅香車、量身建樓、亮燈求婚……面對兩大型男的浪漫攻勢,女主角左右為難。但最終在這種實用的愛情與浪漫的愛情比較中,實用愛情笑到了最后。
四、敘事∕游戲
杜琪峰的電影中,處于預置設定之下的人物動機和走位無論是飄忽還是實鑿就都具有特定敘事體系下的合理性,如《暗戰(zhàn)》、《槍火》、《大只佬》等,它們所呈現(xiàn)的一個重要的特質(zhì)就是強烈、刺激的游戲感,這種被觀眾接受的設定很重要。連槍戰(zhàn)都是小Case的杜琪峰,真真拍出了充滿了“槍戰(zhàn)”味和火藥味的“求愛大作戰(zhàn)”。三位主角在兩棟寫字樓間遙望,站位、氣場與杜琪峰的槍戰(zhàn)片如出一轍,甚至讓人懷疑下一秒,三人就要重現(xiàn)《槍火》中踢紙團的經(jīng)典畫面;古天樂、吳彥祖追女時的針鋒相對,如兩軍對壘,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分明又是一部《暗戰(zhàn)》。
玩過游戲的人都知道,主人公出場時可以選定職業(yè),但無論是圣騎士還是魔法師,其職業(yè)屬性只有在開始階段充分顯現(xiàn)出來,當最后級別足夠高的時候,這種屬性差異會逐漸模糊,騎士也可以元素攻擊,法師也不懼肉搏。無論是送瑪莎拉蒂還是把樓蓋到老家去,都屬于極具殺傷力的大招了,再加上不計后果平均分配的各種情深意重,最終將觀眾和編劇一起送到被糾結得不知道怎么收場的境地。電影的敘事本身或者就一場游戲,在這個荒謬甚至有點離譜的游戲中我們不禁反問:如果只有在高昂的物質(zhì)代價面前才能追到女孩的話,那么所謂的執(zhí)著的愛情還有什么意義嗎?
五、喜劇∕幽默
杜琪峰和韋家輝的“男女都市喜劇”向來在香港喜劇電影里自成一派,而兩人多年來更是通過《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等電影挖掘出一種都市OL特有的“神經(jīng)質(zhì)”喜感,而此次兩人攜《單身男女》北上,更是把這股“神經(jīng)質(zhì)OL病毒”傳染到內(nèi)地觀眾的身上,笑翻了當日到場的所有觀眾?,F(xiàn)在都市的中許多男女都敏感、糾結,面對選擇時常常無所適從,女主人公這次略帶神經(jīng)質(zhì)的、有點“2”的性格,其實在許多都市女性身上都能看到。而這種“2”的性格在影片中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這種別具一格的喜劇感。
六、風格∕類型
杜琪峰的《單身男女》延續(xù)了《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系列的愛情輕喜劇風格類型,但此次的風格更加得到強化,故其水準也比這兩部片都更出色,雖然浪漫元素在后半部分增加到夸張。這種強化版的風格類型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原創(chuàng)性較強。它不是純香港式的愛情喜劇片,也不是完全內(nèi)地化的愛情喜劇片,而是二者兼具,其較高的原創(chuàng)性完全具備和好萊塢愛情文藝片比較的資格。二是迎合大眾化口味。與杜琪峰的男性作品系列比較,《單身男女》并沒有那么具有個人風格。三角戀劇情、兩大帥哥比浪漫,應該說是一個普通觀眾都可以接受的故事。但切入現(xiàn)實的主題讓該片超越了一般的愛情喜劇片類型,這正是市場急需的愛情電影,不做作、不虛偽、不故作深刻,在目前內(nèi)地可以上映的浪漫愛情片種類型中,《單身男女》確立了一個華語浪漫愛情片應該達到的標桿。
七、意義∕價值
與導演杜琪鋒《孤男寡女》《瘦身男女》相比,《單身男女》更大意義在于這是杜琪峰真正“北上”為內(nèi)地市場所拍的一部作品。和以往拍了以后任由審查制度宰割的《黑社會》系列作品不同,《單身男女》的意義和價值是安全上映,并且追求內(nèi)地觀眾的共鳴。大陸觀眾的觀影趣味和心態(tài)與香港觀眾有著明顯區(qū)別。大陸觀眾喜歡看的影片不僅是一些插科打渾的低級享受,而且除此之外還能讓他們“想”到點什么,要讓他們回味、思考,或是生活的,或是人生等等。雖然《單身男女》這個愛情童話并不觸及什么愛情本質(zhì)的思考,因為一般的愛情電影都是要在主人公面對愛情的取舍之間傳達某種愛情觀的,而《單身男女》最后造成的局面是:無論如何取舍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另一方面它也讓所有的男人都反思自身。
當今社會女性的壓力普遍增大,“缺愛”成了都市男女一種普遍的心理狀態(tài),一夜情、出軌成了一種見怪不怪的畸形現(xiàn)象。編劇無疑也是看準了“讓愛情救贖孤單”這個契合當下的主題。《單身男女》反映的就是都市白領們身處大都會的孤獨、面對選擇時的彷徨、內(nèi)心的焦慮不安,這些“似有還無的曖昧纏綿演繹著或幻想或真實的愛情,用以填補俗世男女歷經(jīng)滄桑而空虛寂寞的內(nèi)心世界。”[3]
現(xiàn)代社會正在一點一點消磨掉人的意義,而唯有情感可以撫慰與拯救。電影要講今天年輕人的感受,而這種最真切感受便是都市男女對真愛的彷徨、迷茫,以及不知應該如何的選擇,這也是單身男女越剩越多的原因。但固執(zhí)的女主人公,幫她找到“十個男人九個壞,還有一個在作怪”之外的“第十一個男人”。其實,影片的女主人公在兩個男人之間搖擺不定,也是多數(shù)戀愛中人都會經(jīng)歷的選擇——我愛的人還是愛我的人?選擇激情還是甘心回歸平淡?雖然浪漫和激情在很多女人那里不是件小事,有人甚至可以因為一個浪漫的夜晚而甘心忍受幾十年如一日的柴米油鹽。也許電影要傳達給當下正糾結的單身男女們這樣一個的信息和道理:地球上的花花草草雖好,火星可能活得更自在,生活與愛情就是 “平平淡淡才是真”。2011年的春天,香港愛情喜劇片接連在內(nèi)地電影市場上演,其中在口碑和票房上有成功的經(jīng)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單身男女》做為其中的成功之作無疑給我們帶來了多元化的解讀。
參考文獻:
[1] 蔡圣勤,馬欣.英美浪漫主義影片的特點及人性本源漫議[J].電影文學,2007(15).
[2] 劉學軍.香港的地緣文化與香港電影的關系[J].電影藝術, 2009(11).
[3] 劉曉寧.香港電影愛情文藝片發(fā)展概述[J].電影藝術,2007(19).